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版:书香中国

《彭德怀元帅》后记

□马继红

2013年。清明。我们来到位于湖南省湘潭市乌石镇的彭德怀故居。

天上飘着细细的雨丝,透过雨丝望去,远处的青山绿水仿佛变成了一幅大写意的水墨画,恰到好处地烘托着“清明”的氛围。

沿着被雨水打湿的百米长阶,我们一步步走向矗立在卧虎山山顶的彭德怀铜像。这尊铜像是著名雕塑家程允贤为纪念彭德怀诞辰百年创作的,铜像基座由粗粝苍劲的花岗岩组成,从基座到雕像总高度为8.1米,寓意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诞辰日“八一”,象征彭德怀元帅是人民军队的主要缔造者和功勋卓著的军事统帅。

我仰起头,凝神地打量着彭德怀的雕像,那伟岸挺拔的身躯,那棱角分明的嘴唇,那炽烈如炬的目光,从上到下透着一股大英雄的豪迈和威严,让人不由得想起了毛主席赞誉彭德怀的诗句: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

在彭德怀纪念馆馆长李日方的引导下,我们走进纪念馆。

李日方在这个纪念馆当馆长已经十多年了,他对纪念馆的感情胜过自己的亲人,他操着一口纯正的湖南口音,如数家珍地为我们介绍着纪念馆里陈列的每一张照片、每一件实物、每一幅壁画、每一尊雕塑,以及这些展品背后的故事……

确切地说,这个纪念馆不算很大,但布置得很有水平,它能让人真切地感受到彭德怀从一个农家子弟到一个开国元勋走过的艰难曲折的道路,能让人读懂彭德怀那坦荡、忠诚、无私、无畏的崇高人格。

走到最后一个展厅,我不由得站住了,这里有一间按原物复原的彭德怀在“文革”中被囚禁时的住室,总共有八九个平方米,小桌上摆着一个脱了瓷的茶缸,还有几张写检查用的稿纸,一个没有灯罩的灯泡从屋顶垂吊下来,窄窄的单人床上铺着素白的床单和一条油渍麻花的棉被……令人难以想象,一个中外驰名的大元帅,就是在这里度过了生命中最后的岁月。据不完全记载,这期间,彭德怀被批斗游街达270多次,他每次被造反派打得遍体鳞伤,却从不低头。用他的话说:我只能毁灭自己,绝不能损害党所领导的人民军队!这是何等的人格力量和信念力量,正是这非凡的力量,使彭德怀超越自身局限,在最深重的苦难与委屈之中,迸射出最耀眼的辉煌,成为一个撼天动地的真人。看着看着,我感到血管中的血液像岩浆一样涌动起来,泪水不知不觉地涌出眼眶。就在那一刹那,我有了一种强烈的愿望,应该为彭德怀这位“功比天大,冤比海深”的大英雄做点什么……

参观结束,李馆长郑重地向我们提出一个请求,他说,我知道你们是搞影视剧的,这个纪念馆从1998年建成,来参观的人数已经达数百万人次,但比起影视剧的影响力,还是显得微不足道,我们纪念馆打算拍摄一部反映彭德怀生平的长篇电视剧,希望得到你们的支持。听完李馆长的话,我不由得惊住了,一个小小纪念馆的馆长,居然有如此宏大的愿望和夙求,他知道拍摄一部长篇电视连续剧是一个多么艰难浩繁的工程吗?作为一个电视人,在此之前,我也拍过不少红色题材的电视剧,但那都是有背景、有后盾支撑的。刹那间,我不由得对李馆长心怀敬意,但同时也疑虑重重,靠这支小小的杠杆,真的能撬动地球吗?

促使我下决心拍摄彭德怀的是后来发生的一件事。

在某繁华都市,我曾在街头询问了近百名过往的路人。

你知道彭德怀吗?

被询问者有的茫然地摇摇头;有的反问,你说的这个人是演员吗?他演过什么?还有的以为彭德怀是一位走失的老人,让我赶紧报案……

对此,我哭笑不得,今天距离彭德怀去世还不到40年,莫非我们的国民都患了健忘症?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人的物质生活确实获得了极大的改善,望着远处那鳞次栉比的高楼,听着近处歌厅里不时传出的节奏强烈的爵士乐,我的内心不由得涌起一阵苍凉,一个忘记了历史、忘记了英雄的民族,算不算是这个民族的悲剧?莫非钱包鼓起来,这个民族就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了?

