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步入深水区,国企改革以其牵涉面广、错综复杂,成为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和重点、难点。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献礼剧《江河水》聚焦国企改革,讲述了一个老港口在新局长江河的带领下,不忘初心,大刀阔斧推进改革创新的故事,生动刻画了活跃在改革开放前沿的代表人物。该剧改编自杜卫东、周新京同名小说,自2018年12月14日于江苏卫视幸福剧场播出以来受到广泛关注。近日,在中国视协、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集团)联合主办的电视剧《江河水》创作研讨会上,与会专家围绕该剧题材立意、人物塑造、情结设置等进行研讨,认为该剧选材大胆新颖,别具一格。专家们借该剧鼓励影视创作者应在审美创造方面下功夫,即有意为自己设置一个难点,然后用审美智慧去翻越这一难点,最终使难点转化为作品亮点,如若绕开难点,便永远成不了亮点。
聚焦国有大型企业,港口题材带来新鲜感。以往反映改革开放40年进程的电视剧作品多以小企业为切入口。有专家谈到,该剧是一部难得的聚焦国有大型企业的作品。小企业意味着“船小好调头”,而国有大型企业往往历史悠久,人物构成复杂。《江河水》没有从港口初建期写起,一上来就以东江港的改制为切入口,聚焦国有企业改革。剧中公安局长江河临危受命,正干得如日中天的时候被调去主政东江港。也有专家认为,改革开放40年献礼剧拥有共同的主题要求和共同的播出时间阶段,在这样的创作要求之下,谁能够独辟蹊径,有审美的发现与表达,就越容易得到观众的喜爱与认可。该剧选择港口作为承载改革开放进程的主体,带给观众新鲜感。剧中港务局、煤运码头、防护堤等专有名词进一步激发了观众的好奇心。以往许多影视作品写到农村改革都是小岗村的影子,写到幸福家庭都是其乐融融,该剧克服平庸、重复、雷同,大胆选择了港口这一题材,与会专家对主创团队的勇气与新意表示肯定。
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与会者认为,电视剧《江河水》具有难得的思辨性。剧中东江港曾是改革开放的成果,但在今天它却成为改革开放的成本;主人公秦池曾是改革开放的主力,但今天他已然变成了改革开放的阻力,为什么会这样?该剧秉承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的信心与决心,对这一问题做进一步思考。有专家谈到,剧中秦池与江河这两个人物,正如池中止水与江河流水,二者之间的区别正在于是选择躺在改革开放的成果上成为既得利益者还是继续推进改革。也有专家认为,剧中反腐和改革两条线索是共同推进的。40年前的《乔厂长上任记》打破的是僵化思想,而今江局长上任打破的正是利益链条,从而克服了深化改革开放的阻力。该剧触及今天改革开放步入深水区所面临的难题:一方面保守主义与守成主义抬头;另一方面继续推动改革,势必触及改革既得利益者甚至改革到自己头上的局面。拥有担当精神的江河,与党的十八大之后出现的个别懒政官员形成鲜明对比,具有一定的现实观照意义。
情节杂糅浑然一体,塑造新时代典型人物。有专家谈到,影视剧创作曾经过于倚赖西方类型片的指导思想,实际上生活是一个整体,我们可以借鉴但不能完全照搬。多位专家都谈到,该剧对港口的改革史、腐败的斗争史以及人物的情感史进行了很好的整体把握:剧中沉船迷案、抗洪抢险、文物走私、商场鏖战等事件扑朔迷离、牵挂人心;港务局开篇时的乱象为案情侦破造成巨大障碍;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上市、重组、海外并购在剧中被展现得淋漓尽致;江河与前妻和市长女儿的情感纠葛令人荡气回肠。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该剧塑造了以江河为代表的一批新时代典型人物及以继续改革的决心保护他的省委领导,敢于作为敢于担当,充分响应了“撸起袖子加油干”的时代号召。也有专家建议在剧中加入民营企业家的正面形象,角色应减轻非富即贵的比重,加入工人二代的形象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