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全国人民众志成城,共渡难关。在此攻坚克难的关键时刻,由人民出版社最新出版的纪实文学作品《中国疫苗百年纪实》,以写实的手法,在抚今追昔中,真情讲述了一代代中国医者,在大疫面前英勇显大爱的动人故事。透过这些鲜活的医人医事,全书生动展现了中国百年抗疫的奋斗历程,在广大读者心中,已然耸起了一座不朽的精神丰碑。它是国人坚定信心,鼓舞斗志,树立“我们一定赢”的必胜信念的最及时的助力。
本书作者江永红,系第二届范长江新闻奖获得者、著名军旅作家、《解放军报》原副总编。作者历时两年,通过采访一大批疫苗研制领域老专家、老学者,将这些珍贵的口述史料精心整理,汇成了此作。
一个多世纪以来,鼠患、天花、血吸虫、麻疹、破伤风、乙肝、流感等传染性疾病,都曾先后肆虐过古老的中华大地。在此期间,广大医务工作者,以敢为天下先的拼搏精神,与这些“顽魔”展开过艰苦卓绝的斗争,并取得了防疫控疫的一系列成果。本书以中国现代百年史上的重大疫情为主线,以组织抗疫,利用、研制疫苗为重点,惊心动魄地讲述了一系列防疫控疫史上的大事件。从最初的北洋时期的哈尔滨抗击鼠疫,到抗战中中国诞生的第一支青霉素。从解放区窑洞里出品的痘苗和抗生素,到第一代国家领导人亲自挂帅打响新中国防疫第一战——扑灭察哈尔鼠疫。从建立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研究脑炎,到全国成立“六大生研所”。从举国消灭天花、消除脊髓灰质炎,甩掉“乙肝大国”帽子,到成为世界疫苗大国。作者以史为经,将中国不同时代遭遇重大疫情时所采取的各类举措,以及研制疫苗的前后过程,在防控疫情中所积累的点滴经验和教训等等,一路娓娓道来。突出反映了中国公共卫生事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发展轨迹,彰显出中国在防疫控疫工作中所取得的世纪成就。书中,通过历史的对比,新中国利用制度优势,举全国之力在防疫控疫中所发挥的巨大引领作用,亦鲜明跃然纸上。
此外,作者还采用以点带面的叙述手法,精心撷取了一些医界楷模和“斗疫勇士”的感人事迹,热情讴歌了他们的悬壶济世和医者仁心。浓郁的家国情怀扑面而来,让人油生敬意。他们中有中国公共卫生事业和中国现代医学先驱、中华医学会创始人伍连德,首位牺牲在防疫一线的科学家俞树棻,新中国生物制品事业奠基人、“世界衣原体之父”汤飞凡,分离出天花病毒、为我国预防和消灭天花做出了卓越贡献的齐长庆,在废弃厕所里坚持科技攻关的武汉生研所总技师谢毓晋,中国卡介苗鼻祖王良等等。其中,伍连德的尤为令人感佩。1910 年底至1911 年初,哈尔滨突发严重鼠疫,时年31岁的医学博士伍连德临危受命,仅用67天的时间,就成功扑灭了这场重大传染疫情。在这场生死关头的较量中,他敢于坚持真理,毅然冒着生命危险解剖亡者尸体,一举推翻了国际医学权威“鼠疫只是鼠传人,人不传人”的片面推断。他敢于挑战传统陋习,力排众议对因疫而亡的遗骨一律实施火葬,有力遏制了疫情的进一步蔓延。还有,原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研究员孙柱臣“冒死”研发疫苗的故事,同样令人动容。当年,为弄清流行性出血热病原和分离出病毒,摸清黑线姬鼠的活动规律和流行性出血热的传播途径,孙柱臣吃住在乡下,并和助手整日整夜守在田间的鼠洞周围。在一次提取病毒时,孙柱臣不慎感染了出血热,经奋力抢救才脱离生命危险,但他仅休息了10天,便又忘我投入到研制疫苗的攻关中。后经6年艰苦努力,孙柱臣终于研制出了世界首例流行性出血热亚单位纯化灭活疫苗。时至今日,伍连德、孙柱臣们在大疫面前所表现出的勇挑重担的奉献精神,不惧权威的科学态度,心忧天下的大爱情操,对于激励我们打赢当前这场防疫阻击战,依然具有强大的时代感召力。
《中国疫苗百年纪实》的史实证明,伟大的中国人民终将赢得这场战“疫”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