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倡议为新时代中国的进一步繁荣发展开拓出了一条互利共赢的开放之路、和平之路和创新之路,也为中国当代文学走出去垦殖了新土壤。为了系统梳理“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中国当代文学海外翻译传播的现状,总结经验,继往开来,实现中外文学更加通畅的合作,同济大学出版社出版了《“一带一路”与中国当代文学走出去》一书,该书作为向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献礼,先后被列入全国高校出版社主题出版项目和上海市新闻出版局2018年重点图书出版计划。作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国内外第一部全面总结沿线国家中国当代文学翻译传播研究的著作,该书的出版,为中国当代文学未来翻译传播“一带一路”化奠定了一个阶段性基础。
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构成部分,中国当代文学既是新时代中国的缩影,也是与时俱进的新时代中华文化的生动体现,又是沿线各国认识、了解不断发展的中国的重要媒介。鉴于此,该书以高度自觉的战略意识,以服务中国形象的国际建构为出发点,基于中国和沿线国家的人文交流历史,重点梳理了“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中国当代文学的海外翻译传播发生了哪些变化,出现了哪些新现象,有哪些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进而提出如何为中国当代文学营造良好的海外生存空间和发展环境,创新中国当代文学国际传播的路径与模式,以保证中国当代文学不但能走出去,还能走进去,生根发芽。
“一带一路”人文交流秉持“美美与共”和谐理念,走出去的中国当代文学作品作为和谐的使者,不断得到沿线国家的理解和接受,成就明显,“粉丝”日增,形成了国国有特色,年年有新品的良好态势。然而,中国当代文学在沿线国家的民众接受度和感召力仍远低于我们的预期,“量多质不优”现象普遍存在,质量监管缺失现象明显且成为制约中国当代文学走深走远的瓶颈。为此,该书秉承以事实说话的原则,既有宏观的分析,更有详实的数据,即根据细致的调查和统计,系统性地呈现出2014至2019年间中国当代诗歌、小说、戏剧、影视作品在日、韩、印度、波兰、瑞典等“一带一路”北线、中线和南线的18个国家的译介和传播情况,全景式展现了“一带一路”倡议与中国当代文学海外传播的合作共生关系,同时还从供需视角,对沿线国家接受中国当代文学的特点和困境进行了客观分析,并对中国当代作家如何在创作阶段就以“一带一路”意识指导创作,使作品具有“一带一路性”等提出了建议。本书还可作为中外译者、研究者和出版机构的参考手册,据以跟踪和判断中国当代文学作品在沿线各国的译介传播研究走向,为以后精准选译作品、调整出版计划等,提供一定的借鉴。
目前,中国当代文学作品在沿线国家的翻译、推介和影响总体来看与“一带一路”的整体推动效率和民心相通的目标还有距离,与中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也不相称。为了把中国当代文学走进“一带一路”的过程纳入“一带一路”整体工作进程并更切合整体目标,同时实现资源节约和优化,本书富有创见地提出应基于“质量优先”原则建立中国当代文学“一带一路”翻译传播质量保障体系,具体包括建立中外文学信息共享走廊、创立中国当代文学海外翻译传播品牌、中外合力建设智库联盟和数据库,加强外译作品质量评估监测,针对性培养国外汉学家和翻译专业人才,中外出版机构、国内外期刊、各类文学会议和文学节等联合举办立体交叉性的一条龙文学交流活动,中外媒体、网站合作建成零距离文学传播平台等等,最终中外精诚合作打造出既符合中国当代文学创作特点、又具有国别特色的翻译传播机制,以保证用最优秀的译本吸引沿线国家读者更加喜爱中国当代文学,喜爱中国。这是中国当代文学走进“一带一路”的初心和使命,也是本书的初心和使命。
(《“一带一路”与中国当代文学走出去》,孙宜学 摆贵勤著,同济大学出版社2019年9月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