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10月31日,党的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在全党全社会引起了热烈反响。广大作家和文学工作者密切关注全会的召开,及时学习全会《决定》。大家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形成凝聚了全党智慧,经受了历史和时代的检验,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本制度支撑。广大作家和文学工作者要更加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通过自己的创造性劳动,为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作出贡献。
评论家白烨谈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成果,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会获得不竭的理论力量和坚实的科学基础。在当下的时代,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就是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总指针,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用这一重要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指导工作。在文学文化领域,就是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论述为指针,不断深化对于包括文艺体制在内的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的认识,并把这种认识落实到文学工作中,体现在文化生活中,切实加强和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文艺事业的建设与发展。
作家王宏甲认为,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正是不断推进党的自我革命,切合人民愿望的大政方略。在文化建设方面,要坚持和完善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制度,坚定文化自信,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
作家滕贞甫说,《决定》中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精神,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制度的完善、为国家治理体系在文化领域的实施、为在与世界各国文化的交流借鉴中保持文化自信,明确了方向,提供了强大的制度保障。总体来说,《决定》从各个领域为国家现代化治理画出了经纬线,是十九大精神的贯彻与落实,更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成果。
评论家刘琼认为,在国际局势复杂多变的条件下,在全球信息化网络化时代,各种意识形态通过网络对社会主义的文化和思想的扩张和渗透更全面、更直接、更快捷、更隐蔽。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亳不动摇,中国社会和中国人民才会有更加美好的未来。
作为一名生态文学作家,李青松特别留意了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决定》中有关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容。《决定》指出,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必须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高质量发展的本质就是绿色发展。绿色发展对任性的蛮横的发展说“不”,对掠夺性的以牺牲生态为代价的发展说“不”。以自觉的使命意识和担当精神,用生动的故事诠释“人与自然是生命的共同体”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文明理念,生态文学大有作为,大有可为。
评论家王兆胜表示,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将“文化”置于显要位置,第一是更强调坚定文化自信,第二是将“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凸显出来,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制度,第三是提出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只有让文化扎根传统,从民间出发,不断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才能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提供深厚而有力的支撑。
近年来,作家李骏虎因为创作抗战题材的作品,对中国近现代革命史做过深入研究,他认为正是因为有了先进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积贫积弱的中国才能够走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取得民族解放战争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一步步走向独立和复兴。我们应该紧跟步伐,紧密团结在中国共产党的旗帜下,发挥党派优势和特色,秉承先贤精神,更好地参政议政、履职尽责,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贡献力量。
评论家鲁太光表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尤其是将其制度化,使之成为新时代文化的灵魂,是新时代文化工作的题中应有之义。通过制度建设,生产、供应合格乃至优秀的文化产品到文化生活相对落后的农村地区、偏远区域,以及相关的社会群体中去,是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作用的当务之急。当前文化制度建设,除了创作精品力作,也要做好普及乃至补短板的工作。
网络文学作家骠骑表示,在新时代,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这是包括网络作家在内的所有文学工作者共同的责任。我们应该贯彻为人民创作的宗旨,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歌颂新时代英雄楷模,抒写新时代精神。增强责任感、使命感,提高作品质量,坚决抵制历史虚无主义、泛娱化、亚文化,抵制低俗、庸俗、媚俗等错误思潮。从己做起,培根铸魂,让网络文学更好抒写人民,为人民服务。
(《文艺报》、中国作家网记者集体采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