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版:新闻

分享文学经验 传递文学力量

中国作家“重庆文学周”在渝举行

本报讯(记者 行超) 10月8日至12日,由中国作协社会联络部主办、重庆市作协协办的中国作家“重庆文学周”在渝举行。活动期间,来自全国各地的作家与重庆当地作家、文学爱好者展开交流互动,走进书店、校园、乡村、工厂等生活生产一线,开展座谈交流、公益讲座、签名赠书等多项活动,向社会大众提供公共文学服务。

在9日上午举行的中国作家“重庆文学周”启动仪式暨文学名家与重庆作家文学工作者座谈会上,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鲁敏,重庆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文化委员会主任张洪斌,重庆市作协党组书记、副主席辛华,重庆市作协主席陈川等先后致辞,并与作家和文学工作者展开深入对话。中国作协社会联络部主任李霄明主持仪式。

鲁敏谈到,我们正处在一个波澜壮阔且生机勃勃的大时代,尤其在民族兴盛与文化自信上,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因此,我们要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发展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这既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与重任,也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与全新方向。她表示,中国作协高度重视文学周活动。要将该活动作为积极探索完善面向基层的文学公共服务的有效途径,打造成中国作协服务社会的一个品牌,并作为日常重点工作长期坚持下去,对各地方作协开展公共文学服务活动起到引领和示范作用。

启动仪式后,东西、刘亮程、李浩、马金莲、阿菩和何炬学、张者、冉冉、小桥老树、静夜寄思等作家围绕“现实主义题材在当下文学创作中的地位和作用”“虚构与非虚构”“文学的力量在哪里”“网络文学既要做到百万畅销又要兼顾社会效益”“文学社团如何发挥作用”“作家权益保护的需求及怎样维权”等话题展开了交流与讨论。座谈会由中国作协社会联络部副主任冯秋子主持。

据悉,此次文学周是中国作协社会联络部成立以后举办的首次公共文学服务活动。中国作协社会联络部(权益保护办公室)是根据《中国作协深化改革方案》重组新建的部门,旨在强化和承担中国作协服务基层、服务社会、服务公众的职能,创新工作方法,完善公共文学服务机制,推动基层文学阵地建设;积极开展面向基层、服务作家、服务大众的公共文学活动,并承担中国作协所属文学社团的业务指导和行业管理;承担维护作家权益有关工作,指导协调为作家维护合法权益提供法律咨询和法律援助。

此次文学周活动丰富多元,精彩纷呈,既有面对面的讲座对谈,也有深入基层的观察与走访。在南岸区精典书店,作家们深情朗诵了自己的代表作品,并与读者交流“我为什么写作”;在西南大学,作家们追溯回忆自己的写作之路,与师生畅谈青春与文学;在三峡库区,东西从个人创作出发,与文学爱好者们讨论“如何写好故事”;在梁平区乡镇,马金莲坦诚分享个人的写作经历,让读者感受到了文学的力量;在綦江矿区,李浩施展“文学的魔法”,点燃了当地群众对文学的热情;在大足区农村,刘亮程从《一个人的村庄》谈起,回望家乡对个体生命的重要意义;在渝北区,阿菩围绕“我是如何写出百万畅销书的”,畅谈网络写作背后的故事……

文学需要传递、需要分享。经由此次活动,作家们将主旋律、正能量、接地气的文学氛围真正切实地传递到了人民群众当中,让广大读者感受到了文学的魅力。据介绍,中国作协社会联络部(权益保护办公室)接下来将展开全方位服务,推进作家深入基层、扎根人民,通过与全国各地区基层作协的紧密联系,延伸手臂,普及对文学经典的全民阅读;开展精准文化扶贫,举办扶贫点教师培训计划;推进文学进校园,开展面向青年的“文学写作工坊”等。

2018-10-17 中国作家“重庆文学周”在渝举行 1 1 文艺报 content46606.html 1 分享文学经验 传递文学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