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版:书香中国

寇研《上官婉儿和她的大唐》:

史笔诗心

□左小光

有许多历史上的名人,对我们普通人来说,都是熟悉的陌生人。 说熟悉,是因他们的名字几乎家喻户晓,甚至曾经发生在他们身上的故事,或是他们的轶事趣闻,我们也略知一二。然而,对于我们,他们依旧是陌生人。除了他们的名字和时代,他们的生命生活,情感情志,行藏显隐,爱恨情仇,我们几乎一无所知。上官婉儿,就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名女性。

这位“秤量天下”的“巾帼宰相”,常读到或听到她的名字,前面却总有一个更响亮的名字——武则天,她就像是女皇的影子。但这个“影子”毕竟是一位历史上真实的人物。她究竟是个什么样的女子,她出生在一个怎样的家庭,活在怎样的时代,有怎样的成长经历,有怎样的事功、怎样的人生、怎样的结局,时人或后人又怎样去评判她及她的功过?即使我们发挥现代人的优势,打开网络,搜罗到关于上官婉儿的一切资料:正史、野史、逸闻、小说、演义、诗歌、墓志、文章……这些对我们来说,一如吉光片羽。

而她,依然是竹外桃花。

当寇研的新书,由中州古籍出版社出版的《烟霞问讯,风月相知——上官婉儿和她的大唐》出现在我眼前时,不禁会心一笑,同时,也有好奇和隐隐的担忧。“烟霞问讯,风月相知”是上官婉儿的诗句。一个人的诗也许是最靠近一个人心灵的部分。“上官婉儿和她的大唐”,那是她,和她波澜壮阔的时代。我们要了知一个人,时代、心灵、经历,缺一不可。所以,这样的书名,本身就让人一见知义,一见知心。

作者确是一个善于结构和编织的巧手。全书以上官婉儿的一生为线,按时间顺序串上她的经历和主要事功。对于任何一本写历史人物的书,这样安排可谓中规中矩,但同时也就略显平淡了。而本书的结构精彩处,就是在于用了“双重”的结构。

全书共分15章,每章开头都用了上官婉儿的一首《流杯池》的诗。《流杯池》是上官婉儿在她去世的那一年在长宁公主府邸饮宴时写的一组诗,共25首。作者从中选出15首,对每首诗作了详细而独到的解读,将诗境深化了一层,并作为每章的开头,和此章的内容之间在某种精神层面上有高度契合感,让文学的上官婉儿和政治的上官婉儿变调复沓。这是一层妙处。

《流杯池》是上官婉儿生命的最后一年所写,主要的精神取向都是隐逸之趣山林之志。古人云:诗言志,这也许是上官婉儿内心最真实的表达。她仿佛厌倦了政治的倾轧和权力的绞杀,身在朝堂,心在世外。把一首首《流杯池》置于每章之首,后面是依生命轨迹而次第敷演,形成了一种独特的生命观照。而作为全书的结构框架,这样的安放会造成强烈的张力效果:一面是出世,一面是入世;一面是山林,一面是朝堂;一面是心灵的向往,一面是沉重的肉身;一面是莫如归去,一面是在兹念兹;一面是情之所钟,一面是身之所寄;一面是生命,一面是生活……这样的架构,这样的张力,使本书显得非常立体而丰满,所谓骨肉停匀。

要写好历史人物,有一个难度,就是既不可根据史料资料作考据工夫而太过纪实,又不可凭浪漫的臆想而太过敷演,也就是说,要写实与写意并重。写实要生动,写意要传神。资料就那么多,而且还需要考辨源流,去伪存真,取精用弘。这些都是对作者的巨大挑战和考校。材料少则惑多,材料多则可能惑更多,历史本来就是烟尘,本来就是迷雾。

作者对传主有一个独特的发见。与武则天、太平公主、韦后等不同,她们的上位是从“男权统治中分一杯羹”,有来自其父、其夫、其子的男权资源可依仗。而这些,上官婉儿全都没有,“有唐一代那批与男权争锋的女性,只有她才是真正的闯入者”。这个发见可谓是一个透过繁密纷杂的历史烟云而做出的深刻合理的洞见。而本书就是以这个发见为根,从纷纠的资料中一其旨归,敷演出这个“闯入者”灿若云霞的传奇人生,可谓慧眼别具。

一般写历史人物传记的作者会有意无意地拔高或美化传主,而本书的作者,在这方面无疑是严肃而又审慎的。比如,书中提到,武则天秘书班子的三个核心人物:上官婉儿、太平公主和一位李姓夫人。这位李夫人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是墨敕制诏的主要负责人,上官婉儿跟随武则天20多年后才真正开始参决“百司奏表”,“上官婉儿并非如坊间传闻一直是女皇身边不可取代的私人秘书,绝大多数时间她应该都是李氏的下属而已”。

另外,传主的生命历程中很多资料是阙如的。比如,上官婉儿因祖父上官仪事幼年即没入掖庭到13岁,她的成长过程历史没有留下只言片语,而她在这段时间所受的教育以及性格的形成,对她的一生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既无可说,又不得不说。该如何说呢?

