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去年9月立于舞台以来,《河西村的故事》火了。全国巡演近40场,场场爆满,《人民日报》、新华网等国内主流媒体纷纷报道了演出盛况。
大型荆州花鼓戏《河西村的故事》由湖北省花鼓戏艺术研究院、湖北省艺术研究院联合创作,观众赞许、欣赏的目光,为这部剧打上了高光。此剧讲述的是两个家庭两代人的爱情故事:河西村从一个曾经穷得叮当响的光棍村,变成了富甲一方的“剩女村”,这可急坏了年轻的村支书王大顺。为解此难题,他张罗着与邻近的华新公司举办一次青年联谊晚会。博士毕业的赵小荷执意来到华新公司的院士专家工作站工作,她与自幼青梅竹马的王大顺默默守望多年,终于坦露心中爱意,却遭两家父母荷花婶、王老五的强力阻挠。联谊晚会如期举办,村里剩女能否脱单?王老五与荷花嫂能否化解恩怨?王大顺与赵小荷究竟如何圆满?《河西村的故事》将这段故事娓娓道来。
为什么《河西村的故事》能叫好又叫座、成为一朵艺术奇葩?
剧本来自生活,散发泥土气
“这是一部现实题材的好戏,我到潜江调研的时候,就曾去过戏中提到的小龙虾繁育中心。”4月11日,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协主席万钢在北京保利剧院观看演出,并与演职人员亲切握手后,感同身受地说。
优秀的剧目离不开优秀的剧本,优秀的剧本离不开热腾腾的基层。《河西村的故事》以“虾稻共作第一村”潜江市熊口镇赵脑村的发展变革为原型,通过两个家庭、两代人之间长达数十年的情感纠葛和人生故事,折射出改革开放40年来的乡村巨变。
该剧取材于现实生活,有着浓郁的湖北风格、潜江印记,也是一个个乡村振兴故事的缩影。北京观众鲍邦协看完戏后评价:“湖北省花鼓戏艺术研究院将潜江虾稻特色产业的兴起和发展搬上舞台,艺术地再现了潜江因虾而富、因虾而美、因虾而名的故事,用戏剧艺术为龙虾扬名,为潜江扬名,使观众在看戏中不知不觉地认识潜江、了解潜江、向往潜江、爱上潜江。”
不少专家对《河西村的故事》的乡村振兴主题给予了肯定。中国戏剧家协会分党组成员、秘书长崔伟表示:“这部戏既秉承了曹禺戏剧精神,又融合了当前新农村建设发展,诉说了身边的动人故事。该剧以‘绿色、青翠、鲜活、青春’为基调,有独特朴实的乡土气息。”剧作家赵瑞泰认为:“该剧有新意、有人物、有故事、有生活气息,是一部十分难得的农村现实题材戏剧。”
该剧编剧周慧回忆说,河西村的原型赵脑村以前是个水凼子、穷窝子,是出了名的“光棍村”,在改革开放40年后的今天,成为了我国乡村振兴的样板村,其美丽富饶的新农村新风貌令人震撼、令人振奋。正是这种沧桑巨变的历史进程,激发了他为人民书写、为时代讴歌的创作热情。
作为全国知名的小龙虾之乡,潜江市大力实施全域乡村振兴计划,围绕虾稻产业,推进产业融合发展,实现综合产值230亿元,带动10万人致富、2万人脱贫、3000人回乡创业。“与其说是河西村的故事感人至深,不如说是潜江的乡村振兴故事令人振奋。《河西村的故事》之所以走红,就是因为紧扣了时代主旋律,契合了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宏大主题。”潜江市委书记吴祖云深有感触地说。
人物有血有肉,充满正能量
河西村从曾经贫穷、男人娶不上媳妇的“光棍村”,变成了如今姑娘们不愿外嫁的“剩女村”,年轻村支书、主任王大顺开始张罗一次联谊会。赵小荷博士毕业后毅然返乡,进入院士专家工作站培育龙虾种苗。相爱的两个年轻人却因两家长辈的积怨无法走到一起。
原来,多年前赵小荷的母亲荷花嫂和王大顺的父亲也曾情投意合,只因在那个物质匮乏的时代,婚姻遇到父亲病急病重时,青年王老五与荷花的爱情之梦只得破灭,留下让人难以释怀的遗憾。如今,联谊会即将举行,多年前的秘密随之揭开,两家人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情分……
遵循不喊口号、不念文件、不贴标签的创作原则,《河西村的故事》将河西村人的幸福指数体现在他们平凡俗常的生活中,将党和政府的富民好政策融入村民们家长里短的日子里,将当代主流价值观不动声色地融入好听、好看、好玩的戏剧故事中。
《剧本》杂志副主编武丹丹表示,这部作品可谓一首既古老又年轻的田园交响曲,给我们的实际感觉是非常清新流畅的,显得十分活泼、沁入心脾。“它写了人之常情、人之常态,写了最普通的两户人家30年的情感纠葛。”作品中涵盖了丰富的潜江元素,使人们对这座城市充满向往。
舞台呈现到位,富有时代感
一流的剧本更需要一流的舞台呈现。有了一个优秀的剧本,如何把剧本赋予生命,让它在舞台上呈现出来?这是作为导演最大的使命。可该找什么样的形式呢?
“为了找到一种最完美的形式,在那段时间,我每晚连做梦都在琢磨。”该剧导演、国家一级导演黄鸣现谈到,就在思想陷入困境的时候,一天他在沙发上小憩,突然灵光一现,想到用立体的舞台形式来呈现这部戏。以往像槐树这种静物,导演通常都会用道具来代替,但是黄鸣现另辟蹊径,别出心裁地用12个女孩组成槐树,这12位女子以歌队的形式穿插全剧,在剧中承担着伴唱、伴舞、道具和剧中人的任务,显得别出心裁、富有趣味。
正是因为导演的用心,全剧用“笑到捧腹,哭到泪崩”的风格讲述了两个家庭两代人的人生变迁。
《中国戏曲年鉴》杂志副主编李小青说:“这出戏是超出期待的。现实主义创作从文本到舞台呈现,能达到现在这样的水准是非常难得的。”
中国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李屹对《河西村的故事》给予高度评价,认为演员表演很不错,音乐很不错,精彩片段也很不错。
《河西村的故事》正是以“三十年河东,四十年河西”的双关主题折射出改革开放40年和新中国成立70年给农村带来的沧桑巨变,既有时代的烙印,又充满了生活气息和浓郁的地方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