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版:世纪美术

做手艺,功夫在“后台”

□滋 芜

《笨花》之一

《笨花》之二

工作室的明媚阳光,让我有兴趣谈谈绘画,谈谈创作。

下笔之前,我们先要搞清楚艺术的表达与“动”“静”之间的关联。艺术的表达,简而言之,就是把事、理、情通过不同的造型艺术讲明白、说清楚。绘画亦是如此。绘画创作,要明白、清楚、干净,传达出不仅仅拘泥于画面上的东西。“动”与“静”这一对相辅相成的绘画因素很长时间以来被艺术家们忽视了。其实“动静关系”这一哲学概念对于艺术影响深远,阴阳动静关系可谓是中国传统哲学和美学的精髓。因此,展纸之前,我们要注意“动”与“静”的交融、渗透。“动”是刚、是阳;“静”是柔、是阴。书画如诗词,既讲究虚实相生,也追求动静相谐,二者结合则能相得益彰,形成“应物象形”“气韵生动”的艺术效果。如果搞不透二者之间的区别与转换,那么手艺必将媚俗、浮躁、装腔作势起来,沦为简单的情绪发泄。做手艺便是让“静”与“动”在创作中融为一体,让艺术的表达更为通畅、明了。

《论语》记载:“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曰:礼后乎。”朱熹在《论语集注》里把“素”解释为素功。“素以为绚”的素与“绘事后素”的素,同为素,同为基础,同是本质,同是决定性的原本形象。任何艺术形式都有其游戏性、社会性、功利性、服务性的一面,如果不想失去原本质地,那么无论何时何地,都要坚持初心。这才是话外之境,才是朴素的智慧。

。这是一个慢慢沉淀的过程,孤独、冷眼、隐忍常伴左右。这也是一个“入”的过程,如美人“对镜贴花黄”。“入”,就需要无惧无怕地听取不同意见、不同声音,聆听众家点评,一步一步朝着内心既定目标前进。手艺人要厘清“入”与“出”两者之间的关系。人们常说:“艺高人胆大。”此处,我们可以将“艺高”理解为“入”,“胆大”理解为“出”。“入”得够,方能“艺高”,才敢“胆大”地“出”。有些艺术家却歪曲它,以为“胆大艺才高”,走偏了艺术路,成了“江湖客”。殊不知,“艺高”才能“胆大”,“艺高”是基础。先将基本功修炼好,在此基础上鼓励放开手脚、大胆创作。这种胆大在不经意间往往会有“画外之意”(意外之喜)出现。它实在与世俗的“得奖”“出席会议”“站台亮相”毫无关联。显而易见,“出”所爆发的知识力量,前提是必须熟稔旧知并有能力另辟蹊径。

《拟铁凝小说〈笨花〉意》是我近期的创作。过程中既有“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的辛酸,又有“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的狂喜。那种境界,如诗如歌,如梦如幻。技术加见解,有意无意之间美人胚子便若隐若现了。我绝非有意成之,当心境、情趣、旨意与笔墨邂逅后,心仪美人便降落宣纸上了。这大概就是人们俗称的“画心”“诗眼”吧。

2019-05-24 □滋 芜 1 1 文艺报 content49683.html 1 做手艺,功夫在“后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