豁然开朗的是一道高大的门。
然后洞见了自己久违的热爱,以及身心的放松。
阆中,铺陈视野的寥廓和心情的怡然。
天宇朗清,山水四合,朱花锦池;琼林辉景,玉宇璇阶,云门露阙……
江城形色,规制古朴,俨然仙境。
我见识的是存在2000多年的景致。
一
嘉陵江色何所似,石黛碧玉相因依。
正怜日破浪花出,更复春从沙际归。
巴童荡桨欹侧过,水鸡衔鱼来去飞。
阆中胜事可肠断,阆州城南天下稀。
江流婉丽,袅袅婷婷地一路走来,风韵丝毫不减当年。
我是在阆中城南鳌山之奎星楼顶层瞭望这座古城的。
如杜甫《阆水歌》所云,阆州城南的风景美丽得天下罕见,而鳌山高高在上的奎星楼,是观此景的最佳之地。
据考,鳌山奎星楼,原名翰天宫,为供奉魁星上仙的殿宇,始建年代不详,后几经修复均被损毁。
现在鳌山上的奎星楼系1988年重建,楼高36米,为四层琉璃塔楼,与阆中古城隔嘉陵江相望,系阆中城南环山最雄伟壮丽的景观,是观阆中古城全貌的绝佳去处。
我是第二次来到这座城市,我知道这座城市悠远的历史,但却不知道这座城市原来这么美,直到在奎星楼的顶层撩开我讶异的视界。
二月莺花满阆中,城南搔首立衰翁。数茎白发愁无那,万顷苍池事已空。
挽住征衣为濯尘,阆州斋酿绝芳醇。莺花旧识非生客,山水曾游是古人。
古阆城南别有天,幽奇端不类人间。……
就这样,下午的春阳,在奎星楼下露天茶园里一杯清茶的文饮中,很快溜走。
天地的清朗,在红日西移的过程中渐渐隐退,原本的澄澈变得迷离起来。取而代之的是阑珊的灯火,以及渐渐到来的夜色。
二
清早起来去上梁,摘匹树叶吹响响,
情妹听见树叶响,假装出来晾衣裳。
衣裳晾在竹竿上,眼泪汪汪进绣房。
娘问女儿哭啥子,没得粉子浆衣裳。
这首民歌叫《晾衣裳》。
阆中自然风光不一而足,构溪河为其中一景。
构溪河不是溪,而是河。河面宽阔,轻波微漾,水质澄碧,水草丰茂,蛙虾腾跃,银鳞游曳。夹岸则柏柳森然,芳草鲜美,鸟语花香,一派桃源。
在倒映蓝天白云的河镜中悠游,不时可见三两妇女在河边洗衣淘菜,或恬逸私语,或银铃骤响,或婉转地对唱。
阆中是民歌之乡,《晾衣裳》便是其中之一。
优美的山歌,生动地刻画出了一位身处旧时代的少女对自由恋爱的渴望,以及美好愿望难以实现时的幽怨、伤感。
东风无力,花飞泪垂。
不过今天的阆中美女可不这样,早就幸福地爱己所爱了。
阳光下金波粼粼,涟漪风淡,潜荟葱茏,竹阴松影。
构溪河并非虚构的《桃花源记》。事实上,在构溪河沿岸,阆中境内有龙泉、千佛、石滩、妙高、扶农、河溪等6个场镇临河而居,且都是百年古镇……这么好的自然环境,实在难得!
作为阆中古城“后花园”的构溪河,如今已被评为中华100大生态亲水美景,以及国家湿地公园。这应该是构溪河美景深爱者的众望所归……
三
游览坐落在阆中古城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清代贡院,对阆中鼎盛的人文由衷钦叹。
阆中山川灵气孕育了一代代俊彦英才。
早在汉代,阆中便与成都久负盛名的文翁石室同时兴学;汉唐时期又是西南地区涌现人才最多的地方之一;宋代建有藏书3万余卷的民间图书馆“会经楼”;清代所设锦屏书院规模宏大,为巴蜀之冠。
历史上,阆中还出现过两对状元,分别是唐代的尹枢、尹极,宋代的陈尧叟、陈尧咨。选入初中《语文》课本的欧阳修的《卖油翁》中,开篇文字“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之“陈康肃公尧咨”,就是阆中状元之一陈尧咨。
春节,这个美好节日,原来也与阆中有关,与一位名叫落下闳的老人有关。
汉武帝元封年间,由于当时的历法与天象严重不合,影响农业生产,令百姓烦忧,汉武帝便下旨编造新历。除依靠以司马迁为首的官方天文学家外,还征聘民间天文爱好者进京。
落下闳在同乡谯隆的推荐之下来到长安,并在邓平、唐都等人的协助下,采取了当时先进的计算方法,在实测的基础上,修制了一部新历。
该历改革了不合理的岁首制度,改孟春为岁首,正月初一为新年第一天,并依照春、夏、秋、冬顺序,编入二十四节气,令春种、秋收、夏忙、冬闲的农事与四季轮回合拍。
又改革了置闰方法,使节令、物候与月份安排得更为准确。
经比较鉴定,汉武帝认为落下闳所制定的这部历法优于其他17部历法,便在公元前104年予以了实施。
这部历书便是《太初历》。
《太初历》因为科学完整,沿用至今。
辛亥革命以后,改用公历纪年,为区别《太初历》(误称夏历)和公历,而把“夏历”一月一日改称为“春节”,公历1月1日改称为“元旦”。
1970年,“夏历”改称为“农历”,并沿用至今。
由于落下闳是《太初历》的缔造者,便有了“春节老人”的尊称。落下闳的故乡阆中,也因之被中国民间艺术家协会命名为“中国春节文化之乡”。
三面江光抱城郭,四围山势锁烟霞。
阆中的景点甚多。
天明又出桃源去,仙境何时再问津?
离乡愁最近,山水奇绝。
阆中,我还会再来的,一次,两次,三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