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版:艺谭

赫哲绝唱 再焕新生

■高荷红

20世纪80年代前后,在多次踏查满—通古斯语族各民族民间文学遗存的基础上,马名超提出东北存在一条狭长的史诗带,其中最耀眼的明珠就是赫哲族的伊玛堪。赫哲族人口较少,2010年时统计数字为5354人。赫哲族只有语言没有文字,语言属阿尔泰语系通古斯语族满语支,伊玛堪由赫哲语演唱,为该民族传承历史文化、宗教信仰、人文习俗等的唯一形式,堪称“北部亚洲渔猎文化的活化石”。1934年,《松花江下游的赫哲族》一书出版,为新中国成立后民族文化调查、民间文学“三套集成”调研、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了非常重要的资料。

幸得前辈学者的调查,留下了珍贵的“伊玛卡乞玛发”(史诗歌手)演唱录音录像资料,并以此为基础出版了多种文本。20世纪80年代前后出版的《伊玛堪》(上下卷)成为后来诸多版本之源,文本最全的是2013年出版的《伊玛堪集成》(上中下)。民族语汉语对照本有黑龙江省民族研究所1989年出版的《赫哲族伊玛堪选》,收入《满都莫日根》《沙伦莫日根》《木都力莫日根(片段)》《木竹林莫日根(片段)》;2012年出版的《黑龙江流域少数民族英雄叙事诗·赫哲族卷》,除了前四个文本的完整本外,另收入《香叟莫日根》《希尔达鲁莫日根》《安徒莫日根》《希特莫日根》。英文翻译本有2013年出版的《中国赫哲族史诗伊玛堪(英文版)》,收入《香叟莫日根》《满都莫日根》《满格木莫日根》《木都力莫日根》。

21世纪后,赫哲族伊玛堪发生了若干值得关注的事:2003年,最后一位歌手尤金良去世,《希特莫日根》成为最后一部被完整记录的伊玛堪;2006年,赫哲族伊玛堪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008年,吴明新、吴宝臣成为赫哲族伊玛堪国家级传承人;2011年11月23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厘岛会议批准伊玛堪为“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会议文件对伊玛堪作出如此评价:伊玛堪“有助于赫哲人的认同和凝聚,构成其历史和价值观的载体,并为之提供了连续感,在季节性劳作和节庆活动中发挥着集体记忆、教育和娱乐的功能”;2011年始,吴明新在黑龙江省佳木斯市敖其镇开始教授赫哲语,后成立伊玛堪讲习所,讲习所渐次扩大为四个;2016年,齐艳华发起微信群“团结的赫哲人”,坚持每天学一句赫哲语,群里共238人;2017年,尤秀云演述的12章《希特莫日根》的录音资料作为向联合国履约的文本。

2018年,《中国民间文学大系·史诗·黑龙江卷·伊玛堪》13部文本中,12部选自1997和1998年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伊玛堪》(上下卷),仅《希特莫日根》选自《黑龙江流域少数民族英雄叙事诗·伊玛堪》。

伊玛堪的演述必须依托赫哲语,汉语与赫哲语对照的文本20世纪80年代就由尤志贤完成。在《赫哲族词典》及伊玛堪赫哲语国际音标对照本的编纂过程中,尤志贤堪称先驱,傅万金坚持不懈,近年来翻译《希特莫日根》协力伊玛堪顺利完成联合国的履约工作。吴明新、吴宝臣与8位省级传承人及微信群“团结的赫哲人”,身体力行,以面授等方式教授赫哲语。

20世纪70年代,黄任远被伊玛堪吸引,开启与伊玛堪半个世纪的缘分,他不间断地采录伊玛堪,与多位歌手建立了良好的关系;80年代,《黑龙江民间文学》的主编王士媛与马名超、黄任远、张嘉宾等学者先后到赫哲族聚居区调研;1980年和1981年,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民间文学教研室与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黑龙江分会(黑龙江民协)等部门组成的联合调查组,曾两次赴三江地区采录《香叟莫日根》。每一次文本的采录,黄任远都是参与者;21世纪初,于晓飞也是在黄任远的多次陪伴下完成了对尤金良的采录录音。

正因为国家对民族民间文化持续的重视,伊玛堪歌手的积极传承,多位学者的努力,才让不足万人的赫哲族能够将优秀的传统文化传承下来。编纂《中国民间文学大系·史诗卷》,其重大的文化史意义定当得到当世和后人的认可和赞誉。

2019-03-29 ■高荷红 1 1 文艺报 content48957.html 1 赫哲绝唱 再焕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