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版:艺术

2019年“北京故事”优秀小剧场剧目展演举行

“这是一个做实事、有价值的展演品牌”

《我是余欢水》

每年8月,走进设施舒适、服务贴心的小剧场,看一场或贴近生活、或传承经典、或时尚先锋、或质朴真诚的有关“北京故事”的小剧场戏剧,让浮躁的心在炎热的天气里获得些许清凉和平静,已经成为不少京城百姓文化生活的不二选择。今年,“北京故事”优秀小剧场剧目展演将于8月如约而至,带来20部题材多样、制作精良的优秀作品。

2012年,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创办了“北京故事”优秀小剧场剧目展演。经过7届的完善和发展,“北京故事”不仅成为北京市着力打造的文化艺术重点演出品牌,更涌现出170部优秀小剧场作品,培育出一批优秀创作人才,成就了一批设施完善、服务优质的小剧场。正如北京剧协副主席杨乾武所说:“这是一个做实事、有价值,并且是行业和社会文化生活所需要的展演品牌。”本届“北京故事”的主题为“成长·同行”,从全国范围的国有院团和民营院团创作的近50部作品中,精选出20部作品,涵盖话剧、京剧、昆曲、越剧、淮剧、河北梆子、现代舞、形体剧8个艺术门类,以内容分为“古·今”“变·化”“生·活”3个板块,满足京城观众多元化的观剧需求。

近年来,面对现代生活和愈发年轻的观众,文艺工作者对戏曲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做了诸多尝试。本届展演中,“古·今”板块集中展示了创作者在小剧场领域对戏曲艺术传承与创新的思考。其中,京剧《好汉武松》由杨派非遗传承人杨少春做艺术指导,青年导演李卓群为核心组成创作团队,在丰富行当、发展流派、延伸程式的基础上,大胆尝试武戏文唱;昆曲《反求诸己》依托昆曲的传统表演形式,结合现代戏剧的审美特征,给中国古老的成语故事赋予当代意识;京淮《新乌盆记》由一个演员分别用京剧和淮剧出演刘世昌、张别古、刘世昌妻三个角色,跨老生、丑、青衣三个行当;青年导演赵淼的新剧《化水》努力尝试将舞蹈和戏剧相融合,追求以剧叙事、以舞写意的舞台呈现;河北梆子《台城柳》的最大看点是京、梆两大剧种强强联合,让该剧不仅有河北梆子悲壮激昂,更有京剧的苍韧有力;越剧《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用以歌舞见长、善于抒情的越剧形式演绎茨威格的经典名著。

去年,为纪念改革开放40年,文艺工作者集中创作了一批艺术化反映改革开放成果的文艺作品。“变·化”板块中,主办方遴选了其中的优秀作品。比如,北京现代舞团的《北京·我们》讲述了一群怀揣梦想从天南海北来到北京的普通人的梦想与拼搏;话剧《书店》讲述了同生书店在改革开放40年里跌宕起伏的故事,从普通百姓视角讲述时代精神;话剧《朝阳门外·雅宝路》描绘了第一代朝外雅宝路地区商户,历经时代变迁不忘初心,坚持不懈勇往直前的拼搏图景。

本届展演的“生·活”板块,汇集了一批反映平常百姓生活和展现当代都市生活与情感话题的最新作品。其中,黄盈导演的话剧《点心》讲述了大学毕业生保持信念、坚持理想的创业之路;根据法国莫里哀戏剧奖最佳编剧奖改编的话剧《辣椒·巧克力》聚焦“留守老人”“婚姻情感疏离”“孩子教育”等现实问题;话剧《江小东和刘小文》用充满想象力的方式展示了年轻人的情感世界;话剧《周六下午两点半的咖啡馆》以轻巧灵动的电影化舞台语言展示了当代青年人的内心世界;话剧《男人还剩下什么》挖掘毕飞宇原著中婚姻男女两性关系的战争,透视两代人对待婚姻的态度;话剧《我是余欢水》以舞台与多媒体结合的方式,展示小人物的悲欢离合;话剧《爱转机》讲述了不同年龄的人对于爱情的理解。

据介绍,今年“北京故事”将加强与新媒体的合作,利用融媒体宣传普及戏剧知识,让更多的青年人走近戏剧。同时,继续开展戏剧普及讲座、戏剧工作坊等公益活动。

(余 非)

2019-08-05 2019年“北京故事”优秀小剧场剧目展演举行 1 1 文艺报 content50825.html 1 “这是一个做实事、有价值的展演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