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版:专刊

现实主义依然广阔

□梁晓声

我参加文艺工作座谈会,第一个感受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文艺界老同志的敬爱之心。在开会的时候,总书记就讲到老同志如果觉得身体不适,坐久了,疲惫了,可以到隔壁的休息室去休息休息,那儿有服务人员和医务人员。第二点,就是习近平总书记对于优秀的文学作品的阅读,数目之多,让我惊讶。习近平总书记谈到了自己在知青年代的阅读,不仅是文学作品,还有其他领域,古今中外很多书都有涉猎,不只是小说,还有诗歌。第三,习近平总书记对于优秀文学作品有自己的评判尺度。当时我旁边坐的是张抗抗,我们两个一边倾听,一边低声地交谈。习近平总书记少年和青年时期喜欢读的文学作品,也是我们喜欢读的书,书单是差不多的。还有一点就是对于这些书,习近平总书记是从这个书的海洋中来进行选择的,在选择的过程中,也体现了一种对于好书的评判尺度。我们能感受到习近平总书记喜欢那种具有饱满的人文思想的书籍,对人的精神世界具有良好影响的书籍,这些都是给我们印象很深的。

当时,习近平总书记谈到文化的一些不良现象,比如在电影方面,就是惟票房论,在电视方面就是惟收视率现象。还有艺术创作的同质化现象,质量不高。比如宫斗剧、抗日神剧等,习近平总书记对于庸俗化也提出了严肃批评。现在5年过去了,这些现象都有了显著的改善。5年来文学方面的变化,我关注的较少,但电影方面,有一点研究。比如,这5年来出现的好电影《大圣归来》《红海行动》《战狼2》《流浪地球》,还有国庆档热映的《我和我的祖国》《中国机长》《攀登者》等,票房和口碑都比较好。这些新变化说明,在观众成分并没有很大变化的情况下,问题不在观众本身,而在于制作者对观众喜好的误判。误判就是制作者想象、判断观众会喜欢看哪些题材和人物,然后就制造出没有什么特别意义的电影。随着这5年来中国电影产业的发展,我们发现,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了解他们喜好的风格、题材和主题,并制作出来,观众同样是喜欢看的。总体而言,现在的电影越来越有中国特色。20世纪60年代,文学艺术家、电影理论家提出一个观点,叫“现实主义道路广阔论”,而今来看,现实主义还是值得文学艺术家们从各方面进行开掘创造,事实上,现在对于现实题材的深度挖掘,也是讲好中国故事的一种努力。

坦白地说,我因为在写作自己的长篇小说,关注文坛的动向和变化已经很少了,几乎没有时间阅读。不像雷达这样的批评家,每年要读大量的作品,还写些批评文章。但我关注到,在东北出现了一些青年写作者,挖掘的东北工业题材,引起了评论界广泛注意,这些青年的创作精神是可敬的,在浮躁的氛围中,能深度去挖掘地域、城市的工业发展变迁史,然后从中寻找和塑造以前缺失的文学人物,这是值得关注的现象。

在中国,创作构成了全世界迄今为止最宏观的一种文学现象。因为不但每年出版作品的数量庞大,而且我们在省、市、县一级都有作家协会,大多数市县级作协都有文学刊物,喜欢文学创作的作者对于文学喜好非常执著,此外很多业余作家也会自己写回忆录之类的作品,这种文学现象是世界上其他国家不可比拟的。我期待在未来一个时期,中国人能够通过和文学、和读书的亲密关系,带动国民阅读真正具有飞跃性的进步。

2019-10-14 □梁晓声 1 1 文艺报 content51725.html 1 现实主义依然广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