作者用了好几种方法来推演这段空白。一,用《旧唐书》的记载:“及长,有文词,明习吏事”及掖庭设文学馆及习艺馆来推知上官婉儿在掖庭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包括文化和礼仪及政治素养。用果推因。二,用义阳公主和宣城公主在掖庭的不幸遭遇来推知上官婉儿在掖庭的处境。这样的推论看似主观,实则是很严密精当的。

书中这样的例证还有很多。

上官婉儿所处的历史时期,各方势力争斗尤其峻烈,光宫廷政变就有很多次,可谓波谲云诡,而上官婉儿就处在这个旋涡的中心,处境的复杂可想而知。要写好这些“复杂”,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作者表现这些历史事件,作了一个非常了不起的处理,就是将所有历史事件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条分缕析,化繁为简,下笔省净,让读者一目了然。

比如,书中写到神龙政变,分别列出了参与政变的“四路人马”,并且写了各自的任务和分工,以及各方力量在政变中的表现,300字不到就把一场复杂的争斗客观细致而又生动活泼地展现在读者面前。而且这样的写作方式,很有代入感,全局细节兼顾,给读者一种始于明晰、终于愉悦的阅读体验。我相信这是作者倾入了大量心血对史料的精心研读,才能有这样举重若轻、深入浅出的好手段。

另外,本书中许多诗化的语言也是一个亮点。有些事情是说也说不明白的,用形象化的语言更能表达那种幽微绵邈不可捉摸的精神化的东西。如新旧唐书都提到上官婉儿与武三思的私情,并因此“推尊武氏而排尊皇家”,引起节愍太子厌恶,差点为自己招来杀身之祸。那么,问题来了,他俩之间的私情是爱情吗?作为“韶警”的上官婉儿会因为私情而去作政治上的站队的事情吗?会“情令智昏”到如此地步,以至于差点为情陨身吗?如果不是,史家的记载一定是有所本原,如果是,他们之间的“情”应是深情了。作者这样写道:这同命相怜、相惜之情“只能是羸弱的,甚或畸形的,长在一片庞然的阴霾之下,先天不足,无光亦无水,如同牵在石壁上形状狰狞的枯藤……”这个比喻,能引起读者无限遐思,也许更接近历史的真实。作者的史笔与诗心,由此可窥。

还有,作者在书中有一些“插话”,是非常黠慧而且幽默的。例如写张柬之老来得到重用,并成功发动神龙政变,是还政李唐的肱股,可谓老谋深算,政治素养也应登峰造极了,“当年狄国老向武则天推荐张柬之时说,老张老是老了点,但确是宰相之材”。结果神龙政变结束还没几天,他就被阴谋构陷,流放岭表。瞬息之间,境遇云泥,可悲可叹。但作者此时没有流入此俗套,而是画外音式地感叹了一句,“但这个老张啊,还是老了点。”豁人眼目!书中这样的有趣句子非常多,是作者的一个风格,增加了可读性和趣味性,同时又发人深省。

本书虽以上官婉儿为传主,却写活了一群人,各人面目,或精心刻画,或着墨无多,却都跃然纸上。足见作者写人的功力。本书是历史题材,用语却非常现代,读起来一点都不会沉闷,同时,也因此有了一些现代目光的审视,颇引人入胜而又耐人寻味,如“纸牌屋”“玛丽苏”“软饭大王”……今为古用,又能以一当十,可谓点铁成金,让当代读者马上心领神会,产生与历史的共鸣。

读完此书,仿佛那个时代在眼前复活。作者用生花妙笔,为里面的人物赋形,写影、传真、传情、且传神。

每一片飘落的花瓣都存着一个芬芳的灵魂,每一片雪中的枯叶都含着一个春夏秋冬的轮回故事,斯人已远,又宛在眼前。《大唐故婕妤上官氏墓志铭并序》中写道:“鬼龙八卦,与红颜而并销;金石五声,随白骨而俱葬”。寇研说:“她来,她来过。”

2019-09-16 □左小光 寇研《上官婉儿和她的大唐》: 1 1 文艺报 content51399.html 1 史笔诗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