回到北京,经过冷静的思考,我的想法又动摇了,因为拍摄这种高级别的将帅题材电视剧,不仅需要资金,更需要人脉去打通层层关节,以往所有成功的案例,大都是由先人的后代亲手操盘的。彭德怀没有亲生子女,谁来扛这杆大旗?我深知自己人微言轻,即便热情能把生命融化,但面对这么大的事情也感到无能为力。

奇怪的是,自从打了退堂鼓,我反倒夜夜做梦,每次都能梦到彭德怀……

我突然想起一个人,那就是我的老首长原中央军委委员、总后勤部部长、全国政协副主席赵南起上将,他曾在彭总身边工作过,对彭总有很深厚的感情,能不能请他出山?我叫上好朋友、原总后管理局副局长刘俊,我们怀着忐忑的心情来到赵副主席家,向他报告了这件事,希望他能出任该剧的总顾问。出乎我们的意料,赵南起副主席不仅高兴地接受了邀请,而且显得十分兴奋。他说,这是一件功照千秋的好事,这件事太值得做了,早就应该做了!彭老总没有后人,我们就是他的后人!

赵南起副主席说到做到,他亲自给中央领导写信,讲述了拍摄彭德怀电视剧的意义。很快,得到中央领导的批准。接下来,这位耄耋老人又抱病亲自主持了三次剧本座谈会,邀请到许多重量级的党史、军史专家,其中有著名军事战略家李际均中将,有原彭德怀的秘书、90岁高龄的杨凤安老人,有中央党史研究室的曲青山主任,有著名评论家李准先生……每个人在讨论中都发表了许多真知灼见。当讨论到一些敏感话题应不应该写时,李际均说,抗美援朝必须写,那是让西方乃至全世界重新认识中国的一场战争,不写抗美援朝就不能真实地反映彭总指挥战争的魄力、智慧和胆略;谈到庐山会议,中央文献研究室的沈学明研究员说,中央早在1981年《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就对庐山会议做过明确的结论,正式为彭德怀平了反,彭德怀是庐山会议的主角,如果反映彭德怀的电视剧都不敢涉及庐山会议,那么庐山会议将永远成为影视剧的禁区……经过反复讨论,多次修改,40集剧本《彭德怀元帅》终于获得了中央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影视剧领导小组和广电总局的批准。

如此一部大剧,由谁来担当导演?我和高军不谋而合地想到了老朋友宋业明。宋业明是一位充满激情、十分严谨、硕果累累的中年导演,在此之前,由他执导的电视剧《延安颂》《八路军》《张学良》,电影《大决战》《冲出亚马逊》,已多次获奖并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可。我们找到宋业明时,他正准备和外地来的一位文化商人签约,去导一部酬资丰厚的商业剧。当我们把彭德怀的剧本拿给他,他坦言相告,不想再拍这样的戏了,因为类似的片子已经拍得太多了,不会再有激情投入……但当他把全部剧本看完,他主动推掉了那部可以挣大钱的商业剧,他说,作为一个军队的导演,拍彭老总这样的戏,为彭老总立传,再苦再累,值!

拍电视剧有三大要素,本子、班子和票子,在本子和班子确定后,剩下就是票子了。我原以为,只要把彭德怀这杆大旗当空一举,很多人都会拎着钱袋子蜂拥而至,后来我发现,我太天真了,在利益和道义面前,更多的人看到的是利益,也就是投资的回报率。在一年多的筹备期间,我接触了数不清的投资人,也使我看清了世间形形色色的灵魂。我特别感谢为我们注入第一桶金的俞斌先生,以及陈翰海等真诚的合作伙伴。尤其让我们感动的是宇业集团的总裁周旭洲先生,他是彭老总的故乡人,在春节返乡时,偶然得知有一个剧组正在拍摄彭德怀的电视剧,于是他马不停蹄地赶到剧组,向我们表达了要求投资的愿望,并为剧组雪中送炭。此外,我们也有幸邀请到上海电影集团、八一电影制片厂这两家全国电影的龙头单位。尤其是上海电影集团总裁任仲伦,他得知消息后,立刻赶到北京,连夜看完剧本,当即拍案加盟,正是由于他们的加盟,给我们增加了把《彭德怀元帅》拍成精品的底气和信心。

2014年12月20日,《彭德怀元帅》剧组在庄严的人民大会堂举行了隆重的开机仪式。许多人得知消息后,自发地从全国各地赶来,以至出现了一票难求的场面。

该剧是在冰天雪地的1月开机的,直到5月份杀青,拍摄期长达5个月,这期间,剧组先后转场北京、河北、山西、浙江横店、烟台等地,累积行程数万公里,前后参演人员近3万人次,每天几乎都上演着动人的故事……

先说饰演彭德怀的演员董勇,他的父母都是当年的志愿军战士,对彭德怀充满崇敬之情,当他们得知儿子要饰演彭德怀时,激动得泪流满面,他们一再嘱咐儿子,老天能给你这个机会,是我们董家家门大幸,你一定要用心用命去演,绝不能辜负全国观众对你的期望。董勇把父母的嘱托牢牢记在心里,他向导演提出,希望挑战自我,将出场时26岁的彭德怀演到76岁,中间不换人。为了使体形靠近年轻时的彭德怀,他不得不下狠心苛虐自己,节食、减肥,甚至忍痛拔掉了两颗牙。为了找到彭德怀晚年的沧桑感,他查阅了大量与彭德怀相关的书籍、画册、纪录片,悉心感悟彭德怀晚年那种“囚徒也是伟人”的悲壮,每一场戏、每一个镜头都反复设计,熬尽心血,几乎到了走火入魔的程度……

