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版:新闻

融合传播 保护原创 推动出版行业高质量发展

两会代表委员畅谈出版业发展 □本报记者 丛子钰 李晓晨 许莹

在今年全国两会上,不少代表委员表示,新时代出版行业必须提质增效,推动高质量发展,以融合催生精品,加强产权保护尊重原创,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喜闻乐见的文化内容。

以高质量促进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统一

2018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关于“书号调控”方面的变化给出版业带来了很大挑战。同一品种的重复出版、多品种低单品利润的市场现象将被叫停,取而代之的是倡导提高单品出版质量和市场份额。

中国版权协会理事长阎晓宏委员说,新时代最核心的问题就是提质增效。当前我国多数产品处于过剩状况,这种现象也表现在文化领域。怎样让人民群众用较低的价格获得高质量的精神文化产品,是新时代新闻出版业应该思考的问题。现在我国图书出版品种已经突破了50万种,总印数92.44亿册,主要存在的问题就是品种增长过快,平均印数持续下降。除了个别学术性强、读者面小的出版物外,大众读物只有高质量才能有大印数,才能取得较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中国出版集团公司总裁谭跃委员表示,中国正在从出版大国走向出版强国。中国出版业的第一大趋势是专业化,第二大趋势是数字化、数据化,第三大趋势是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精神。中国实践、中国道路、中国发展的成功,必将产生中国的故事、中国的经验、中国的理论、中国的学术。这三个趋势昭示出了中国出版高质量的方向。出版高质量的三个着力点分别是结构、机制和指标,其中结构是根本,机制是核心,指标是关键。

中国出版集团公司副总裁潘凯雄委员认为,出版业在质量方面已经有所调整,但从目前来看还有加大力度的空间。“无论是什么类型、哪种专业的出版,首先需要有一批政治强、专业精的领军人物为保障,同时还要有一批从作者到编辑到设计到营销的专业性人才去具体实施,离开这些最基础的条件谈所谓高质量发展,就会沦为一句空话。”此外,出版相关部门还必须对出版产业的基本内涵和外延作出明确限定,对其内部结构的构成重新进行科学和实事求是的统一规范,再依据新的规范进行统计与发布,相关比较也理应在同口径下进行。

以媒体融合推动出版高效发展

2018年,人工智能、区块链技术方兴未艾,新零售概念连接起了实体经济和互联网经济,出版业积极主动地拥抱新技术,谋求跨界合作及融合转型。面对媒体融合的大潮,一些代表委员也提出了出版融合发展的建议。

中国印刷博物馆馆长孙宝林委员说,时代经典能在几十年甚至几百年后还得以保存和传播,要求高质量不仅体现在出版内容上,还要体现在印刷装订材料上。高质量发展与党和国家大局、出版传媒产业转型息息相关,发展的目的应该是为了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为了文化和文明的传承。目前印刷行业市场化程度相对较高,客户订单就是导向标,如何印制得更加精美、高效,如何利用大数据,这些都是印刷业关注的问题。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文化与传播学院副院长郭媛媛委员认为,随着网络等新媒体平台的不断涌现,因为其方便、快捷、即时的特点,相当一部分受众倾向于接受电子媒介,这确实造成了纸质媒介的传统出版业在传播接受方面受影响。对此,出版行业要基于自身资源做细分;找准特色,分析自身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的特色资源;进行平台联动,加强和新媒体的结合,充分运用好融媒体大发展的技术、文化环境;和受众建立更加亲密的联系,把握受众真正喜欢的形式和接受方式,密切地捕捉受众的趣味。

以原创保护促进优质内容传播

在呈现文化精品的同时,在法律法规上完善对著作权的保护是提高出版质量的必要前提。代表委员们认为,出版行业融合发展要把握导向,加强互联网内容建设,在广泛传播的同时也要加强版权保护,牢牢抓住优质原创内容,推动高质量作品更多更广泛地传播。中南出版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龚曙光作为全国人大代表履职已有七个年头,今年他的议案之一聚焦于知识产权保护。龚曙光表示,出版行业的“盗版”行为目前依然形势严峻,加强原创文学著作的知识产权保护势在必行。当前我国倡导建立创新型国家,知识产权实际上是最大的创新。“如果科学家、文学创作者的原创成果得不到保护,创新的积极性就会被挫伤,这也将导致创新源动力的丢失。”他建议,要加快著作权法修法进程,重视互联网领域著作权立法;强化文化法治保障,加大执法监管力度;鼓励技术创新,促进技术手段在著作权保护中的应用;加强宣传和舆论引导,营造尊重原创的社会环境。

2019-03-15 两会代表委员畅谈出版业发展 □本报记者 丛子钰 李晓晨 许莹 1 1 文艺报 content48748.html 1 融合传播 保护原创 推动出版行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