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面具》从一个特殊的人物视角出发,讲述了潜伏在哈尔滨10年的国民党特工李春秋被上级唤醒并要求他执行“黑虎计划”,已经过上了幸福平凡生活的李春秋弃暗投明,展开反戈一击的故事。该剧在北京卫视和爱奇艺同步播出后,引发了观众的热议。在7月30日中国电视艺委会举行的该剧专家研讨会上,与会专家在充分肯定该剧创新探索的基础上,对其主题立意、艺术创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与会专家谈到,该剧无论从编导的创造、演员的呈现,还是从叙事模式的拓展、情节线索的架构看,都对谍战剧的类型创新进行了积极探索。谍战题材的一大亮点,就在于展现、开掘特殊历史条件下特殊人物的精神演进轨迹。该剧在塑造人物形象方面,避免了二元对立、泾渭分明的表现方式,着力刻画了李春秋这样一位复杂的、处于转化状态中的人物,呈现了他在自我迷失后重新回归自我的人生旅程,并且把这条回归路的艰难性凸显出来。但与会专家也提出,该剧有创新谍战剧创作的诉求,却缺少了对历史、时代、细节的观照,使得作品在主题立意的表达上有所偏颇。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对大的历史语境、时代环境的表现不足,主要人物活动的背景除了哈尔滨这个地名外,其他都是缺失的,年代感较弱;其次,过于注重李春秋、丁战国等特务形象的塑造,对于共产党形象、正面形象的刻画和精神彰显较弱。李春秋弃暗投明的行动更多来自对国民党反动派的厌恶,过多停留在情感的抉择上,对特定历史时代民心所向、大势所趋的表现相对欠缺;再次,细节的呈现有待提高,剧中存在不少“穿帮”的镜头,需要制作过程进一步精益求精。 (徐 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