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刘晓平的散文集《一路风景》,自然而然就联想到了作家纪伯伦。当年,我将纪伯伦的散文诗全集反复看了三遍,如痴如醉。
纪伯伦是典型的自然之子,在他的艺术视野里,一树一菩提,一沙一世界,自然界的哪怕一滴水、一缕光,都会折射出人生的哲思。只有读纪伯伦,才知道其散文诗集为何成为长销不衰的经典。因为通过其散文诗作品,我们会对周遭世界另眼相看,蓦地发现,原来自然世界无时无刻不充溢着灵性乃至神性的光芒,而我们平时往往只看到了光芒中的尘埃,却忽视了尘埃中的光芒。透过纪伯伦,我们发现,生活的碎片皆可入诗入文,成为真善美的化身或者意象。更加难能可贵的是,每个碎片里都有生命的吟哦,以及吟哦得漫不经心却抵达了哲理的高度——不是说教式的晦涩的哲理,而是哲学教科书所无法提供的自然而然的人生领悟。正应验了一句话:作为人学的文学是最高境界的哲学。
想到了纪伯伦,并不是要把刘晓平与之比肩。可以肯定的是,刘晓平与纪伯伦一样,是彻头彻尾的自然之子。湖南文艺出版社新近推出的刘晓平散文集《一路风景》,让我嗅出了自然之子的淳朴敦厚却汪洋恣肆的诗意。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我更愿意把《一路风景》当成散文诗来赏读。并不只是鉴于刘晓平是以诗人的身份首先步入文坛的。《一路风景》中的很多篇什就是货真价实的诗。比如《玫瑰花上的珍露》就是典型的诗,或者说散文诗。使我不免想起泰戈尔的系列散文诗《吉檀迦利》《飞鸟集》《新月集》等等。我想,刘晓平的这些散文诗肯定受到了泰戈尔以及纪伯伦的熏染。在我看来,泰戈尔与纪伯伦一样,可以说是典型的自然之子。尽管说,泰戈尔的散文诗有着一定的庙堂之气,但丝毫不能遮挡其自然之子的光芒。
王国维说过,一切景语皆情语。《一路风景》是行走的文学作品,又不止于行走的文学作品。行走过程中可能被人忽视的,在刘晓平的眼里都得到了珍视,比如《苔藓入诗写人生》。对细微生命的情感关注,是刘晓平散文凸显的一个特点。这也许是刘晓平永葆平常心的人生态度的彰显。
在对人生一路走来浓情蜜意的叙述描绘中,作诗性的哲思是这部作品的一个特点,比如《美的哲理》《美的距离》《人生絮语》等篇什。在刘晓平的精神视域中,哪怕哲理都是美丽生动的,而不是晦涩可怖的。是润物细无声,而不是僵化的填鸭式的。
点燃乡愁,是文学永恒的主题。莫言说过,一切文学都是乡土文学。在我看来,中国再怎么发达,骨子里都是乡土中国。我宁愿称刘晓平的散文是乡愁文学。不管是浪漫如许的《云朵客栈》,还是民族魅惑烙印鲜明的《蛊女》,抑或《苗家婚趣》《湘西匪事》等篇章,不仅是对故乡的勾勒画像,更是乡愁情怀的一览无余。
刘晓平的一路风景不止于故乡,超越了故乡,又回到了故乡。《永州怀古》《睡莲一样的周庄》《吴越千秋在太湖》《走过了秦淮河》《文字里的泰山》等等文章,屐痕处处,情思处处,诗意处处,哲思处处,始终飘荡着对故乡的情思。这个故乡,是刘晓平的生养地隆回县,是他工作的张家界,甚至是他文学创作上的整个乡土中国。
刘晓平也丝毫不回避宏大命题。比如《大爱井冈山》《井冈兰》《井冈山三记》《历史的答卷》等文章,红色宏阔主题文学,艺术地表达,节奏铿锵,给其《一路风景》平添了磅礴之气。
一枝一叶总关情。刘晓平的《一路风景》既是自然界的风景,更是人生的风景。对岁月的叩问,对灵魂的拷问,无不闪耀着刘晓平对真善美不懈追求的点点滴滴。
刘晓平的《一路风景》有别于旅游文学,正是在于其深刻的灵魂向度上。他为人质朴,却有一颗火热挚诚的心。看似漫不经心的日常叙写,却无不体现着对美的慷慨赞颂、对真的激情捍卫、对善的留恋忘返。其实,也正是对恶的无情鞭挞。
在长篇散文大行其道的当下,刘晓平的《一路风景》中看不到一篇长散文。奉行短散文,是中国悠久的散文传统。从这个角度看,刘晓平是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对中国的传统致以崇高的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