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版:文学评论

“佛系”人物走出来

□张 陵

储福金的小说永远与众不同。他那从容淡和的整体述说与字里行间绵柔惆怅的情调融在一起,深深打上了“储氏叙事”的印记,无人可以模仿。由此,他的小说人物形象也和其他人不一样,有着自己的特征,有着自己独特的品质。新近创作出版的长篇小说《念头》再次证明了这一点。

和储福金以往讲故事的方式不一样的是,作家果断地打破了把人物推向命运化的逻辑关系和叙事走向,把主人公超过20年的历史化为共时态的“念头”,浮现在叙事平台上。也就是说,一个故事大家突然把故事撕碎了,然后把这些故事碎片重新拼贴起来,变成一个不像故事的故事。我们不知道这是不是“储式叙事”的一个创新意图,不过,我们知道,从这些“念头”里,真的走出一个小说的新人物。

梳理一下线索,我们大致知道,《念头》的主人公张晋中在获得财务自由之后,突然萌生脱离商海之意,于是回到小时候居住过的一座小城,准备过一种与世无争的边缘人的生活。在一次外出旅行中,认识了一个售楼小姐冯媛。两个人的情感虽然不咸不淡,却让张晋中意外发现小城房地产方面的商机。在考察楼盘时,一块水泥从天而降,砸在张晋中的头上。其实,这个悲剧性的后果才是张晋中新生活的真正开始,也是各种人生“念头”作用于他的精神的开始。

作家让小说主人公张晋中进到了一个叫李寻常的“莲园”养病,是意味深长的。自从进到“莲园”以后,张晋中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里,每天看李寻常种莲,跟着李寻常赏莲,和李寻常学会了悟莲,终于慢慢悟到了莲花文化中的“禅意”、“佛缘”。在李寻常的引领下,张晋中拜梁同德为师学陶艺,很快入门。之后,他认识了小城一大批陶艺家并发现这个群体里最优秀的陶艺家只为骨灰罐作画。这个发现让张晋中对艺术有了更深的心得。其实,张晋中从小学围棋,虽不算高手,但悟性不低。而他自己在大学里读的是电子学,对现代物理学中的量子力学知识很有一些积累。他发现,不管是种莲、陶艺、围棋还是现代科学,它们在形而上的层面上都会产生共同共通之处,殊途同归。那就是宗教上所说的“有无”关系。人生再复杂,社会再变化,“生死”、“有无”几个字大概都能说透了。他觉得自己找到真正他所要的那种“世外桃源”的生活了。这样的生活形态以及所构成的文化氛围,也许就是现在不少人向往的“佛系”生活。

此前,张晋中算是一个很较劲的人。如果不是这样,他就不会被水泥块砸到头。事实上,从当学生开始到后来当上企业董事长,他都是一个较劲之人。大学期间,他会因一个莫名其妙的念头和人打赌。这些无聊的打赌,常常弄得张晋中很狼狈。不过,这种博弈竞争精神一直伴随着他后来几十年的创业人生。所以,当他意识到自己正在走向“佛系”以后,便把他过去的一切变为一个一个的“念头”进行反思审视。这种审视包括财富观、价值观、道德观、人生观、甚至男女情爱观。

