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版:文学评论

一个小村巨变的意义

□向云驹

劳罕的《心无百姓莫为官——精准脱贫的下姜模式》是全程记述、全景描述浙江省淳安县枫树岭镇下姜村由落后山村变得交通便利、村民致富、面貌一新的纪实性作品。作品真实、细腻、生动、深刻地揭示了一个山村从贫穷向富裕的历史性变迁,详尽呈现了一个山村精准脱贫的原因、方法、步骤、范示,描述了一个山村脱贫致富的种种合力和内因外因。下姜村是浙江省近20年来五任省委书记的定点帮扶点,自2002年开始,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4年间4次亲赴下姜村,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和实在工作为下姜村脱贫和全省农村工作乃至后来的全国“三农”工作摸索了经验,探索了方法,制定了方针,确立了思路,规划了格局。《心无百姓莫为官》是对一个精准脱贫典型个案的解剖,也是对一个贫困山区为什么会成为五任省委书记帮扶联系点的解读和揭秘。

下姜村有着至少800年的村史,位于淳安县西南的偏僻之地,四面群山环抱,村居陡峭山坡,地处自然灾害频仍地区,全村740余人,耕地600余亩,人均不足一亩田。人多地少,灾多粮少,下姜村过去一直都是方圆几十里最贫困的山村。居住在这里的农民,一代代地为饥饿困扰,也一代代地与贫困和饥饿进行着顽强的抗争。作者通过深入调查,发现了这个村数十年来的抗贫困、抗饥饿的奋争史。他首先用充满人性力量和戏剧张力的文学笔法浓墨重彩地写出了这个村的饥饿史和抗贫前史,描写了姜银祥、姜德明、姜祖海、杨红马等村民对饥饿刻骨铭心的记忆和他们为摆脱贫困做出的巨大努力,既悲壮又无奈。这是下姜村后来脱贫和发展的群众基础和真正的内因,也是下姜村渴望脱贫并一直在努力脱贫的村民群像。作者以冷静客观的历史态度指出他们长期不能脱贫不仅受客观条件、环境制约,也来自于科技和知识的匮乏,来自于干部执政理念的偏差,来自于自身力量的弱小等。这也表明脱贫攻坚,最困难、最艰难的地方是不能仅凭村民一己或个人力量就能摆脱贫困,外力的帮扶必不可少也至关重要。因此,怎样帮扶就是一个大问题。

2001年,浙江省委书记张德江将下姜村选为他的联系点。当时,有三个候选点,除下姜村外,另两个村都在千岛湖风景区旁,靠近公路,各种条件都比下姜村好,但张德江认为下姜村能体现淳安县欠发达的突出特性,其贫困性更具代表性,果断选择下姜村为联系点并奔赴下姜村调研,以此作为省委、省政府了解农村实情的窗口、联系农村群众的桥梁、推动“三农”工作的实验场。2002年,习近平就任浙江省委书记,继续以下姜村为自己的帮扶点。2003年4月,习近平从省城杭州到淳安县,又从淳安颠簸60多公里,再坐半个多小时轮渡,又绕行100多个盘山弯道来到下姜村。以后数年,习近平数次来下姜村,在一次次了解村民们的困难和问题后,习近平同志为村里的发展提出和釆取了几个重要的举措:1.为改善烧柴破坏植被导致的水土流失、山变荒山,为村民们建沼气池;2.针对村民们不懂农业技术、农业知识陈旧落后,为村里选派农业科技特派员,效果立竿见影,此举措立刻被推广到全省;3.随着村民脱贫、村庄发展,轮换派出不同类型的专业技术员;4.帮助修建防洪堤,解除水灾忧患;5.切实抓住村级党建,向党员干部提出争做“四种人”的要求,即做生产发展的带头人、新风尚的示范人、和谐的引领人、群众的贴心人;6.对贫困户的帮扶,釆取党员包户的方式;7.确定每任书记都把下姜村作为联系点,持续跟踪跟进。在习近平同志的亲自帮扶下,下姜村的干部群众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性,科学种田,选地种植中药材,植树造林,养植桑蚕,开办农家乐,复兴编织手艺,规模种植,产业化经营,生态旅游,观光农业,整治环境,网络联通,等等。下姜村的变化不是上级给钱带来的变化,是激发内生活力后的变化,是扶志、扶智双管齐下的扶贫,是可复制、可推广的扶贫,是具有普遍意义和典型意义的精准脱贫的“下姜模式”。在“下姜模式”中,几任省委书记不断深化扶贫工作,使下姜村的精准脱贫,由政府帮扶、发展共享,到脱贫后全面提升,从体制性脱贫走向机制性脱贫,从以点带面到辐射周边,从扶贫模式向发展模式转变升级,从精准脱贫模式向乡村振兴经验转变升级。下姜村当下的发展水平和富裕程度,在浙江省只处于中等和平均水平,挑战依然复杂而艰巨。正因为此,它才因其不是施舍和被施舍的关系而具有普遍性。正因为此,它才雄辩而生动地揭示了一个连续五任省委书记定点联系的一个小村庄发展的真正奥秘:党和人民、领袖和群众的深刻关联,共产党人以小见大的情怀,在新时代传承弘扬党的工作作风、方法。

作者是《人民日报》资深记者。本书的写作是作者多年长期釆访下姜村的积累而成的,是从新闻写作向纪实文学写作转变的成果。这是作者充分体现一个有追求的新闻记者所具有的脚力、眼力、脑力、笔力的力作。他写出了农民们的命运和情感,他冷静客观地观察和判断下姜村的变迁,以事实呈现党的领导人的小事大情:他对下姜村的发展不夸饰、不矫情,保持客观和清醒,既与县村干部一探讨下姜问题,又对下姜启示作出独立判断。作者最后以动态性来呈现发展,以新问题、新挑战、新困惑及其对新发展的期待结束全书,留给读者意味深长的思考,显示了作者思想的成熟和笔尖的力度。

2019-06-05 □向云驹 1 1 文艺报 content49859.html 1 一个小村巨变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