剧组在山西拍戏期间,有一天,一位老人被人搀扶着来到剧组,看年纪,老人大概有90岁了,一打听,才知道当年彭德怀在山西指挥八路军打鬼子时,他是彭德怀麾下的一个小兵。当他听说有剧组在拍彭大帅的戏,一定要过来看看。老人打听哪位是饰演彭德怀的演员,当导演把董勇介绍给老人,老人眯着眼打量了一下董勇,点点头,喃喃自语道:“像。”然后颤巍巍地举起右手,给董勇敬了个礼。董勇被老人的举动惊着了,“老人家,你这是……”老人打断他,“俺这礼不是给你敬的,是给彭老总敬的,好好演,俺等着看!”

剧组转场到横店,这里号称全国最大的影视拍摄基地,不仅剧组多,游客也很多。这天,我坐剧组的车随美工去选景,把车停在了路边。回来时,发现一个满脸稚气的小姑娘站在车旁,她指了指贴在车窗上的《彭德怀元帅》剧组的标志,问:“你们就是拍彭德怀元帅的?”我点点头。小姑娘恭恭敬敬地拿出一个信封:“给。”“这是什么?”小姑娘没有回答,笑了笑,扭头跑开了,一边跑一边说:“一点心意。”我打开信封,里面是一张百元大钞。再看小姑娘,那红色的衣衫已经融进了游客之中。我的心不由得一阵起伏,她这么小年纪,怎么会知道彭德怀?她是随她父亲来的,还是随她爷爷来的,或许她曾祖父曾经是彭德怀的兵……

在长达5个月的拍摄中,先后配合剧组拍摄的部队有第38集团军112师、第1集团军1师、武警山西总队、总后勤部国际维和汽车营、烟台警备区以及第26集团军直属炮团,参演人次累积达3万之多。因为这些部队不少是彭老总的老部队,所以这些“80后”“90后”的士兵,听说是配合拍摄彭老总的戏,都兴奋地嗷嗷叫。他们无论是在-20℃的严寒中扮演志愿军冻得手脚僵硬,还是扮演红军跋山涉水一天工作十几个小时,或者冒着生命危险攀墙攻城,在喋血的战斗中饰演牺牲的烈士,一动不动地躺几个小时,对此都毫无怨言。用他们的话说,我们作为彭老总的兵,能演这个戏,是我们的光荣和自豪。

还有一个特别令我感动的人,那就是全国剧协主席濮存昕,剧中有一个只有几场戏的不大的角色——中央党校校长杨献珍,我觉得濮存昕和他的气质很像,便给濮哥发了条短信,问他可否来帮忙串一下。濮存昕当时正在演话剧,根本走不开,但接到剧本后,他不仅答应了,而且还抽空研读了杨献珍的史料。为了不影响演话剧,他每天在话剧谢幕后,连夜赶到百里外的剧组,第二天排完戏,再赶回剧场演话剧,如此反复了几天,看着他那个认真劲儿,不由得让人心疼。然而,最令人感佩的是,在这个大腕明星动不动就叫价叫到天上的年代,濮存昕却从未向我开口谈钱……

类似感人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用剧组同人的话说,参加这个剧组,每天都是一个心灵洗礼的过程……

2015年5月20日,拍摄在烟台杀青。按以往的规律,归心似箭的演职员等不到吃关机饭,就走得差不多了,但此次却是个例外,饭堂里依旧热热闹闹地挤满了人,这餐饭是在董勇的再三要求下,由他做东的。他让大家把酒倒满,他举起杯子,刚说了一个“谢”字,声音就哽咽了,泪水不由自主地涌出眼眶,他说,这些年拍了这么多戏,惟独在这个剧组舍不得杀青,他演彭老总没有演够,从彭老总身上,他懂得了怎么做人……听着董勇的话,回想剧组走过的坎坎坷坷、风风雨雨,所有的人都哭了,伴着酒杯的碰撞,泪飞顿作倾盆雨……

如今,在电视剧《彭德怀元帅》隆重播出及同名小说正式出版之际,我想说的只有两个字,那就是“感谢”。感谢所有为这部电视剧殚精竭虑、出谋划策、四处奔走、融资筹款的领导、朋友、企业家,感谢所有参与这部剧拍摄的演职员,感谢所有热爱彭老总的人们,是你们无私的奉献和支持,才使这部剧得以顺利完成。

最后,我想引用一句哲人的话作为结尾:任何民族都需要自己的英雄,真正的英雄具有那种深刻的悲剧意味,播种,但不参加收获……

(摘自《彭德怀元帅》马继红、高军、徐江著,作家出版社2018年7月出版)

2018-10-08 □马继红 1 1 文艺报 content46502.html 1 《彭德怀元帅》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