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版:艺术

地方文化振兴与纪录片价值再发掘

——以纪录片《粤韵芬芳》为例

□张雅欣 徐盺航

“情迷置身这舞台上,一身风尘戏装,仿佛前生英雄,今世传奇样。”粤剧《岭南一粟》中欧凯明的这个唱段,瞬间将观众带入了纪录片《粤剧芬芳》所设定的情境之中。开场的粤剧扮相、唱腔、舞台、色彩等等,唯美地将舞台剧的特征以艺术纪录片的形式,创作性地呈现出来,再加上该片独具冲击力的字幕使用方式,使对于粤剧陌生的观众产生了震撼——原来粤剧这么美,令熟悉粤剧的观众产生疏离感——原来粤剧还能这么美。

《粤韵芬芳》以粤剧非物质文化传承人、粤剧著名演员欧凯明指导排练《岭南一粟》为主线,期间穿插了粤剧的兴衰史,道尽了粤剧艺术家们的酸甜苦辣。整部影片艺术气息浓厚,节奏缓中有疾,饱蘸深情,令人甘醇回味。这部独具匠心的纪录影片对纪录片传播价值的开掘,特别是纪录片与地方文化振兴上的探索,值得玩味。

大胆运用色彩是这部纪录片的特征之一。细细观察不难发现,导演在色彩的运用上有独到的思考和意味。影片一开头是黑白的,在这一部分中,该片主角粤剧艺术家欧凯明在讲述内心的孤独。没有那么多人去欣赏粤剧,他的辛苦付出徒劳无益,所以这一段影片消除了色彩,采用了无色的黑白表达。黑白的阴郁,正如欧凯明的内心。随着开场音乐、字幕的出现,粤剧艺术表演者在舞台上走位、排练,粤剧艺术得以在舞台上展演、弘扬。背景锣鼓点声逐渐增强,画面由黑白转为彩色,粤剧艺术家们的表演给舞台注入了“活力”,也使得整个画面“活了”,有了色彩。而当欧凯明缓缓地回忆起,1980年代观众逐渐远离戏曲,粤剧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低迷时期时,画面的色彩再度消逝,宛如整个时代的苍白。

戏剧性的转变出现在红线女的复出。粤剧前辈红线女为了传承粤剧艺术,创办红豆粤剧团。当欧凯明接到红线女的招募令之际,画面再次渐变为彩色。有了这些粤剧艺术家的代际传承,粤剧才能再次复活,画面也便再次有了色彩,时代因为有了传统艺术的复兴而五彩斑斓。这里,色彩不再仅仅承担美化、修饰的功能,它还承载了叙事的作用。

这部纪录片采用双线叙事,既讲述了欧凯明的艺术剧目“岭南一粟”的排演过程,又勾勒出整个粤剧史的兴衰与代代粤剧人生生不息的付出与传承,将宏大的粤剧史贯穿于粤剧艺术家欧凯明的艺术剧目排演中。以人物个体、具体事件彰显戏曲整体、时代变迁的艺术手法,讲述粤剧艺术家欧凯明对于粤剧的热爱与奉献的同时,将整个粤剧艺术的兴衰史、甚至国家与时代的变迁贯穿其中。无论是粤剧前辈红线女,还是粤剧艺术家欧凯明,他们是万千为传统戏曲事业奉献的艺术家的缩影。

双线叙事以排练第一天为整个故事的开始:欧凯明为何进入粤剧领域以及他的学习经历;1980年代开始整个戏曲界走向低迷;恩师、前辈红线女对自己的影响;教育粤剧新人的责任以及粤剧从岭南到全国乃至全世界的传递……整个第二条线索宏大而又丰满,搭建起了“岭南一粟”整个剧目何以在当下得以排练演出的历史厚度和深度,将粤剧历史生动地展现在观众眼前,让更多的人了解粤剧。

在双线叙事的背景下,该片采用了多重时空交织的手法。开篇用友人为粤剧艺术家欧凯明打气加油的声音交代了欧凯明即将排演“岭南一粟”的故事背景。此为现实时空。导演为了强化现实时空叙事,在主线交代欧凯明排练过程时,以演出倒计时的方式清晰地标明了时间,给观看者以明确的时间概念,同时也极大地增加了影片的仪式感和悬念感。其间穿插的关于欧凯明自身的回忆、粤剧的兴衰历史则是历史时空,丰富了整个故事的历史厚重感。而讲述欧凯明对于粤剧文化遗产的继承和发扬、对粤剧新人的培养则是现实时空与未来时空的交汇,因为,他们一直在路上。三重时空的交织,让观看者对广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粤剧作为岭南乡音的传递,从民族走向世界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

影片的核心人物是欧凯明。在整个人物刻画上,全片都在为我们描绘着一个无比热爱粤剧、甘愿为粤剧奉献、不断超越自我的粤剧艺术家形象。整出剧目的排练中,他给徒弟的演示时充满着饱满的情绪、干净利落的动作体现出作为艺术家的专业以及对粤剧发自内心的热爱;为了粤剧传承,不断培育粤剧新人,是他为粤剧传承作出奉献的印记;而即使已经获得梅花奖,依然勤学苦练,甚至到中央戏曲学院继续研究生的学习则是他不断超越自己的体现。他的形象,不仅体现在他人的访谈讲述中,更体现在欧明凯点滴细微的举止之中。

以戏曲文化为代表的地方性文化在本质上属于内部文化,要传播出去难度颇高。所以,我们需要研究的是,地方性文化怎样做才能超越地方性、具有跨文化性。因为只有在这个前提下,地方性文化的“特色化”才有可能转化成为一个具有优势文化传播战略的概念。粤剧作为中国传统文化,2006年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全球化时期,地方性文化、影视和汉语推广已成为我国文化输出的三大渠道。从这个意义上,《粤韵芬芳》将粤剧的舞台戏曲(地方性文化)以纪录片(影视)的传播方式嫁接,是它的重要价值,值得被解读出来。

该片为观众讲述了粤剧的魅力、粤剧的历史、粤剧人的奉献,再次让人们对粤剧有更为直观的认识和了解。无论是粤剧前辈红线女、粤剧艺术家欧凯明还是新一代粤剧人,他们都在为粤剧艺术的传承与弘扬奋斗着,他们在用自己的力量,在传承和创新之间寻找一个平衡点。最让人感动的是,欧凯明带着他的创新方式演绎一出红色题材的剧目《刑场上的婚礼》,在广州大学巡演之后,他发现,原来有这么多年轻人愿意接触粤剧。当晚粤剧前辈红线女也激动地说:最开心的是看到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来看,这就是粤剧的魅力。一位年轻女戏迷表示,粤剧的魅力对于年轻观众而言,是在你不断成长中,让你更想去探寻家的记忆,探寻那片乡愁。这是文化自信的回归。

2019-02-11 □张雅欣 徐盺航 ——以纪录片《粤韵芬芳》为例 1 1 文艺报 content48234.html 1 地方文化振兴与纪录片价值再发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