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版:新闻

共同探求文学创作的广阔空间

2019国际写作计划在京开幕

本报讯(记者 王觅) 三月的北京春意盎然,来自澳大利亚、德国、日本、奥地利、罗马尼亚、阿根廷、智利、保加利亚、吉布提等国家的10位作家相聚在鲁迅文学院,开启了他们在中国一段特殊的文学之旅。3月28日,由中国作家协会主办、鲁迅文学院承办的2019(第四届)国际写作计划在京开幕。中国作协主席铁凝出席开幕式并致辞。中国作协副主席、鲁迅文学院院长吉狄马加,中国作协副主席阎晶明出席开幕式。

铁凝在致辞中代表中国作协向各位作家表示热烈欢迎和诚挚问候。她说,国际写作计划是一项在世界范围内广泛流行的文化交流形式,跨国界、跨文化、跨语言的作家们在一起生活,进行真诚的对话沟通,共同探求人类繁复幽微的心灵密码。地理环境和文化氛围的差异和变化将为文学创作提供更广阔的空间,进一步激发思想的活力和艺术感知力。国际写作计划正是为作家们提供了这样一个机会,让作家朋友们在体会不同国家、民族和文明的丰富多元,捕捉不同文化气质的同时,找寻到文学表达诸多新的可能,从而为将来的创造注入异质经验和深刻体悟。

铁凝说,文学是灵魂返回精神原乡的一条阡陌,它积淀着人类对自然、宇宙、生活的本质思考,由人类共同的、最真切、蓬勃的生命体验凝结而成。现代科技缩短了人与人地理意义的距离,精神交流更是拉近了世界人民的心灵距离。优秀的文学作品能被全人类理解和赞赏,历经时间大潮的磨洗而越发闪亮,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它唤起了人类长久以来积累的共同精神记忆、原始经验和情感呼应。如今,世界不同种族、地域、语言、思想、阶层的文学已经建构起更加紧密普遍的联系,今天我们相聚在这里,是对地球家园的文学诠释,也是对文明共享的艺术探寻。随着各位新朋友的到来,鲁迅文学院将留下属于大家的浓墨重彩的一笔。铁凝祝愿各位作家在短暂的文学之旅中,用心感受拥有丰厚历史文化和精神遗产、并且生机勃勃的中国,期待本届国际写作计划能够成为大家的美丽纪念。

吉狄马加在欢迎辞中介绍了鲁迅文学院和国际写作计划的有关情况。他说,国际写作计划项目是中国作协对外文学交往的重要项目,也是落实和推动习近平主席“坚持开放包容的共同理念,共同促进世界和平、稳定和繁荣”倡导的重要举措。自2017年启动以来迄今已成功举办三届,20多位来自世界各国的小说家、诗人、翻译家汇聚在鲁迅文学院,和中国文学同仁一道,进行文学探讨,深度体验中国的人文风貌。当今世界正面临着百年不遇的大变革,中国也迎来了充满机遇和挑战的新时代。期待来自不同国家、不同民族和不同文化背景的作家在鲁迅文学院进行友好的智慧碰撞和思想交锋,一同以文学的笔触描绘美好世界,希望大家在中国期间能够收获新的友谊和创作灵感。

作家们在发言中充分表达了对本届国际写作计划的期待。保加利亚作家兹德拉夫科·伊蒂莫娃说,当来自世界各地的作家们聚集在一起时,他们的文字将不仅仅是文字,这些文字将赋予荣誉、尊严和真理以新的意义和纬度。“我想,这也是开展国际写作计划这一项目的初衷:去寻找一条阳光下通往每一个国家、每一座城市、每一个城镇和乡村的关于体面生活、荣誉和真诚的道路。很感激这个项目让我有机会了解当代中国及其人民和作家,并感受他们的生活方式。”鲁迅文学院第三十六届中青年作家高级研讨班学员翟之悦表示,文学的影响力超越时空,跨越国界。文学通过语言,通过意象,通过对人类命运的深刻省察,描绘外部世界,进驻内心家园,将我们这些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语言、不同肤色的作家朋友拉在一起,思考生命,修行灵魂,探讨文学和写作,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我感到很自豪,也很幸运,因为我是这其中的一员。”

开幕式上还举行了作品朗诵会,中外作家们用不同的语言朗诵各自的诗歌或小说片段,文学在不同的文化和语言体系中彰显着崭新的生命力。据介绍,本届国际写作计划为期一个月。其间,作家们将参与多场专题研讨,在北京感受历史与现代的交融,还将赴四川参访,体会传统与自然的和谐。

开幕式由鲁迅文学院副院长徐可主持。中国作协外联部副主任李锦琦,鲁迅文学院副院长邢春、李东华等出席。鲁迅文学院第三十六届高研班、鲁迅文学院第十五期网络文学作家培训班、鲁迅文学院北京师范大学联办研究生班全体学员参加。

2019-03-29 2019国际写作计划在京开幕 1 1 文艺报 content48939.html 1 共同探求文学创作的广阔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