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版:文学评论

童子《笼中》:

被“选择”的虚实边界

□李皓颖 刘心怡

圆形监狱图纸

童 子:

(微博ID:折一枚真,常用笔名:童童童子),微博独立女性向写作作者。2016年3月,在长佩文学论坛发表娱乐圈题材长篇小说《入戏》,即扬名圈内。童子起先在长佩文学论坛、晋江文学城、新浪微博三处平台同步连载小说,但并未签约,后主要以微博为连载平台。

创作《大珰》(2016-2017)、《笼中》(2017)、《斩五通》(2018)等中长篇小说及数篇短篇小说,风格题材多变,曾出版短篇小说集《童子手札》(2018,威向出版社);2018年与晋江文学城签约,次年开始连载其首篇VIP文《御者》。

《笼中》于2017年3月起开始连载,2017年6月完结,全文接近20万字,为童子的第三部长篇小说。小说杂糅西方奇幻、近未来科幻、异域民族风情等多种写作风格,依靠层层嵌套、不断反转的叙述方式,成为读者心中难得一见的“烧脑神作”,在多种意义上拓展了网文写作的可能性。

《笼中》分为圣徒岛、边沁圆、螺髻山和黄油刀四个篇章。其中,“圣徒岛”和“螺髻山”均为未来世界监狱中用以控制囚犯的游戏副本。囚犯0933和囚犯0416在游戏副本“圣徒岛”中邂逅相遇,并触怒监狱管理员B。0933和0416在监狱中经历一系列排查交锋,试图逃离B的报复。成功之际,他们又陷入“圣徒岛”游戏副本中,在重重幻境中循环往复。0933为脱离幻境,不得不重复自杀,直至重新遇见0416。

初读《笼中》,极容易被作者笔触晦涩的中世纪奇幻布景劝退:一处充满谜团的昏暗修道院中,读者跟随主角艰难地寻找线索。可是读者既不知道主角的目标,也不清楚他的动机,主角甚至没有姓名,只有一个奇怪的代号——“聆听者”。直到“聆听者”死亡,故事又一次从头开始,读者才醒悟过来:主角的经历并不是一个简单的、线性的中世纪欧风故事,而是一个角色扮演类沉浸式VR游戏《圣徒岛》。

然而,如果读者怀着看普通游戏文的期待,希望主角打通副本、闯关成功的话,就会发现自己大错特错了。“聆听者”和另一个游戏玩家“皈依者”在数不清次数的死亡之后,终于逃离了圣徒岛这个牢笼,但迎接他们的却不是胜利,而是一片混乱的世界尽头,没人能想到,这个游戏的“边界”并没有完成。

故事在此迎来第一个巨大转折,主角们在困惑中醒来,原来他们是被编号为0933和0416的囚犯,身处在一个更大的牢笼“边沁监狱”之中。故事风格由欧洲中世纪,摇身一变成了近未来科幻。为保全性命、逃出监狱之笼,0933和0416一起与监狱管理员长官B展开了一局极度烧脑的“狼人杀”。

在“圣徒岛”副本扮演各色西方奇幻风格角色的游戏者们到达游戏的边界,发现自己实为关押在未来监狱中的囚犯;监狱管理者则将之召集,开展“学习小组”,试图报复曾在游戏中将自己开膛破肚的角色“皈依者”。

这不按套路安排的情节设置,仿佛是故意要和读者作对。不习惯以“死亡=重新开始”为核心的游戏模式的传统读者,恐怕在圣徒岛就会被绕晕了头;网文读者对游戏副本司空见惯,但《笼中》却又绝对不像一般的游戏性网文那样酸爽好读。到了边沁,读者才发觉自己上当受骗,如此重要的基本游戏信息,硬是被整整捂了一个副本。

但更可怕的当属作者的叙事诡计。在这场生死攸关的智力搏斗中,作者不仅不亲和地解说,反而一次次地给读者使绊子,利用叙事视角欺瞒读者。读者须得集中精神,否则一不小心就会掉进作者的叙事陷阱。“圣徒岛”中,主视角一直是“聆听者”,也就是边沁监狱的0933。但在对弈中,沉迷推理的读者会突然发现,不知什么时候主视角切换到了0416。为了保护0416,两人故意互相“穿对方的衣服”,假扮对方的身份,模仿对方的性格、言行,和“圣徒岛”的相处模式发生了完全的颠覆,以至于读者一个不注意,就会和B一样被表演耍得团团转。

