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年前,一次偶然机会,我听到一个老兵的抗战故事,心灵受到极大震动,直觉告诉我,这个群体应该被铭记。如今,两部非虚构作品《抗战老兵口述历史》《烽火青山》已经出版,读者可以读到这些曾经为国家、为民族以命相搏的小人物的坚韧,可以看到国家有难时,他们挺身而出的担当;也能感受到个体命运与国家命运、民族命运的关系,因他们的经历而思考历史和未来。
这次到韶山,我带来了新书《征服老山界》。因为这部作品中有个重要人物,就是从韶山走出去的,讲述的,同样是家国命运和忠诚信仰。
1934年冬,中央红军突破湘江后,从情报获知蒋介石精心布控的另一张大网,随时等着红军。中央红军决定调整军事路线,继续西进。其时,左倾机会主义的错误指挥给红军造成了重大损失,引起广大指战员的思考甚至强烈不满,但是,各野战军将士还是不畏艰险,一路浴血奋战,以对党的绝对忠诚,誓死护卫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及红军主力翻越老山界。我抓住这一特殊时段,进行了全景式的纪实大扫描,既有大场景的战斗也有彰显美好人性的细微描写,如战友之情、残酷与温情、生与死、理想与信念。
湘江战役,无外乎还是人与战争的永恒主题。我要做的,首先是不重复前人。这次裁剪的素材,是湘江战役的尾声,即中央纵队突破湘江最关键的第一天——11月30日起,直到离开广西境内,这一段历史,之前鲜有人关注。
第二日,天还没完全放亮,我在晨雾中驱车直扑永安关,从中央红军进入广西的地方开始,灌阳新圩、湘江各大渡口、全州脚山铺、兴安光华铺、资源油榨坪、兴安老山界、资源塘洞……沿着他们在广西境内的足迹再走一遍。史料都是扁平化的,当我站在现场后,那些故事逐渐立体起来。路越走心中越亮堂。在黑云压顶、暴雨即将再次来袭的那个下午,我将车停在三千界山顶,一个人穿过湿漉漉的丛林。密布的荆棘,撕拽着我的头发、衣角。枯枝软藤,抽打、羁绊着我的膝盖、脚步。望着泥泞的盘山路,历史的影像一幕幕清晰、鲜活、叠加。他们在逆境里抗争、在苦难中锤炼。我从湘江畔出发,一遍又一遍沿着他们的足迹追寻……我站在高处鸟瞰湘江,蓦然产生了一种心灵的穿越,似听到有一种如枪炮声一样席卷而来的声音在耳畔响起。我强烈的创作冲动被瞬间激活了!从我决心创作这个选题,到书稿画上句号,我对“忠诚、信仰、担当”有了全新的认知,我的灵魂,也被这个夏季里丰沛的雨水浸淫,得到洗礼。
我们正处在一个伟大的时代。作为一个写作者,最重要的目标,就是写出无愧于这个时代的作品,引领文学风尚。多年非虚构写作的习惯使然,我更关注个体命运和国家命运相关的小人物,在他们身上,总能发现耀眼的闪光点,牵引你去书写,去创造,也激励自己提高修养,丰满羽翼,勇于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