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版:文学评论

草茎上的人性与物性光芒

——读王冰《走在人背后》 □樵 夫

中国当代近十几年的散文,较这时段之前若干年,有着清新的令人悦目的风景。无论是形式,还是散文所指向的内容,都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美。形式脱离了旧有的固化了的让人沉闷的巢穴,内容上也逐渐远离了共有的大众的情感或者说共有的生命经验,而呈现出异彩纷呈的美,内容由止于俗世生活的叙写转向由尘世物事直指形而上的浩瀚天穹,由公共意识转向个体灵魂的幽远邃意。在这期间,王冰是杰出的写作者,他以少胜多。这次,王冰将他的100多篇散文,以《走在人背后》为集,带给读者。

王冰的散文果然是一如既往的美,果然是一如既往地给人带来阅读的愉悦与对生命的忖悟、哲学的沉思。《走在人背后》所叙写的几乎全是发生在一个叫凤凰庄的村庄里的物事,而这些物事的呈现视角来自于一个卑微的有如草茎般的底层人物“我”。在这里,王冰建构了形而下与形而上的两极空间,那个形而下的空间,全被“我”视角中所见所遇的凤凰庄的物事充盈着铺排着;那个形而上的空间,却被一种永恒的沉思和对自我的追寻灌注着。那个极言形而下的凤凰庄的村庄,仅仅是王冰借来抵达形而上的一个物质外壳而已,王冰散文的全部旨意在于直指形而上的精神空间。而正是这样的建构,王冰的散文成了散文森林中独树一帜的参天大树。同时,王冰没有止步于细腻的叙事本身,而是将智性的目光从草茎及其草茎赖于生存的土地上,飞升上来,飞抵形而上的天空。他没有作表层的浅白的抒情,他的叙事不是为抒情用,而是在叙事的同时作更深邃的人性挖掘,叙事与人性像是两盏灯盏,光芒互为映照。

《走在人背后》弥漫着哲思气息,几乎每一篇散文的题目就意旨哲思,每一篇题目都具有象征或隐喻性,读者阅读一开始,从题目上就进入到了沉思的心理状态,进而在极形而下的细腻叙事中,深刻体悟作家的形而上的心灵、精神。

一个如草茎般卑微的底层人物,他感受到的是底层人的人性弱点:算计、猜忌、打小报告、倾轧、相互折磨。王冰的散文像一柄泥铲,将这些东西一一铲落,露出世相的真实图像。这样的篇什不少,但更多的篇什,王冰是在借凤凰庄村庄的物事外壳,写一个人对这个尘世应该本有的样子的发问,这就是它具有的普遍、必然、一般规律、永恒的发问,写“我”的内心的一点一点强大。其实,在一个人成长为人的过程中,没有什么会比这个更有力量,人的强大是来自于心灵的强大,而不是别的什么东西。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这种让内心强大的生命瞬间感觉是非常重要的,它胜过无数的苍白的说理。“其实路是长在自己个人心里的,只要你哪一天想走出去了,也便有了真正的路。”(《村中只有一条路》)“我只有两件东西离不开,一件就是我那只单拐,它是用来支撑我的身体的,再一件就是这把锄头,它是用来安慰我的心灵的,它使我有了一种靠近正常人过正常生活的希望,这也是我极力要去锄草的原因。”(《杂草长在我心里》)在这些文字中,我们看到一个人智性的增益,看到一个人心力的强大。

人性与物性在王冰的散文中光芒四射。他由人推及物,那是一种对物的灵魂世界的真正关切。“田野的黑暗压下来,我似乎听到了那只蚂蚁的哭声,似乎更有哀叹,为什么自己的命运其实是别人的一种偶然。”(《划亮一根火柴,照亮一个村庄》王冰写物性的比较多,不过,他更多的是将物性与人性共时呈现,这就使得他的散文品质别具一格。

王冰散文的语言弥漫着诗性的气质,充满着极为丰富的想象与联想。他的联想呈现纷繁的形式,如物事的相似、时空的接近、因果关系等。“麦田是望不到边的,所以割麦时便要不时变换一下姿势,割完一垅麦,就要像生命中做完一件事情,要蹲下歇歇,深深地吸一口浓稠如蜜汁的空气,或者听听驴叫,或者盘腿抽一小袋烟,或者有意无意地瞅一下别人劳作的姿势。那是一种与己无关的劳动,那些人虽然在一步步地逼近自己,但你必须保持心境平和,否则这个必要的休息过程会被他赶走,你会因为怕别人赶上来,又被别人落下而在疲惫中拿起了镰刀。”(《我割过一次麦子》)充满着生命质感的细节是散文艺术品质的重要保证。此外,王冰散文颇具细节的铺陈,而且这种细节是极具感觉化的,其语言也是独有的感觉经验的语言,它写出了作家对生命的独特体悟。这样的叙述充满着令人惊叹的张力感,正是这种张力感使得阅读者品味再三。

海德格尔认为,语言是一种敞开,特别是诗性语言,它对难以传达的东西特别敏感。通过言语,我们表达我们的当下状态。我们传达我们的情绪,作为对世界和对我们自己的一种揭示性关系。海德格尔强调这是一种特别情绪的表达。这种情绪来源于生命与世界碰撞、打量后的体悟,远离已有审美经验和图式的同义反复,它的直觉和体悟是自己独有的。王冰的散文有着迥然不同于他者的美,他的修辞或艺术手法,因为本体与喻体或者象征物大都是土地或者说凤凰庄本身的物事,使得散文更具艺术生命张力,使文学不止于文学层面,而是上升到乡村哲学层面,上升到乡村社会文化的幽深层面。

2020-03-06 ——读王冰《走在人背后》 □樵 夫 1 1 文艺报 content53691.html 1 草茎上的人性与物性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