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突然来袭,全国各大电影院线将原定上映的春节档电影集体撤档,用电影人的社会责任为当下时艰奉献一己之力。当电影市场遭遇挫折,电视剧行业必将勇挑重担,精心为观众奉献上类型各异、审美多元、情感丰富的电视内容。观众在深居简出的日常生活中从“大银幕”转回“小荧屏”,希冀在光影斑驳中寻找情感寄托和集体共情。观众重回“客厅时代”,这对电视而言是契机更是挑战。据最新的“中国视听大数据”显示,《安家》收视率勇攀新高,并成为同时段电视剧的“领跑者”,《完美关系》《我在北京等你》紧随其后,它们都有极高的关注度和话题度。然而,与之相对的却是满意度的不断下跌和口碑的持续下滑。数据评判和观众评价的两极分化将职场剧再次推到谈论的风口浪尖,成为2020年伊始大众文化消费市场中的热议事件。
真正好的职场剧应是对职场生活的全景式呈现,将专业素养与真实情感有效缝合,将职业操守与生存压力两相呼应,将情节发展与人物成长彼此映照,用影像叙事讲述市井故事,用凡人视角诠释人间温情,用情感转变体悟人生百态。只是,当职场剧被消费市场裹挟,被眼球经济吸引,被观众喜好左右,无疑将面临新的质疑和诘难。
“职场”不是谈情说爱的“现场”
职场剧的出现与我国社会发展和经济转型密切相关,是对社会现实另一维度的真切观照,同时也是城市化进程中相伴相生的镜像呈现。上世纪80年代末的《公关小姐》以改革开放为叙事背景,聚焦公关行业女性群体的生存现状和情感世界,用可信的职场故事和流畅的镜头语言讲述人们在大时代中的情感悲欢,并在多面夹击的电视剧市场中脱颖而出。《医者仁心》是我国第一部反映医生职业生活和聚焦医患矛盾的医疗剧,是对医生职业的全面揭示,是对医生职业道德和医者仁心的诚挚礼赞,并直面他们的情感蜕变和内心矛盾,对人性、感情和信念进行了深入的诠释和表达。《继承人》以单个家族的财产继承为悬念,在反映行业基本风貌的同时揭示人性的复杂和善恶,通过具体人物面对金钱和情感的取舍和选择,彰显了法律的公平正义,也折射出法理背后的道德冲突和情感纠葛。这些职场剧能获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的根源在于其深植社会语境,有宏观壮阔的时代背景,又有具体而微的个体叙事。尽管行业特征不同,但人生际遇却似曾相识,观众能在剧中找到自己的周遭生活,也能管窥不同行业的职业特征和职业魅力。
对现实生活的投射和真实情感的观照,是职场剧的魅力所在。好的职场剧将生活的不同侧面戏剧化地呈现于“职场”,将情感的多样表现艺术化地营造于“现场”,全面展现人们的日常生活和情感经历,是“有温度”“有力度”和“接地气”的艺术佳作。如果仅是披着职场剧外衣上演一幕幕风花雪月、谈情说爱,没有对现实生活进行深入的照拂和思考,停留在情爱叙事和英雄救美的肤浅内涵,那么就将失去职场剧的灵魂和精髓,成为缺少根基的“悬浮剧”,弱化为单向度的恋爱“现场”。
纵观近几年的职场剧,大都是借用系列剧的叙事模式,着力塑造出几位个性鲜明的核心人物形象,通过他们的职场行为将碎片化的行业事件贯穿于整部剧集。这种散点透视的叙事方式看似从多方面呈现了行业特征,但其实只是化身为在不同空间中的恋爱事件,职场矛盾成为情爱升级的陪衬和助力。《完美关系》在开播前期就享有较高的关注度,然而该剧并未带领观众管窥一个相对陌生的职场,没能体现出公关行业具有的职业魅力和行业特征,而是将其弱化为多种情感纠葛的背景板。江达琳、卫哲和谭新凯的三角矛盾,斯黛拉、崔英俊与叶东烈的情感纠葛成为叙事主线,成为贯穿全剧的核心所在,而剧中出现的真正的公关危机被轻描淡写为危难时刻的英雄救美和紧要关头的挺身而出,女性形象的独立特质和个人成长被消解为男性话语权力下的依附者。
