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版:世纪美术

以多彩笔墨描绘巴山渝水

——王发荣绘画创作新解读

□董喜阳

映 日

吉祥一家

岷江秋色图

偶得机缘结识了重庆画家王发荣,并无意中闯入了他的艺术世界。出生在重庆的王发荣,身体里汇聚了巴山蜀水灵秀之气。自古,巴山蜀水育英才,川中雅士好笔墨。近年来,在中国画坛,“巴蜀画派”声名鹊起。幸运的是,穿过时间隧道,翻过层峦叠嶂,欣赏到王发荣的丹青翰墨。是天公作美,亦是造化之功。

“不传统,也不新潮”,是我对王发荣艺术作品的集中概括。“不传统”不是没有传统而是不墨守成规,恪守陈旧的笔墨技法和画面质感;“也不新潮”不是没有创新与融合,而是不矫情粉饰,不过分追求流行之风。这是一道分水岭,稍有偏颇都会陷入盲区。只有拿捏得当,方能创作出既本真自明又不随波逐流的具有新鲜生命力的艺术佳作。

王发荣尚未到知天命之年,却带给我们另一种对于文化艺术版本的新解读。他的作品是我所喜欢的类型,看过作品之后,发觉他对中国画传统笔墨的熟稔程度,放任情感于画中的自由态度,以及颇为犀利的绘画思想都不同一般。他的绘画是一种抵牾、反思,也可以看成是一种探索中的延伸、广阔中的紧俏、逐渐明朗的艺术突围。他的作品是基于自我能理解的艺术语言,被梳理的美学思维,体验万物的生存态度,以及敏锐的嗅觉神经来制造一种无法排遣的调子,试图推进那尚待开发中的艺术主张。

野逸峥嵘、素雅清新、恬淡、忧郁、诗意,基本上是王发荣绘画风格中的关键词,是组成他绘画语言的重要影像。它们像是顶着光芒的身体散落在宣纸的表面,构成具有冲击波的艺术桃源。他的作品中既有隐藏在画面后力透纸背的寂寞的姿态,还有对某种无法实现的情感皈依的渴望。欣喜的是,我在王发荣的人物画中,看到了“曹衣出水,吴带当风”的影子。在纸的尽头,我们仿佛可触摸到一种表意,一种看得见又看不见的束缚与规矩。在画中呈现出过多的伸展,或者过度的承担。大海也好,竹林也罢,它们本身与画面就形成一种碰撞,这是一种诗意的先锋,也是新锐的绘画思想。

王发荣性情温和敦厚,温文尔雅。人之性情和艺术之间的相互生成、催发、消解和再造,既是偶然,也是必然。王发荣的为人和他的艺术作品表面上的意象组合总是带着冲突,而恰恰是这些带有强烈对比与包容性的元素能产生极佳的互补效果。仿佛透过时间的慢慢发酵与和解,符合了所谓的“对立统一”的美感。

传统的中国画注重意境。我在王发荣的绘画中看到了一种不多见的圆润和成熟,那是一种带有自信与阳刚之气的饱满,一种挟裹山水性灵的虚静与超拔。在他这个年龄的醒透自然,处理笔墨细微处的细腻,满纸扑面而来的大气磅礴,浑然天成的笔墨,都营造了一种无法抹去的庄重温润,以及轻松神秘的艺术氛围。

意境毋庸置疑是中国水墨画的灵魂。画面中气与势的营造、笔与墨的经营、实与空的置换、心与物的交融,是画家的审美感悟和穷其一生追求的艺术境界。王发荣的写意山水、花鸟、人物,不仅绘画题材广泛,且时时有传神、得意之笔墨浸透心灵。无论是他的斗方、条幅、巨制,都一改传统山水、花鸟、人物画的题材局限和对形色的偏见。他大胆而开放的用墨、用色,在看似粗犷的笔法上精雕细琢,无拖泥带水之嫌,更没有布局失控之感。他的画作给人一种无限的空间想象力,“铜梁夏日印象系列”与“富贵吉祥系列”画作都带给人充满人格魅力的观感和个性化视觉形象。从生活中选取绘画元素,再放置到生活中去,从形似到神似,可谓“传神写心”。

王发荣笔下的鸡让人别有一番感受,他力图通过或明艳或素朴的不同色彩来展示不同境况下的“富贵吉祥”。黄色、褐色、紫色、墨绿色……各种色彩的合理搭配,使得作品更注重托物言志;象征化的表现手法,突出厚重富贵之感,从而与传统中国画的鸡图在形式上拉开了距离。而“铜梁夏日印象系列”则在画法上采用大墨块晕染的手法,在画法上采用积墨法。荷花茎处简单勾勒,彰显清新淡雅、天然去雕饰的效果,表现出墨法的从容和创作心态的松爽。荷叶、荷瓣、荷花等部分在处理上显得细腻而走心。由远及近的用色、用墨,通过对光感、距离、自然环境的把握来呈现荷花的状态。其枝、叶、杆、花,章法布局“不懈不促,不脱不粘”,相互间穿插、扭结,充满了一种富于变化的韵律感,不论虚实动静、阴阳向背,还是张弛疏密、高低错落,无不妙笔盎然。高洁优雅、心旷神怡的荷花浑然一体,画面呈现荷花夏日生机勃勃之神采和孤高出水之雄风。

王发荣把对家乡的无限热爱和对壮丽山水的讴歌融入笔端。他的山水画兼具南方山水画的墨色、章法、构图,又在笔墨情趣和美术志趣上进行相应的探索与尝试,使得墨与色、工与写、雅与俗兼容,给人以南方乡间的另一道秀丽景色。王发荣的山水画具有地域性与诗意性的特征。他的绘画不仅是无声的山水诗,更是记载巴山渝水的“在场”的山水志。他的画作中没有冒进的痕迹,也没有落入窠臼的笔法,这是难能可贵的。他在探索与试验各种绘画素材的同时,没有缺失传统笔墨语言的魅力,并有意识地加大自己纯写意山水创作量和对书法的筑基,强调“写”和“意”的传达。

突然想起电影《美国鼠谭》里的一句台词:“身为评论者,轻易去评论别人的作品,是多么渺小又投机的事。”有句话说:“我书意造本无法,点画信手烦推求”,欣赏完王发荣的作品,我知道了绘画就是替那些内向的孩子说话……

2019-04-22 □董喜阳 ——王发荣绘画创作新解读 1 1 文艺报 content49254.html 1 以多彩笔墨描绘巴山渝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