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向以来,儿童文学界的“多栖”人才很多。不少儿童文学作家是凭借对儿童、儿童文学的深入了解与接触,从教师队伍、少儿编辑队伍转而成为儿童文学作家的。而近年来,能够鲜明感受到又一股强劲的、由学术浸润中生长出的儿童文学创作力量。他们散在于各个高校,从事着儿童文学理论研究与教学,许多都获得了儿童文学博士学位。在系统的儿童文学理论研究中沉潜浸润后,投向曾经的研究对象,开启儿童文学的创作,这样的创作起点自是不低的。李学斌就是其中突出的代表。
初识李学斌,是经由他的著作《儿童文学与游戏精神》。在班马、刘绪源的阐释之后,李学斌对儿童文学与游戏精神在学理层面做出了系统而深入的阐发,论著成为中国儿童文学研究界对游戏精神研究的惟一专著。此时的李学斌与他的儿童小说《舒叶与神秘小狗》,则是调动了另一套话语系统,以极感性的文笔,呈现着当代儿童的生活面貌。当然,在这感性的语体表述中,仍可感知到文学背后,李学斌对儿童文学美学理想与价值意义的理性思索。
《舒叶与神秘小狗》最大的意义,首先来自于取材。自21世纪第一个10年以来,被广泛关注的讲述“中国故事”,展现“中国式童年”问题,引导中国儿童文学在21世纪以来的一段“时尚”、“热闹”之后,呈现出一种“寻根”的意愿。儿童文学的现实主义创作现出一种回归乡土的创作潮,大量有分量的、指向乡土童年的现实主义儿童文学作品先后涌现。然而,文学理应是参差多态的。李学斌的《舒叶与神秘小狗》便有意识地将儿童文学的表现视野带回了“当下”,带到了都市文化圈。
《舒叶与神秘小狗》2017年首先在《十月少年文学》上连载,之后由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作品从一个城市高级知识分子的家庭切近生活。这个家庭,由做编辑的爸爸舒冠、做研究员的妈妈柯蕊和一个可爱的四年级女孩舒叶组成。一次偶然的邂逅,一只柔弱可怜的小狗闯入了这个生活按部就班的家庭。为这只小狗的去留,孩子与妈妈、妈妈与爸爸、孩子与爸爸之间一次次出现了争议,又最终一次次达成了一致。而小狗之所以是“神秘小狗”,因为它其实并非小狗,它住在保温箱里,体味怪异、步态奇特,不爱吃肉爱吃番茄。在收养、遗失、寻找的过程中,神秘小狗的身世之谜得以揭晓。这原来是在一起意外撞船事故中遗失的动物样本——巴西小鬃狼。
作品完全介入当下,携着浓郁的当代城市生活气息。故事的外围,是漂亮的住宅小区,白天绿树掩映,夜晚灯火通明,不时有叮叮咚咚的钢琴声传来。孩子们处于严格的学习计划安排之中,吃饭、练琴、写作业、“放风”,踏着典型的都市孩子的生活节奏。作品从大的都市生活背景中,聚焦于典型的高知家庭,人物形象也都极具典型性:爸爸妈妈“一个成天没完没了看稿子、改文章,乐乐呵呵;另一个整天待在家里写写划划,有滋有味”。同时,这个家庭又有着许多家庭的共性面貌,同样有着“一地鸡毛”的生活琐事之扰。作家以细腻的文笔描写了舒叶与小狗的初次相遇,孩子心底原发的恻隐之心瞬间锁定了这条可怜的小狗。相对于坦诚的童心思维,成人则是惯常的、对弃犬的各种嫌弃,百般顾虑。孩子一心收养小狗,妈妈却坚决反对,真实展现了生活中很多家长对弃犬的态度。妈妈们口若悬河的批评,无限放大的后果假设和强大的联想能力,写得异常生动。同时,妈妈们往往又是一位“双面妈妈”,抱怨的同时,又默默承担伺候小狗的各种琐事。阅读过程中,我已经不自觉地对号入座,这位柯蕊,简直就是我自己!显然,李学斌抓住了一类人的“典型性”。作家对各种矛盾的描写都特别接地气儿,既恪守真实,又不走向偏激。作品展现了城市孩子紧张学习的现状,但没有做过多的抱怨,而是坦然正视这种来自竞争的压力;作品描写高知妈妈的严苛,也并没有出言挑剔,而是一切源自生活,一切服从真实,多角度地理解、塑造人物。正是因为这种真实,形成了“如在身侧”的阅读共鸣感。
与此同时,这个高知家庭又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非常有益的家庭教育范本。这个家庭首先是民主的。为了争取收养小狗,舒叶从妈妈平时的教导“人要有爱心,要善良,要懂得善待生命”,到班主任庄老师的“只要觉得是对的事情,就要坚持” 据理力争,爸爸舒冠以“爱女儿,就要尊重她的爱好”,最终说服了妈妈,收留了小狗。作品为许多家庭内部矛盾的解决,提供了范本。小说也是一部极好的家庭教育文案。这个家庭,特别重视家庭教育。他们有自己的“家庭公约”,每到周末的晚饭后,还有例行的“益智故事会”时间。一家人围坐,说故事、猜谜,借此沟通情感,益智启思。作品对如何开展家庭教育,包括对孩子的家庭教育的设计、细节与持之以恒,具有极强的借鉴意义。
此外,作品中的现实教育意蕴无处不在。作品写活了生机勃勃的校园生活,如机智的柳条、贴心的金佩妮、趾高气昂的唐大队长,并将重点笔墨放在了如何给受人嫌弃的胖妞以平等的尊重。作品展现了学校如何把握教育的契机,在学期典礼上举行小鬃狼交接仪式,请野生动物研究所的老师介绍巴西狼生长的环境、特点和生活习性。作品也讲到了应该如何收留遗弃的小动物,如何护理小动物,如何对宠物负责,包括如何寻找丢失的小动物。尤其是在寻狗的过程中,作品展现了多方的爱心——小区工作人员的爱心、邻居朋友的爱心、同学们的爱心。阅读这部作品,我们真切感受到,在当代,人与人之间变得越来越有温度,人们会为了一只小狗的安危牵肠挂肚。这其实也是整个社会文明程度提升的标志。李学斌的作品指向了人们当下的“美好生活”,全社会的温情与教育,都市不断提升的文化气息与文明意识,让我们对未来一代的成长充满了希望。
《舒叶与神秘小狗》,没有奇峰突起的情节冲突,而靠平实的生活节奏衔接串联表现一段真实的儿童成长。暖暖的生活质感,自然真切,毫不做作。写了这么久,发现自己几经克制避免重复使用、但仍是用的最多的是“真实”这个词。“真实”,恰恰是李学斌儿童小说最动人的地方。忽然忆起李学斌曾经说过,在他的多个身份中,最喜欢儿童文学作家的身份。是啊,当他把生活中美好的人、美好的事以文学的形式记录成书,变成讲给孩子们的温暖故事时,便让美好借助文学,走进心灵,成为永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