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刚刚结束的第22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上,3900多部来自全球112个国家和地区的参展电影中,有1800多部是来自“一带一路”沿线33个国家和地区的。正如电影节海报上孙大圣那两只活灵活现的眼睛似要告诉观众的:好戏请看这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多姿多彩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和丰富的人物、事件,是电影创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故事源泉。
对生命的思考、对命运的记述是电影永恒的主题。恰如严歌苓所说,电影是用提纯后浓度最高的方式来反映一个民族的文化和情感,是了解一个国家和地区最简便的方式。
本届电影节上,伊朗电影《梦之城堡》斩获了金爵奖最佳影片奖。影片中主人公Jalal三年不见自己生病的妻子和两个孩子了。他虽没有离婚,却有情人和自己的生活。得到妻子病危的消息后,他貌似冷酷地回去取两人共有的吉普车,小姨子却坚持让Jalal带走孩子,尽父亲责任。JalaI只好偷偷带着孩子上路。一路上他阴差阳错地遇见情人、路边查测速的警察以及妻子之前的雇主。随着一个个真相的浮出,观众逐渐发现,Jalal并非冷血,只是因为种种无奈。影片最后也未告诉观众的是,父亲和孩子能否从此过上美好的生活?生活将如何继续无从而知,因为这本身就是生活。
在狭小的空间和有限的时间内展开生活的真相,并揭示了令人吃惊的多面人性。评委认为,该片对细节和情节的处理非常精准。家庭矛盾和误解中却深藏着美好真挚的感情,在这个母题下,伊朗电影从不避讳各种敏感而尖锐的主题:女性地位、贫富差距、婚姻、宗教、移民问题等等。影片以小见大,从日常生活扩延至文化冲突,成为了最打动观众的内容。正如一位哈萨克斯坦电影制片人所说,“人心是相通的,感情是相通的,电影是相通的”。
本届评委会大奖作品《呼吸之间》(格鲁吉亚、俄罗斯、瑞典电影)中,37岁的女主人公伊琳娜因与丈夫一起参与贩毒被监禁多年。出狱后,伊琳娜无法进入正常的家庭关系。丈夫对她既无歉疚之意也不热情,女儿也冷若冰霜,还阻止弟弟与母亲接近。伊琳娜试图改善与家人的关系却完全无效。在她试图回归社会的艰难中,有人想伸出援手,却又怕招惹麻烦。最终,在苍茫暮色中,走投无路的伊琳娜从冷漠的家庭出走……影片以冷峻而细腻的现实主义表现了一个决心痛改前非,却既不能回归家庭又无法融入社会的女性的痛苦。
电影《印度制造》讲述了印度青年茂吉夫妇创业的励志故事。茂吉乐观开朗,帮叔叔经营一家缝纫机店。在堂弟的婚礼上,茂吉哗众取宠,妻子备感伤心,劝丈夫利用裁剪技能自寻生路,茂吉却不愿重走爷爷一辈子当裁缝一辈子受苦的老路。后来,因母亲患病等原因,茂吉终于在妻子的鼓励下开始经营自己的裁缝店,第一单“生意”就是给母亲缝制睡裙,既方便又漂亮的睡裙,让母亲病房的病友们纷纷要求订货……几番拼搏,茂吉有了自己的公司和品牌,不仅参加了服装比赛,还将服装卖到了世界各地,并办了一家裁缝学校,带领更多的年轻人致富。茂吉的故事传递着真善美的永恒价值观,他是一位平凡的“英雄”,这样的故事是属于世界的。
《水晶天鹅》的背景设置在前苏联解体至白俄罗斯独立期间。醉心于电子乐的明斯克姑娘维尔雅向往美好的生活,渴望去芝加哥自由自在地做音乐。因为签证困难,伪造的赴美申请书又填错了电话,她不得不来到一个以生产水晶为业的小镇,恳请电话主人替她圆谎。小镇偏远、闭塞、保守,居民自私、冷漠、性格粗鲁、喜欢酗酒、不尊重女性。当地人对维尔雅的不墨守成规、无拘无束不理解,甚至怀有敌意。最终,维尔雅不得不选择离开。影片对主人公的离开并未给出明确原因,而是通过对白俄罗斯首都城市与偏远乡镇生活的原生态描写,真实呈现出了当年白俄罗斯的社会风貌以及社会变革给两代人带来的影响。
此届电影节的亚洲最佳影片奖得主,中国电影《活着唱着》讲述了赵丽和她的民间川剧班“火把剧团”十多年来辗转漂泊,执著追求川剧艺术的故事。剧团里11位演员相依为命,挤在城郊一座破旧的老剧院里。忽然有一天,老剧院接到了将被拆除的通知,更让剧团老板娘赵丽纠结的是,年轻人对川剧越来越不感兴趣,好几位演员想要离去。危机中,团员们多年积蓄的默契和亲人般的感情显示出了巨大的能量……影片在讲述一群草根艺人命运故事的同时,也在向观众展现川剧这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艺术魅力。
这届电影节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参展的影片还都带有各自浓郁的地域文化。比如黎巴嫩电影《早安》通过一位退役将军和一位退伍军医每日在街角咖啡馆里的对话及他们与其他顾客的互动,折射出了黎巴嫩独特的政治、经济、生活等社会百态,给观者留下了深刻印象。
“当今世界是截然不同的生活世界的深刻交流”,中国导演秦晓宇说。曾经电影被视为“装在胶片盒里的文化大使”,如今胶片盒早已不在,但电影作为文化使者的使命依然不变。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如何用电影让中国更多地了解世界,让世界更多地了解中国?第22届上海国际电影节是一个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