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版:新作品

山村里的狗

□彭世民

山村大多都是单门独户,有时相隔几里才有一两户人家。

碰上农忙季节,山里人不是在田里就是在山上。

帮山里人守门的都是狗狗——黑狗、白狗、黄狗、花斑狗……乡村的门往往是不锁的,主人不在,狗不可能让不明身份的人平安进入院子,只要你踏进它们的可视范围,它就会汪汪叫向你发出警告。一只狗叫了,其他的狗也紧跟着叫起来。如果主人在家,他们就会把狗拴住或者呵斥开,你才敢大着胆子走进去。

山里的狗都是土狗,面目拙朴、形态粗放,毫无城市宠物市场里那些斑斓名犬们的精致、琐碎、傲慢、冷漠。而论起看家,恐怕没有比这些土狗更合适的动物了。

我们在加义镇横江村山里驻村扶贫,基本上每天都要入户走访。见到这些狗,无论大小,我都不敢靠近,提防着它随时扑过来咬我。

有一天晚上,我们到杨家组组长家走访。一到组长家门口,最先接待我们的就是他们家的大黄狗,看上去它似乎张牙舞爪,凶相毕露。我心中一惊,第一反应就是躲避。我越是想躲它,那狗就越生了气,以为我在故意找它的碴儿,追着我狂吠,龇牙咧嘴,对着我咆哮起来。

门口的灯亮了,杨组长一声训斥,它就跑开了。杨组长说:“在山里碰到狗,你走你的路,不要理它们,你越是对它们喊,它们也叫得越是厉害。只要你不去招惹它,它是不会主动攻击你的。”

一场虚惊总算过去。

走多了,山里的路熟了,人熟了,狗也熟了。

横江村是个两村合并的村,地理特点是山多田少,几条长垅连接贯穿着整个村。长垅有的几公里,有的上十公里。我们走访,有时候开车,有时候步行。我们所到之处,最先与我们相遇的就是山里的狗。

乡村是熟人的世界。人们常说狗通人性,的确如此。见多了,这些狗对我们也没有先前的戒备之心了。

村里的年轻人大部分出外打工挣钱去了,村里剩下的就是老人、小孩和看守门户的狗。在家里,大部分的狗低眉顺耳,模样憨实,灰毛土背地和鸡猪柴火、人、炊烟搅在一起。老人、孩子和狗相依为命,凑在一起就成了山里一幅完整而生动的风景。

相遇多了,狗见了我们也会摇起尾巴,乱舔乱蹭,真情流露地表现出狂热、纯真、朴实,没有丝豪的矫揉造作,用一种友好的眼神与我们交流。它们似乎也懂,我们是朋友,不是坏人。

有一天晚上,听说罗家组一位老人摔跤了,我们在曾家组开完会就赶去看他。老罗夫妻俩和他家的狗见到我们,都显得分外激动。

夜已经很深了。那晚天很黑,路灯也灭了。在回住地的路上,我们只好打开手机电筒。我们三人一路走着,一路聊着。我总感觉身后隐隐有什么东西跟着,回头一看是老罗家的黄狗,离我们大概有十多米远,而且一直保持着这个距离。

乡下有句老话,咬人的狗不叫。老罗家的狗一直跟着我们,我心里总感觉有些不踏实,时不时回头看看,担心它偷袭我们。其实我的担心完全是多余的,几公里的路程,它一直悄悄地跟着,直到把我们送到住地,它才消失在黑茫茫的夜色之中。

我们驻村期间,像当地的农民一样过着“柴门闻犬吠”的农夫生活,只是肩上多了一份责任,那就是帮助他们尽快脱贫。行走在村民家门口、庄稼地、公路上,我们经常与那些山里的狗相遇。狗狗亲切、平实,我们像是老朋友见面,相互招呼着。

那晚,睡到半夜,我似乎梦见老罗家的黄狗摇着尾巴舔我的手……

2018-08-10 □彭世民 1 1 文艺报 content29665.html 1 山村里的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