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潇湉是一位儿童文学创作上的“探险者”,她似乎从来就不喜欢那种浅表化的无难度写作,而总是热衷于“高空探险”,每一部新作都会去挑战一个新的高度或陌生的题材领域。
新近出版的长篇新作《深蓝色的七千米》,尽管故事结构上不再像去年出版的长篇小说《那个冬天叫比姆》那么“烧脑”,但小说题材又是前所未有的。2012年6月,中国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在北太平洋马里亚纳海沟创造了下潜7062米的载人深潜纪录,同时也创造了世界同类型载人潜水器最大下潜深度纪录。这部小说正是以蛟龙号上的科学家和深潜勇士们为主角,讲述了他们用大无畏的勇气和超凡的智慧,挑战深海极端环境,亲手揭开了隐藏在苍老的、深蓝色的海水底下那些“大神秘”的鲜为人知的故事。小说里始终埋藏着科学“硬核”,尤其是7000多米之下的深蓝色海水中,处处是未知的悬念,与我们日常生活经验相比是如此陌生,距离又如此遥远,甚至根本就是我们无从想象的。所以在我看来,这仍然是一部比较“烧脑”和充满挑战意味的小说。这是只有“深潜”之后才能领略到的科学奇观,是只有深耕细作之后方能采撷到的文学硕果。
作为中国首部蛟龙号主题儿童小说,无论是深海科考这个科学“硬核”,还是蛟龙号及其母船向阳红9号的来龙去脉,还有对深潜英雄和科学家们的工作流程、科考内容的描述,都是不可缺失的。那么,如何把那些深奥的科学道理和专业术语融入流畅的故事讲述之中,既能生动形象,又能比较准确地传递给小读者,这对作者来说,无疑是一种极高的创作挑战。
“地球的一半在沉睡,一半正在醒来,然而向阳红9号是不眠的。海风吹得天旋地转,浪涌起来像是一座座小山,劈面而来。站在这里,人和水珠没有区别,都在扬起、落下,谁都无法在动荡的世界里寻找自我……”
“蛟龙号活了,摆动尾部,红色的背部如一面旗帜,切入、露出,紧接着,主吊缆被拖曳着,把蛟龙号一股脑儿地提了起来,画出一道银色的短弧。如同蒲公英的根找到了土地,终于,蛟龙号在向阳红9号的甲板上安顿了下来。”
这是我从小说里信手拈来的两个段落。不能不说,作者的才气是极其充沛和丰饶的。虽然故事里涉及了不为人知的科考专业,但作者举重若轻,撒豆成兵,讲述过程中处处闪耀着辽阔海洋的蔚蓝光芒,也回荡着深潜勇士们青春和生命的壮歌,飞扬着追梦少年们昂扬浪漫的朝气。
作者给小说巧妙地设置了两条叙事线索。一条是主线,从正面描写和讲述了蛟龙出海和下潜到被誉为“第四极”的深蓝色海沟之下的故事,塑造了潜航英雄付云涛、唐佳霖和科学家杨敏,蛟龙号总设计师、老科学家徐老,还有负责深海无人潜水器海龙号科考的都兰等成年人的形象。另一条是辅线,写一群来自不同家庭的少年,满怀对海洋深潜的好奇与梦想,从参加少年潜航员选拔开始,经过不断的淘汰和过关,最终得以进入正式少年学员行列,模拟操作蛟龙号,体验深潜的全过程,并切身感受到了从事深潜科考所必需的坚强、勇毅、严谨和信心的故事。两条故事线索时而并行向前推进,时而交织在一起,就像巴·略萨在《给青年小说家的信》里说到的小说叙事上的“连通管术”一样,尽显一种叙事魅力。
因为是一部“儿童小说”,所以作家在少年潜航员这条线索上着力更重。通过这条故事线索,小说塑造了唐冉、付初、谢蒙、沈鱼、梅兰竹等少年形象。这些少年的成长中有风暴也有彩虹,有的坚韧执著,有的正直果敢,有的还有着极其不幸的身世,比如那个来自孤儿院的少女梅兰竹。他们最终都凭借着无畏和无敌的少年朝气,凭着渴望去远方遨游、在深蓝的海水下飞翔的梦想的力量,“从漆黑的幽闭舱中走出来”,像崭新的太阳在第二天早晨喷薄而出,完成了各自的成长蜕变。
随着故事的步步推进,一个个悬念背后的真相渐渐浮出海面:原来,唐冉的父亲是一位被淘汰下来的潜航员考生,蛟龙号不仅是这位父亲的梦,也是陪伴着唐冉长大的一个梦;有着扑朔迷离的身世、在孤儿院长大的梅兰竹,也不是什么窃听机密的“间谍”和“小偷”,而是一个心怀梦想的追梦少女;到了故事最后,付初终于理解了父亲的平凡与光荣、艰辛和伟大,他从背后抱住父亲,低声说道:“爸,你辛苦了!”少女梅兰竹也在金色的阳光下朝着一直深深疼爱着自己的养父奔过去,第一次从心底里地喊出了“爸爸”二字。
为了设计蛟龙号,中国科学家们付出了10年时光。而蛟龙号所创造的7062米深潜纪录,也意味着它有足够的能力载着中国人海洋探索的梦想,去探索全世界90%以上的海域。小说在讲述两组人物故事的同时,也为读者清晰地勾勒出了中国在载人深潜科学领域的发展轨迹,准确地传播了深潜科考工作的科普知识,也让读者真切地感受到了深潜勇士和科学家们为了祖国的海洋探索事业而自强不息、勇往直前的科学风采和奋斗精神。可以说,这部小说是一株枝叶纷披的文学绿树,在茁壮的树枝上又结满了科学的坚果。正如蛟龙号潜航员唐嘉陵所说,有了这样一本儿童小说,无论是跟自己的孩子还是别的小朋友,再去解释什么是蛟龙号和海洋深潜科学时就容易多了。
作者描写蛟龙号下潜时的景象:“蛟龙号抛掉两块压载铁,开始下沉。它吐着层层叠叠的气泡,在果冻般透明的海水中缓缓开拓出一条闪着银光的路。气泡升腾,海波漾起,像极了一匹荡开的透明丝绸。”描写潜航员在接近海床时,看到了一种“海雪”奇观:“茫茫大雪在海水中纷纷扬扬。和地面上的雪不同,这里的雪既不像盐粒子也不像鹅毛,更像春天时的柳絮,一片片、一团团,无主地、自在地上下翻浮。”像这样的描写,如果事先没有做过扎实的专业采访和资料研究功课,仅靠凭空想象是很难写得如此生动又准确的。
每个孩子的心中,也许都藏着一个去远方航海的梦。辽阔的海洋里,深蓝色的海水下,隐藏着地球无数的秘密,也在不断上演着不为人类所知的故事。海洋强国之梦,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离我们中华民族这么近、这么清晰。正如蛟龙号的两位潜航勇士傅文韬、唐嘉陵联名为《深蓝色的七千米》所写的序言里所说:这部小说的问世,不仅使少年读者更加了解蛟龙号的故事,更能激发他们对祖国深海探测的兴趣、对广袤海洋的热爱、对海洋科学的向往,为他们打开了一扇通向蓝色海洋世界的大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