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版:新作品

藠头记

□李清明

藠头是家乡南洞庭湖边上三塘镇的特产。字典上,这个植物有一个比较雅致的名字:薤(xiè)。为多年草本百合科葱属植物的地下鳞茎,叶细长,开紫色小花。

大湖边上的家乡,四季分明,一到冬天便万物萧疏,唯种有藠头的地里葱绿一片,紫白色的小花迎风招展……被列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的“三塘单心长柄藠头”全身都是宝,长柄连果可炒、可煮、可炖,可腌渍、可浸泡、可凉拌;就连其嫩叶清炒也是一道美味,将其剁碎与鸡蛋搅拌,做成的藠叶煎鸡蛋,清香满屋,口齿留香。藠头还可入药,治疗多种疾病。

从商代起,家乡的先辈们便开始了对藠头的种植与食用。

素有“藠头之乡”美誉的三塘镇,8个自然村(社区),5600家农户,鼎盛时期几乎家家户户都种有大块大片的藠头,多时产量达10万吨以上。三塘单心长柄藠头在坊间有名,首先是其成品个头大,色泽洁白且有光亮,很像家乡人常用的一只只白色瓷调羹,亦或精致的小汤勺,有乡亲们则干脆直接形象地称其为“白鸡腿”。童谣云:“白藠头,大脑瓜,长柄把,又好呷,又好挖!”

走访中,我有些惊奇地发现,三塘一地质量好、产量高、藠地集中的地方,人文景观也相对地集中。单是优质单心长柄藠头主产区之一的民岳村,便齐集了二妃墓、黄陵庙、柳潜故居三个知名的人文景观。正所谓天人合一,人杰地灵是也。三塘全境及汨罗江流域自古便是楚国的次中心,也是楚文化的重要发祥地,其“吃得苦、霸得蛮、耐得烦、不怕死”等楚人的血性早已溶入了三塘人的骨髓与血液。他们是在用楚人的精神种藠头。

“菜中有奇味,藠头似灵芝。”由三塘人自主研创、精心制作的“湘山牌”“振湘牌”“海日牌”“横岭湖牌”酸甜藠头与咸香藠头还长年远销日本、韩国、新加坡,以及中国香港、澳门等国家和地区。单是2013年,便出口4万多吨,创汇7400多万美元。家乡湖南省湘阴县遂成全国最大的藠头种植、加工与出口创汇基地。

据《湘阴县志》记载:三塘藠头的加工产品是上世纪70年代才开始远销国外的。这其中有一个人不能不提,他便是田中角荣,当时的日本首相。1972年9月25日,日本首相田中角荣一行抵达北京准备进行《中日联合声明》的正式签署,而田中角荣向周恩来总理特意提出了“日本政府申请进口中国藠头”。此举让包括周总理在内的中国官员很是惊奇——原来是“中国藠头曾救过首相的命”!

1939年秋天,刚入伍还不到一年的田中角荣,随军急调华中地区集结,参加侵略中国的长沙会战。田中角荣因战争失利导致情绪郁结,以及水土不服等原因,突发痢疾,药物治疗无效,病得奄奄一息……他是被收容队的鬼子带着翻译,躺在担架上进入三塘镇军民村危家嘴的。一位患有眼疾的吴姓老奶奶听到一阵叽哩哇啦的声音过后,有中国人的声音急切在说:“有人拉痢疾快死了,快找药,快找药。”吴奶奶闻言,摸索着顺手从脚底下的浸水坛中舀了一小蒸钵浸水藠头递了过去。田中角荣将信将疑间吃下藠头,喝光浸水后,不到半天,病情竟奇迹般好转了。1940年夏天,田中角荣因患肺炎与肋膜炎并发症等,最终还是被遣送回国了。斗转星移,30多年后的田中角荣竟成了日本的首相。

也就是从《中日联合声明》公开发表不久,一个专供日本藠头的生产与出口,当时还属于乡镇企业性质的“三塘酱厂”便在南洞庭湖边诞生了。2005年,三塘长柄单心藠头被国家质检总局评为中国地理标志产品。

乡愁又起时,在饭桌上只要见到藠头,80多岁的父亲多会重复地讲起“白鸡腿的故事”。说是两个邻居大伯,挑了一担藠头上集市卖掉后,见比平常多卖了几张卷了角的毛票,寻思找点什么好吃的犒劳一下。到了柴火饭庄,顾客与店小二便有如下对话:“两个贵客吃点什么呀?”“你们这里的招牌菜是什么?” “白鸡腿!”“那就来一盘!”待菜上来,两位大伯夹了一砣裹了油炸面粉的“鸡腿”,丢进口中咀嚼一番之后,大呼上当……原来,他们花了不菲的价钱点的“白鸡腿”,就是他们刚售出去的藠头。

杜甫有诗:“盈筐承露薤,不待致书求。束比青刍色,圆齐玉箸头。”玉箸头,即藠头也。宋代洪咨夔在他的《答骆肖秦》中也写到:“过我葵榴巷,留君笋薤厨”。附和的还有宋代的梅尧臣,他书:“空山旧迳绿苔满,古寺斋盂白薤蒸。”诗中的“薤”字,指的还是藠头。足见过去的文人墨客呼朋唤友、迎宾待客时,仍把藠头作为美味佳肴的不二首选。

6月芒种季节,刚好采收藠头。在墨绿如画、茫无涯际的藠田里,一大群身穿长衣长裤,头戴遮阳斗笠的妇女们正在忙着采收成熟的藠头。不一会儿,谈笑与惊呼声间便有情歌飞扬。“情姐厨房泡藠头,泡好藠头满屋香。我的咯哥哥呃,喝了我的藠头水,不成相思也成痨。”这边唱起那边和:“吃姐的藠头咯,谢姐的菜吔,不是姐姐我不爱!等我装船藠头去汉口,金银财宝满船舱,回来再牵姐姐的手。”

2019-08-26 □李清明 1 1 文艺报 content51153.html 1 藠头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