因此,《笼中》成为一篇非常难以归类与定性的奇文,故事虽采用了多个游戏副本的结构,却很难粗暴地把它归为一般的“快穿”“无限流”。《笼中》的玩法不入套路,也无法被套路化,充满了作者任性又多面的个人化风格。其任性的另一个铁证,莫过于0933和0416玩的第三个游戏“螺髻山”——彝族山寨乡土风格的副本。不少读者因此怒打差评,因为实在“太土了”,土得和前两个副本格格不入,土得放眼整个网文圈都堪称罕见。刻意选择这个边缘题材,或许是一次作者对少数民族叙事的炫技。

这些要素把《笼中》变成一个难以被模仿、复制的试验品,然而,作者的野心到这一步也才只显露了一半,直到全文的尾声处,才把之前层层叠好的铺垫引爆。在故事接近结尾处,0416与0933成功越狱,逃出了边沁,当他们以为这次终于可以彻底摆脱牢笼的时候,却再次发现自己跌进了“圣徒岛”的世界。原来他们所经历的一切,都只不过是“圣徒岛”的一个轮回。

牢笼之外,仍是牢笼,层层嵌套,永恒循环。

0933不断寻找世界中有无漏洞,以判断自己是回到真正的现实,还是仍然身处游戏世界。当他发现自己还在虚拟游戏之中后,唯有以自杀的方式脱离身体、退出游戏。尤为恐怖的是,其中有的世界无限接近于我们这些读者所在的“现实”,却仍被证明是“游戏”,0933不得不一次次拿起黄油刀割腕自尽。在无限的死亡循环中,虚实的界限彻底破碎,真实的世界已不复存在,0933痛苦地觉察到,不管他作何挣扎,他都永远被禁锢在“笼中”。

到这一刻,《笼中》这个故事终于暴露了真面目。主角是否解开谜题、通关游戏副本,此刻已经不值一提,所有的副本都转向了对“虚拟游戏”和“真实世界”本身的发问。当圣徒岛的游戏世界被穷尽,囚犯们在监狱中醒来时,“边沁”似乎是更真实的;当主角们费尽心机逃出“边沁”后,“现实”似乎是更真实的;但当主角竭尽全力,却发现“现实”也不再真实之后,我们不得不停下来发问:到底何者为虚拟,又何者为真实?

我们甚至失去了主角的名字,连“主角”都变成了无法确定的存在。当主角不是圣徒岛的“聆听者”,不是边沁的“0933”,不是螺髻山的“底惹达铁”,那么他是谁呢?当每一个身体都是可穿脱的,每一个世界都是可退出的,“真实”的身体与世界又存在于何处呢?

如果作者再残忍一些,在此画上句号,文本就会停留于向无限空间开放的状态,将这个永恒的疑问抛给读者。但是在真实和虚拟的边界濒临崩溃之际,作者给出了故事的选择:在某个世界中,0933重逢了这个世界的“0416”,这惟一的羁绊让他放下不断自戕的黄油刀,留在了原地。

这是一个非常后现代的答案:“真实”是什么变得不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把哪一个视为“真实”,从而选择留在我们所认为的“真实”。这意味着,重要的或许并不是什么是“真实”,而是什么能令我们感到“真实”。对于这个答案,读者间争议颇大,有人欣赏主角的勇气,认为这就是最好的结局;也有人觉得烂尾,嫌作者匆匆给出一份勉强合格的答卷,拉低了整篇文的格调,落入了女性向网文的俗套。

但不可否认的是,这区区15万字所容纳的精巧结构、独特写法和处理后现代人类主题的意图,已充分呈现了《笼中》不同于一般网文的先锋性。其烧脑的剧情和略显晦涩的写法,让《笼中》注定不会成为一篇受大众欢迎的小说,但是我们仍然需要这样孤勇的先锋,以去往那些足够远的地方。即使知道“真实”的真相不会轻易让人看清,即使知道我们可能谁都无法逃离现实的囚笼,却仍然义无反顾地冲向了笼子的边缘,去拓宽网文的边界,去触碰思考的边界。

2019-12-09 □李皓颖 刘心怡 童子《笼中》: 1 1 文艺报 content52557.html 1 被“选择”的虚实边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