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王觅) 7月9日,由中国国家博物馆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共同举办的“万里同风——新疆文物精品展”在国博开幕。此次展览共展出191件(套)新疆各地出土的精美文物。
新疆地处我国西北边陲、亚欧大陆腹地,是古丝绸之路的枢纽、东西方文化交流汇聚之地,更是中华文明向西开放的门户和中介,千百年来留下了众多闻名遐迩的历史文化瑰宝。2018年9月,中国国家博物馆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物局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旨在进一步贯彻中央治疆方略、推进“文化润疆”。国博携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共同举办的此次展览,是继2003年 “天山·古道·东西风——新疆丝绸之路文物展”、2011年“新疆古代服饰展”后的又一次合作,也是国博与地方文博机构共同举办地方精品文物系列展的又一重要成果。
据介绍,此次展览展出的文物门类丰富、异彩纷呈,在时间上自先秦延至宋元时期,在材质上包括陶器、金属器、纺织品、木器、纸制品、佛造像、玻璃器等,在内容上还包括一部分汉唐时期的官府文书和多种文字的简牍文书资料,配合以石窟壁画还原及视频、投影等多媒体展示手段,多角度全方位地展现古代新疆缤纷灿烂的历史文化,以及这片热土上千百年来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生活画卷。
展览共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为“丝路雏形”。先秦时期,中原即与西域有着紧密联系。早在商代,中原与西域就有玉石交易,而中原的丝绸最迟在战国时期就已传入西域,反映在张骞通西域之前,丝绸之路就已初具雏形。作为中华文明向西开放的门户,这一时期的新疆引领了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浪潮。甘肃、青海地区的彩陶文化、粟作农业技术向西传播,深刻影响了天山南北多元文化的发展。东方与西方的青铜冶炼技术,在古老的西域大地上交流融合,留下了东西合璧的青铜长歌。绿洲与草原、农耕与游牧,各种不同生产生活方式族群的交流互补、迁徙汇聚、冲突融合,是推动中囯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因素。
在第二部分“丝路华章”中,观众可以通过一系列多彩的文物感受到,随着汉唐大一统格局的形成,新疆历史进入了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辉煌时期,古丝绸之路也迎来盛世华章。西域都护府的建立,则标志着新疆地区正式成为中国版图的一部分。唐朝先后设置安西大都护府和北庭大都护府,统辖天山南北。设官建制、屯垦戍边等政令的实施,促进了西域各地的稳定与发展,保障了丝绸之路的畅通,有力地推进了东西方文化交流的进程。从商贸活动到文化交流,带来了文化融合的多元格局,最终形成了以汉唐为核心向四周辐射的中华文化圈。
第三部分“丝路梵音”主要展示了丝绸之路沿线的新疆古代佛教艺术精品。在世界文明史、中国文化史上,佛教文化传入中国,对中国历史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佛教传入新疆后,与中国传统文化融合发展,产生了独具特色的西域佛教,并形成了几个重要的佛教文化中心,包括丝路南道的于阗、尼雅、米兰、楼兰等和丝路北道的巴楚、龟兹、焉耆、高昌等。千年间,佛教文化艺术在交流中不断发展,以鸠摩罗什等为代表的西域高僧为传佛法持箧东进,法显、玄奘等中原大德为求真经负笈西行,经年络绎不绝。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主办方表示,希望通过举办此次展览,以一件件鲜活的文物实证新疆与内地文化相通、血脉交融、命运相连的历史史实。同时进一步深刻阐明,始终扎根于中华文明沃土的新疆各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展览将持续至9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