第7版:世纪美术

端庄杂流丽 刚健含婀娜

——谈陈继明的书法艺术 □赵炳鑫

陈继明是从宁夏走出去、成功地完成了自己小说创作的精神突围、并在全国产生影响的小说家之一。同时,陈继明又是一个多面手,他的书法修炼也达到了较高的境界。我用这样几个词来概括他书法艺术的特点:锐利、老到、枯涩、凝重、沉静、大气、风骨卓然。

苏东坡在《和子由论书》中说:“貌妍容有颦,璧美何妨椭。端庄杂流丽,刚健含婀娜。”用这段话来描述陈继明书法艺术应该是比较恰当的。雄强、古拙、不犯威严、棱骨分明的汉魏碑石是陈继明的最爱,因此,他的书法学习以魏碑入手,坚持数十年临池不辍。他南北结合,碑帖共进,碑学与帖学并臻,兼容并包晋唐帖学的优点,为我所用,形成了自己骨力洞达,浑厚凝重,端庄肃穆,疏朗规整的古质格调,达到了较高的艺术造诣。

任何艺术都具有独特性,都是创造的结果,都离不开自由的灵魂和思想。书法艺术亦同此理,创作的最高境界是没有任何约束,从生命中流淌而出,达到一种大自由的状态。陈继明以为魏晋时代是中国历史上最为自由的时代,没有过多的限制,艺术家可以率性而为,自由发挥,这也是他之所以以魏晋碑学为宗的原因所在。

康定斯基说:“线,是由点在连续并置或者运动而产生的,它体现了内在活动的性质及方向。”书法就是线条的艺术。在现代书法家中,有“草圣”之美誉的林散之先生的书法,特别是其草书,线条运动中充满着浓郁的诗的韵味,线条表现中氤氲着画的意境,让陈继明爱不释手。“枯墨散锋处,正侧翻转,笔墨化作虚丝,似有若无。”“浓淡阴阳神奇,水墨五色淋漓。无为处,虚极空灵,有墨处,神化灿烂。”这正是佛经所言的“妙有”之境。林散之的书法,用新的艺术线条,“通古今之变”,从而构成了独特的书法艺术。这些特点,都在陈继明的书法创作中有所体现。

细察陈继明书法,不难发现有于右任书体的痕迹。作家高建群说:“于右任之前也一直研习楷书,甚至直逼‘二王’,但他看到了石门十三品后充满了感慨,原来字还可以这样写,如此壮美、雄浑和写意。正是在参考了石门十三品后,于右任的书法作品独具风格,发展成为‘于体’。”在学书过程中,陈继明对这位清代著名书法家、政治家的创新精神所震撼、所感染。陈继明以为书法可能是世界上最大的一个“雕虫小技”,但这并不是轻视书法,而是正本清源,把书法放在恰当的位置上,放在人格和学问的长河里,无论天赋高低,都不能缺少长时间扎实的临习功夫,在不断学习感悟中完善自我,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无意于佳乃佳”。他常常在习法古今名帖中几近忘我的地步。

刘熙载在《艺概·书概》中说过:“书,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曰如其人而已。贤哲之书温醇,俊雄之书沈毅,畸士之书历落,才子之书秀颖。书可观识。笔法字体,彼此取舍各殊,识之高下存焉矣。”书法之所以成为艺术而代代相传,是因为在历代文人的书写过程中,汉字的作用早已超越了记录语言的符号功能,而成为文人与“自我”对话的艺术形式。“一种有着丰富审美意蕴和文化内涵的修行”。因此,书法家的创作在某种程度上,其实是在与自己“对话”,在对话中传达着自己的审美意蕴和价值追求。陈继明的书法之所以呈现出那样一种风貌,我以为与其精神世界是相呼应的。他的书法浓郁的现代气息,正是得益于他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性扬弃和对文化现代性的深刻领悟,这正是陈继明书法艺术个性鲜明、风格自有的根本原因。

任何艺术家的创作都离不开时代的大背景。通观陈继明的书法作品,无不从中透出强烈的时代特色。我们的时代已经进入全球化的现代社会,现代性应该是我们这个时代最鲜明的特征。

陈继明说,中国问题的根本就是缺乏现代性。中国传统文化再好它也是古典的,缺乏现代性。对于现代性的理解,他是从现代小说开始的。他认为,鲁迅、郁达夫等作家的确是在讲故事,但他们更是在分析人,更是在分析人性,更是在观察一个人在多大程度上是他自己,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在这种前提下,现代小说才有它存在的理由。以鲁迅肇始的现代小说,在开启民智、揭示人存在的本质上展示出强大的现实意义。

陈继明正是基于以上的认识,他才自觉地直面当下中国现代社会转型的现实,发现人、关注人、直面人的存在,深入人的精神世界,特别是不为人知的非理性世界,写人存在的荒诞和不堪,写人的焦虑和无奈,人性被异化的现实。当然,现代艺术的表现手法在陈继明的书法中多有显现。西方绘画在西方现代艺术中可谓开风气之先,挪威画家蒙克的《呐喊》呈现给我们的就是现代工业社会对人的反动和压抑。人在那样的社会环境中,经常处于焦虑之中,有着无家可归和无处可逃的恐惧。陈继明在小说中写现代社会人的焦虑、恐惧和荒诞,他的书法作品中同样有着浓厚的现代艺术的变形、枯涩、滞重、深沉……这些构成了他书法艺术世界的一部分,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018-07-16 ——谈陈继明的书法艺术 □赵炳鑫 1 1 文艺报 content25615.html 1 端庄杂流丽 刚健含婀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