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我从事写作的第六个年头了。准确地说,是跌跌撞撞地写了六年。家里人对我没有什么特别高的要求,从小到大自由散漫成了习惯。可以成为一个文学工作者,是万万没有想到的事。我的创作状态也几乎是懒散的,想的永远都比写的多,常常犯懒,写得顺了就想先放下,出去玩会儿;写得不顺就干脆不写了。非常的不专业。但细想,自我18岁以后,似乎也没有什么事情可以让我坚持如此之久了,包括工作和兴趣爱好。用以赛亚·柏林的说法,我是“狐狸”,总是东张西望,所感兴趣的事物随时都在发生变化,没有长性。自大学毕业,我换了很多工作,时尚杂志、网络媒体、影视公司、出版社、文学期刊等。所以,六年对我来说已经很长久了。但在人生的漫漫长路中,或与其他专业作家相比较,六年又算得了什么呢。
回顾这六年,自己的作品似乎还是有了些微小变化。起初的作品应称之为习作,是个人经验写作。个人经验写作是有局限性的,局限于生活和眼界,以及对世界的认知。直到最近两年才开始有意识的避免,并且拓展自己的视野以及关注的范围。然而非个人经验化的写作又是极为艰难的。
在一开始接触写作时,我偏爱那些悬疑惊悚类题材,这可能与我做过一段时间的影视编剧和电影发行有关,总是喜欢类型小说或是类型电影。那时候,只觉得把故事编圆,大体看不出逻辑上的问题就行,完全忽略了人物,经不起推敲。后来又尝试写都市爱情小说,这些小说基本都是个人化的,而自己的经历是有限的,所关注的事物范围又是狭小的。这两年,我才认真思考,到底应该写一些什么东西,或是什么东西才是真正值得关注和思考的。
最近刚完成的一部小说是描写一个妈妈带着女儿学网球的故事。这部中篇小说从构思到完成,花去将近两年时间。小说灵感来源于多年前听到的一个真实故事,但那时,我知道自己没有能力将其完成,很感慨也很遗憾。感慨于母亲的执著与人的命运,遗憾于自己的能力有限。我是一个网球盲,小时候试图学过网球,但都失败了,球永远都会打到围栏的外面。长大后,我对网球也不感兴趣,网球比赛从没有看过一场,只知道中国有个球星叫李娜。直至去年某一天,我终于下定决心将其完成。
完成一部非个人经验的小说像是一次极限挑战,很多时候都想放弃,觉得自己可能依然没有能力去完成它。它离我的生活太过遥远,需要查太多资料以及假设人物在各种情景下的反应。当然,这看上去是一个写作者本应具备的基本功底,但对于我来说却是极为困难的。我的想象力就好似一个枯井,一颗石子扔下去,溅不起一滴水花。经过无数次地挣扎,最终还是将其完成了,我盯着荧幕许久,有太多的不确定,让我很茫然。但无论怎样,它的意义已经超越了一切。它让我走出了舒适区,是一次新的尝试与挑战。
无论是经验写作还是非个人经验写作,现实主义题材一直都是我的偏好。然而,现实主义是一个极为复杂的文学创作方法。经过了现代派和后现代派的洗礼后,很多更丰富的文学元素又添加到了现实主义里。因此,它的创作方式是开放性的。另一方面,在这样的创作方式里,现实与现实主义的区别也是一个非常值得讨论的话题。这些年,我也在努力地尝试并且进行总结。
作为一个年轻的写作者,生长在科技迅猛发展、人们的生活飞速向前的都市里,什么是最值得关注的,一直是我在思考的问题。在未来写作的道路里,我还会面临种种困难。已经坚持了六年,我想以后还有很多个六年可以坚持。因为有时候想想,我对文学或是说对自己,可能还有一点点的追求和要求。我不知道在未来还会写出什么样的东西来,但至少我会努力地偶尔思考一下自己与社会的关联,以及作为一个写作者的使命究竟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