张晋中的人生经历中,女人如走马灯一样走过。少年时代认识的青青姐,给他留下一本棋谱和一本小说《聊斋志异》。大学时代他认识了方蓝蓝、舒玉凤、自己的前妻等人。不过,真正对他发生影响的是那个叫唐三娘的少妇,一个老板娘。在机关工作后,和官员宋明清的关系直接推动了他生活的转型,进到了创业阶段。离婚后,又和性格有些古怪的封丽君有了一些纠缠。选择“佛系”以后,又碰到了售楼小姐冯媛,最后是师傅梁同德的女儿梁青枝。“储氏叙事”深刻影响了小说对这些男女关系的描写。张晋中虽然很有女人缘,但他与女性的情感关系一直保持淡然克制的基调。很少看到他对哪个女性表现出生生死死的热情,很少有敢爱敢恨的冲动,比如,小说里,梁青枝的爱情应该可以称为轰轰烈烈了。但在“储氏叙事”里,却是波澜不惊,平淡如水。也许,小说想揭示张晋中性格的另一面。虽然有较劲的一面,但他的情感生活却又刻意保持低调,有一种“佛系”的潜质。由此看出,张晋中的“佛系”意识并不是被强加的,也不是被洗脑的结果。他的心灵深处,也许早就留下了这个“佛系”空间。只是时候到了,这个空间被触动,自然就打开了。也许,“储氏叙事”写男女关系,就是开发张晋中的“佛系”潜质,把人物精神发展往这个方向引。

在作家的笔下,张晋中的“佛系”生活没有被完全看作是一种逃避世俗的消极生活。虽然对剧烈的世俗竞争冲突的心理疲惫有一定的缓冲作用,但更多地被看作是对和谐生活的一种新认识,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和精神方式。在这里,人们探求更为宽容和谐的价值观,寻求更为和解的人际关系,在接受物质享受的同时,更多让心灵自由放飞。很显然,张晋中来到的小城——故城,正在被作家打造成一个中国式的理想国,社会文化关系正在朝着理想的“佛系”发展。而张晋中思想就在这样的文化生态中得以生长成熟。

这个带有浓重“佛系”色彩的人物形象就在“念头”的重组以及不断反思中挺立起来。一个本来顶真较劲的个性在这几十年的竞争经历中,转变成为一个“佛系”的性格。可以说,在当代小说里,这样思想倾向和气质品质的人物并不多见。储福金以一种新的故事方式写了一个新人物,塑造了一个新形象。

张晋中这个“佛系”倾向形象的出现有着深刻的现实依据。这个看似平和的人物身上其实能够折射出当今社会,也就是现代化进程产生的许多深层深刻的矛盾冲突。很显然,我们一方面享受着社会财富快速积累带来的现代生活,同时也深受经济高速发展,竞争日益剧烈带来的精神困扰。这种压力在中等社会阶层、知识精英阶层显得特别突出,他们也将最先感受到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冲突的风吹草动。小说主人公张晋中的内心,正是转动着这种时代的困惑与苦痛,才选择退出社会矛盾冲突的集散地——市场竞争,不当企业家。

张晋中这个形象似乎凝聚着这个精英阶层的现时的出路选择和生活理想。他们从传统文化中找到一些思想资源,为自己逃避现实、寻找安全提供理论逻辑根据。古代失意文人叫桃花源,当代精英也许就叫“佛系”。在这个与社会的关系上,二者是相通的,一脉相承。当然,张晋中这样的精英,骨子里对世俗还存有留恋,还没有死心,所以找到了“故城”这个出世入世的中间地带,也就是“佛系”地段,找到一种心理能够平衡且符合当今时尚的空间。这种选择,正在成为一种流行的文化,代表着精英文化的走向。从这个层面说,当代精英又多少拓展了古代文人思路,在古代文人理想中注入了当代思想的信息。其实,往深里想,“佛系”与其说是一种理想生活,不如说是一种精英文化策略。

张晋中这个形象也可以看作一个文化风险提示。中产阶层、精英社会的波动可能会传导这样的信息,那就是社会方向感的迷失,社会发展动力的不足。当然,中产、精英不能决定社会发展的方向,也不是社会发展的动力,但这个阶层一旦形成,就会是一个社会文化的风向标。他们的生存状态和精神状态,可以标示出社会的方向感,可以检验发展动力是否充足。如果我们能从《念头》里接受到这样的时代风险提示的信息,就能发现张晋中这个形象有着更丰富的内涵,有着更深刻的概括力。

2019-03-13 □张 陵 1 1 文艺报 content48710.html 1 “佛系”人物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