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版:世纪美术

传统与现代艺术理念的融合典范

□吴为山

法兰西 【法】让·卡尔多 作

泉 【法】让·卡尔多 作

悲伤 【法】克罗德•阿巴吉 作

吸入 【法】安东尼·彭赛 作

一条日夜奔流不息的塞纳河,在其浪漫、抒情的波浪深处,蓄聚着巨大的潜能,它缓缓向前,从容自若。

一座法式经典的传统建筑耸立于其岸边,它是法兰西艺术院的圣殿。这里大师辈出,为世界所崇仰。一条河,一座殿堂,一静一动,在时间的流逝中谱写了法兰西文化艺术的辉煌。

在中国美术馆展出的法兰西艺术院五位雕塑院士的作品,正是构成这辉煌的灿烂之点。今年,恰逢中法建交55周年,中国美术馆与法兰西艺术院再度合作,举办“不朽的传承——法兰西艺术院雕塑院士作品展”,可以说是适逢其时。

本次展览既是今年中国美术馆重要的国际交流系列展之一,也是继2016年中国美术馆和法兰西学院共同成功举办“不朽的传承——法兰西艺术院院士作品邀请展”之后法兰西艺术院院士经典作品在中国的再次集中亮相。此次展出的37件精彩的雕塑作品呈现了艺术院五位院士独特的雕塑语言和创作手法,是传统与现代艺术理念完美融合的典范。

克罗德·阿巴吉院士毕业于巴黎国立高等装饰艺术学院,曾获法国“布德尔雕塑奖”,2014年当选法兰西艺术院轮值主席。其作品融汇古典与现代理念,以其原创性的符号化衣纹表现了他对“人”的深刻认识与思考,理性、诗性构成他作品的特征。让·卡尔多院士先后在圣艾田、里昂和巴黎高等美术学院学习,后长期在里昂和巴黎高等美术学院任教,并于1992年至1997年期间担任法兰西学院艺术院主席。卡尔多作为享誉盛名的雕塑家,以其简约而富有生命张力的艺术语言为20世纪的众多伟大人物创作了一系列经典的雕像,在“人”的主题上建立了自己强韧的不朽风格。让·安哥拉院士生于艺术世家,曾求学于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院建筑系,2019年当选法兰西艺术院轮值副主席。2012年,法兰西艺术院授予他“西蒙娜和奇诺·德尔杜卡基金会奖”,以表彰其雕塑成就。他作品的形体包含自然的伟力,在人和山峦大地的对话中创造了独特的雕塑语言形式。安东尼·彭赛院士1942年至1945年在洛桑美术学院学习。他是法国国家奖学金获得者,于1948年回到巴黎,最终在此定居。1960年,曾担任“布德尔雕塑奖”评委会成员。他以其对客观世界物象特有的敏感与敏锐,塑造了与心灵对应的抽象造型,在回旋、灵动的韵律中展示了生命永恒的价值。他的作品被美国和欧洲的重要博物馆收藏。布里吉特·泰尔齐耶夫院士幼年时便沉浸在艺术世界中,她的母亲是钢琴家、画家,父亲是雕塑家(布德尔的学生),曾在雕塑家罗伯特·古居里工作室学习。她钟爱现代舞、非洲舞,舞者的动作体态成为她雕塑艺术中的重要母题。1997年,泰尔齐耶夫获得“布德尔雕塑奖”。她的作品予人以恒久的魅力,令人不断思考,仿佛在一个陌生而熟悉的世界中矗立着灵魂之躯。

本次法兰西艺术院院士的经典雕塑作品主题多样、形式丰富,全面展示了克罗德·阿巴吉、让·卡尔多、让·安哥拉、安东尼·彭赛、布里吉特·泰尔齐耶夫五位院士对人与自然、传统与现代等问题的观照,凸显了他们个性化的艺术语言和风格特色,展现了他们在法兰西深厚的传统文化艺术积淀之上的传承与创新。当然,生活中的这五位院士既可爱又可敬,可爱的是他们都十分本真,待人真诚,可敬的是他们对艺术的虔诚与永远不懈的追求。他们面貌各异,但又是一个集学术、友谊于一体的群体,充满着人性与艺术最温存的爱。

成立于1816年的法兰西艺术院是法国最高的艺术研究殿堂,其深厚的艺术积淀滋养了诸如安格尔、莫罗、德拉罗什、德拉克罗瓦等蜚声世界的大师,是全球历史最悠久、最著名的学院之一。中国美术馆是中国美术的最高殿堂。在这里展出法兰西院士的作品,可谓适得其所。相信通过展览,不仅可以使公众感受到中法文化对话的共鸣,也将给观众带来一场经典的法兰西雕塑艺术的巡礼。

五位院士将参展的所有作品捐赠给中国美术馆。这份深情,这份友谊,这份真切,将载入中法艺术交流史,这些作品也将永载史册。

2019-07-19 □吴为山 1 1 文艺报 content50559.html 1 传统与现代艺术理念的融合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