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警察,你为什么要写儿童文学?
我常常遇到这样的提问,现在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现实生活很丰富,有时又很艰难、很无奈、很枯燥,尤其警察这个职业,承担着更大的精神压力,警察中许多人存在心理障碍,需要及时疏通调解。我作为一个刑警,整天面对各种罪恶,看到的都是黑暗的一面,繁重的劳动,工作的压力,尤其需要缓解。如何调整自我,各有各的办法,我的良策秘诀就是儿童文学——她犹如一片神秘的仙境,随时飘浮在我的身边,每当我身心疲惫时就扑入她的怀抱,沿着神秘的小径,步入奇妙的世界,尽情玩耍,放飞想象,直到玩痛快了,玩过瘾了,转身又回到现实世界。对我来说儿童文学就是减压器,她使我紧张的心境得以舒缓,空虚的精神得以充实,始终保持一颗童心。
一个人很忙,未必就充实,充实是指在精神层面有所建树和满足,我不敢奢望立德、立言、立功的美名,但起码要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一点痕迹,哪怕如流星闪过,也不枉此生。从这个角度讲,每一篇文章发表,每一部书出版,只要小读者喜欢,对孩子有点益处,我就欢欣鼓舞,劲头十足,乐此不疲。
我坚持写儿童文学还有一个原因,2003年安徽阜阳爆发大头娃娃事件,婴幼儿因喝劣质奶粉,出现腹泻、重度营养不良等症状,可怕的后果是婴儿只长头不长身子,甚至死亡。劣质奶粉含奶量极低,主要原料是淀粉和蔗糖,婴儿喝的实际上就是糖水。这件事对我触动很大,让我联想到儿童精神成长方面的问题,如果孩子精神成长方面从小喝的都是“糖水”,我们的未来还有什么希望?这件事改变了我的计划,本想离开儿童文学的我又坚守了下来。我在各种场合公然宣布:牢固树立精品意识,坚守纯文学,追求高品质,所谓高品质——内涵丰富广博,闪烁人生智慧,体现人文关怀,追求永恒阅读,真正达到适合9至99岁公民阅读的最高境界;继承优秀文化传统,扎根民族沃土,紧跟时代步伐,借鉴国外先进经验,适应读者新要求,创作出具有中国特色,体现中国精神的精品力作。
当今世界,物欲横流,金钱压倒了很多人。如何减少贪欲成了社会难题,但是很少人认识到文学在这方面的独特作用,尤其儿童文学更是一剂良药。我这样说看似有些荒诞,却是我的真实感受,如果一个人童心未泯,他就不可能变坏。有例为证:其一,据我所知儿童文学作家很少因贪腐被关进监狱;其二,我有一个好友,本是一位国企老总,同时也是一位作家,他当副总时,集团班子成员几乎全军覆没身陷囹圄,惟有他独善其身,我问他这是何故?他从心底发出一声长叹:“是文学救了我——读书多的人敏感、豁达、智慧,对事情看得远看得透,心存敬畏,无形中给自己装了一个刹车装置,到关键时候自然会发挥作用,使人不至于滑向深渊。”
因为儿童文学,我的生活有异于常人。首先我会以儿童视角观察事物,一件物品、一栋建筑、一个动物、一个人物,孩子如何看待它,如何描述它,会联想到什么。其次,我在行为上有儿童化倾向,我会长时间关注一只小蚂蚁,留心鸟儿飞过的天空,耐心观察丝瓜藤蔓攀爬的过程,我喜欢各种小动物,对儿童玩具感兴趣,爱看动画片。我出差办案时,包里从来不忘记带两本《儿童文学》杂志,当我在火车上沉醉其中发出会心的微笑时,总会引来异样的目光。我指挥勘查过许多杀人现场,在现场勘查结束时,总要比别人多考虑一个问题,被害人养的宠物如何处理。有一个投毒杀人现场,夫妻两人中毒死亡,家里一条母狗吃了主人呕吐的食物死亡,还有五条刚生下来的小狗娃该怎么办?我亲手将五条吱吱乱叫的狗娃抱在怀里,安排侦查员妥善处置。其三,我在思考问题的方式上也趋向简单化,我喜欢与直来直去的人打交道,讨厌复杂烦琐的人际关系,说话做事从来不拐弯抹角,抓住关键,简洁明了。这样做既为我节约了时间,也避免陷入无聊的纠结之中。在同事和熟人眼里,我这个人有点怪,但是怪得有风格有趣味,不惹人嫌。
因为儿童文学,我特别喜欢孩子。冰心老人有句名言:“单往孩子多处行。”这句话无比温馨,意味深长,尤其儿童文学作家体会最深。世界上最纯真的就是孩子,与孩子在一起是人生最大的快乐。每个孩子有不同的颜色,孩子越多,未来的世界越丰富多彩。人也是最珍贵的资源,没有人什么也干不成。我一心想多要几个孩子,可是自己的愿望没法实现,我就鼓励年轻人多生。我在书画方面下过一些功夫,有自己的笔墨和意境,很多人喜欢我的画,但我不轻易送人,然而我却公开宣布谁生二胎就奖励一幅画。我的一个部下生了二胎,我立即兑现奖励,画了一只公鸡,一只母鸡,三只小鸡。小伙子把画拿回家,妻子捂着肚子大叫道:“你领导是什么意思呀,难道还想叫我生三宝?!”
因为儿童文学,我结识了许多好友,作家、编辑、插图画家、图书营销商,更多的是小读者,大家偶尔相聚,欢乐一堂,快乐得像一群孩子,即使多年不见,也彼此难忘,平时留意报刊图书,看到老友的新作眼睛一亮,随手发个短信,遥相祝贺,分享其成。如果有朋友自远方来,更是不亦乐乎,大碗喝酒,大盘吃肉,胡吹乱侃,人仰马翻,淋漓尽致,不可言表。
这就是儿童文学,她给我带来的是轻松愉快、安全充实、丰富多彩、幸福甜蜜。
何乐而不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