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港澳大湾区不仅是一个经济共同体,更应该是一个文化共同体。粤港澳同属岭南文化核心圈,人相亲、习相近、心相通,同根同源、同声同气,有天然的文化认同感和亲切感。这个文化共同体的建设需要岭南文化的共同性与粤港澳文化发展的独特性的有机结合,更需要文学走在前面,因为文学的共通性和独特性,比较容易找到打动人心、沟通感情、引起共鸣的契合点。从前我们说,广州城、香港地、澳门街,只分地域的大小,没有感情的远近,都是一家人,在过去40年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大家又走在一起,为国家发展共同奋斗,有许多共同的事迹和故事值得文学家去书写、讴歌。
澳门是大湾区最小的城市,但是澳门独特的历史发展过程和独有的文化环境可以在粤港澳大湾区文学构建中扮演积极而关键的角色。澳门是保存中华传统文化最完整的城市之一,又长期与西方文化朝夕相处、平等交流,古今同在,中西并举,形成了不同的人文性格,包容开放、兼收并蓄,这一文化特征和特性是大湾区文学大交流、大合作、大发展、大融合所必须的。
粤港澳大湾区文学的构建需要大家凝聚力量,整合力量,一起行动,并形成共同的发展前景,拟定共同的行动纲领,打造共同的合作平台。粤港澳文学不仅可以在交流合作中快速发展,促进粤港澳民心相通和大湾区文化共同体的形成,还可以成为中国文学走向世界的先锋队,为扩大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贡献力量。这是新时代赋予粤港澳文学界的历史责任,也是粤港澳文学界应有的理想、抱负和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