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版:影视

呼唤塑造青少年新形象

——浅谈当下青少年题材影视创作 □许 波

影视艺术作为大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广泛群众基础,并以其强大的艺术感染力和娱乐性对受众产生潜移默化的深远影响,尤其对身心尚处于成长阶段的青少年观众更会产生较大作用。据有关调查显示,当今电影的主要受众群体是青少年,“90后”是观影的绝对主力,35岁以下人群占观影人数近90%;而通过手机、电脑等“追剧”的也基本上是青少年。影视对青少年生活、思想、成长的影响由此可见一斑。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青年是整个社会力量中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国家的希望在青年,民族的未来在青年。”“把青年一代培养造就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事关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重大战略任务,是全党的共同政治责任。”影视艺术在“立德树人、以文化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人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培养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把青年一代培养造就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无论过去、现在还是未来,中国青年始终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锋力量!”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世界观的培养,关乎党和国家的前途与命运。因此,探讨如何创作出青少年喜闻乐见的表现青少年生活、成长和理想的影视作品,塑造出新时代青少年的新形象,不仅具有理论意义,更是现实的需要。

青少年题材作为影视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曾经产生过无数为青少年所喜爱的精品力作,塑造出众多具有时代特色的青少年艺术形象。《小兵张嘎》《闪闪的红星》《青春万岁》《哦,香雪》《少年彭德怀》《我的青春遇见你》等一系列电影佳剧,伴随着不同时代的青少年们健康成长;董存瑞、雷锋、霹雳贝贝、刻苦训练终于走向世界的女足小队员以及她们的小吴老师……一个个有血有肉生动饱满的青少年艺术形象激励着现实中的孩子们稳步前行。然而,曾经有过一段时期,由于过度追求经济利益,加之思想教育松懈,青少年题材影视艺术创作从内容到表现形式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问题,对青少年的成长产生不利影响。这主要体现在有些作品在内容上严重脱离现实,思想肤浅,或表现糜烂不堪的奢侈生活,或展现蝇营狗苟相互算计的“腹黑”争斗,或演绎滥情丧德的所谓“爱情”,或突出自私自利的个人欲望……与之相应的,在故事情节方面缺乏逻辑、胡编乱造、粗俗低俗;在人物形象塑造方面概念化、扁平化、模式化;在艺术表现方面强化感官刺激。这些错误的创作倾向既受到老师、家长和有识之士的谴责和抵制,更引起相关管理部门的关注和批判。在党和政府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增强文化自信,“倡导讲品位、讲格调、讲责任,抵制低俗、庸俗、媚俗”,“坚持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相统一”的文艺创作大背景下,近年来青少年题材影视创作逐渐纠正了曾经出现过的一些错误倾向,无论思想内涵还是制作水平均有了较大的提高和长足的发展。《六年,六天》《中国合伙人2》等影片展现了当代青年人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的社会责任感和不畏艰难、勇于创新的时代精神;而《我的青春遇见你》《青春斗》等剧集,则将年青一代的成长过程、青春理想铺陈在荧屏之上。尤其是今年春节上映的大型科幻巨制《流浪地球》,凸显出中国文化的家国情怀,而其中的男女主人公刘启和韩朵朵兄妹两人的形象,彰显了新时代年轻人的精神内涵,也深深打动了银幕前无数青少年观众,成为他们的偶像。而今年五一档上映的儿童动物大电影《动物出击》,则塑造了一个带领动物拯救人类的萌娃“妈宝”的形象,将保护环境、保护动物的正能量立意和颠覆传统的新鲜电影语言相结合,寓教于乐,赢得了家长和孩子们的喜爱。

从青少年题材影视创作历史的经验和教训正反两方面来考察,可以发现:凡是能够为青少年喜爱,得到青少年认可,并对青少年产生积极影响的青少年题材影视作品,从内容到表现形式无不紧密贴近青少年的生活和青少年的审美、欣赏习惯。鉴于此,就要求青少年题材影视的创作者们要“俯下身来”,切实把自己融入到青少年现实生活之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感青少年之所感,思青少年之所思,想青少年之所想,真正用心去了解、体验、感受当下青少年的所思、所想、所为。同时,又要认真思考,有意识地对青少年的思想、生活进行深入挖掘和提炼,注重细节的真实,并以青少年的视角、青少年的思维方式和欣赏习惯去表现他们的思想、生活,讲好、讲真、讲透青少年的故事。诚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我们要主动走近青年、倾听青年,做青年朋友的知心人”,“要尊重青年天性,照顾青年特点,经常到青年中去,同青年零距离接触、面对面交流,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价值取向、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倾听他们对社会问题和现象的看法”,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创作出为青少年所喜爱、所接受、所欢迎的青少年题材的影视作品;也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塑造出具有新时代精神的青少年新形象。

青少年题材影视创作者还有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有意培养青少年观众。当下电影受众的主流是“90后”,他们对影视艺术的欣赏习惯和欣赏口味基本上是被好莱坞电影文化熏陶、培养出来的,他们对以好莱坞为代表的美国影视文化、影视作品有着较高的认可度和亲近感。近期上映的影片《复仇者联盟4》仅上映第一天就狂卷8亿多的票房就是一个有力的证明。笔者多年前曾做过有关“电影对北京未成年人成长的影响”的调查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未成年人对美国电影、美国电影中美国“国家形象”和美国人的认同率均高于对中国电影、中国电影中“国家形象”和中国人的认同率,而当年作为调查对象的“未成年人”正是今天观影受众的主流。所以,刻意培养喜爱中国电影、中国文化、中国国家和社会的青少年观众,是青少年题材影视创作者所面临的艰巨任务和不可推卸的责任。而培养青少年观众最好的办法,最有力最直接的办法就是要创作出青少年喜爱的优秀作品,塑造出能够对青少年产生积极影响的生动感人的青少年艺术形象。通过优秀作品和典型人物的塑造,以艺术的形式彰显文化自信,表达出热爱祖国是当代青年的“立身之本、成才之基”,“爱国主义的本质就是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高度统一”的深刻内涵。

育人先育心,一部好的影视作品对青少年的影响可能是终生的。“文艺是给人以价值引导、精神引领、审美启迪的”,青少年影视创作要以美和艺术的方式引导青少年“自觉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追求更有高度、更有境界、更有品位的人生”。

2019-05-08 ——浅谈当下青少年题材影视创作 □许 波 1 1 文艺报 content49415.html 1 呼唤塑造青少年新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