更重要的是,在人人拥有话语权的自媒体时代,职业“幻像”和“假象”极易被观众看透戳穿,导演用力编织起的梦幻职业背景在观众的专业分析中遭遇多方质疑,并且很容易就陷入情爱叙事的老旧套路,行业背景确实在不断推陈出新,但是内容却没有创新和突破,满屏都是脱离实际和疏离生活的尴尬。《亲爱的翻译官》中“翻译官”一词本身存在的误读;《推手》因浮夸造作的表演和离奇夸张的剧情让观众发出“侮辱智商”的感慨。“雾里看花”的大众狂欢时代早已成为过去,观众审美趣味和观赏品位的不断提高对电视剧创作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电视作品有“十年磨一剑”的精雕细琢和匠心品质,“博人眼球”和“哗众取宠”的应景之作终将被观众弃如敝履。
“职场”不是勾心斗角的“战场”
“生活是艺术生长的最肥沃的土壤,思想与情感必须在它的底层蔓延自己的根须。”职场剧的出现与快节奏的现代生活密切相关,并以大多数青年人的生活轨迹和工作经历为主要情节展开,在生活和工作中遭遇的困境和难题是情节发展的推动力量,是帮助个人成长的关键要素。职场中的青年男女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语境下,用尽全力寻求自己的社会认同和他者肯定,通过职场上的成功来获得自己的精英身份和城市接纳,此时的“职场”就成为争相竞技的“战场”。此外,青年男女在职场经历浮沉后自我成长,从涉世未深的少男少女摇身一变为职场精英,身份的转变意味着精神的进化,职场又成为象牙塔走向现实的桥梁,也成为自我实现化茧成蝶的“战场”。
职场剧可以是成长空间、奋斗场所和情感载体,但不能将其弱化为不择手段的“职场宫斗剧”,将“职场”粗暴地表现成“厚黑学”指引下的权力争斗和利益纠葛,将个人拼搏、青春励志、职场打拼等同于腹黑权谋和阴谋诡计,将“职场”降格为仅仅容纳日常琐事和无病呻吟的“战场”。《急诊科医生》尽管力争呈现医疗行业的真实,但是其中仍然夹杂了太多与职场无关的勾心斗角,对“急救科主任”职位的争夺占了剧集的大量篇幅,像是对“官本位”的影像化言说和渲染,因而失去了对行业精神的正向输出和客观呈现。《精英律师》中何赛与罗槟的针锋相对、时刻较量折射出现代社会中职场竞争的激烈,但在获得高收视率的同时也有着言语互怼和行事乖张的出位之举,人与人之间本该的和谐相处在该剧中被丑化为剥去温情面纱的办公室闹剧,急功近利和争强好胜被曲解为职场关系的唯一注脚。《完美关系》更是开场就建构着商战阴谋,快节奏的镜头剪辑、多线索的情节推进和眼花缭乱的人物出场无疑都上演着“最后一分钟营救”的紧张刺激。斯黛拉为了给新任总裁江达琳下马威,不惜以损害公司利益为代价,故意调整新闻发布会流程、在谈判中暗中做手脚,在得知丈夫出轨后不是伤心难过,而是化身侦探调查取证,夫妻情分在利益面前变得不堪一击甚至一文不值。
值得一提的是《安家》中房似锦这一角色所承载的文化内涵,她的突然降临打破了原本和谐安定的内部团结,她对成功和金钱的欲望直接外化为抢同事的客户和毫无底线的接单。随着剧情的推进,她的身世之谜浮出水面,“原生家庭”为她之前的行为污点买单,她在以徐姑姑为首的大家庭中得到情感召唤,慢慢蜕变为人情味十足的正常人。“安家”的深层次含义也得以凸显,职场不是勾心斗角和冷嘲热讽的“战场”,而是能安放人心、温暖人心的“家园”,也彰显了中国人对“家”的渴望和眷恋,将空间意义上的“房子”、职场领域中的“工作”与心理层面上的“家”完美结合起来,通过对多组家庭、多类人物的鲜活刻画,将万家灯火的生活画卷转变为可感可知的影像世界,这也成为其瑕不掩瑜、观众认可的关键原因。
职场剧中的主人公应当既用旁观者的眼光讲述大千世界的现实境遇,又用当事人的身份做出价值判断,在职场的方寸之间彰显人世间的悲欢离合,真正感动人心的是职场生活背后的人情味和真性情。如果一味停留在兵荒马乱和唇枪舌剑的矛盾冲突中,没有生活的肌理和情感的温度,终将失去职场剧的韵味和魅力。
“职业”不是光怪陆离的“秀场”
职场剧大都有当红明星的加盟助阵,有一线卫视的播出平台,有播出前夕的宣发推广,也有专业团队的口碑营造。在视觉文化和消费文化繁盛的今天,职场剧成为展现青年生活的主要电视剧题材之一。高楼林立的一线城市、精英汇集的高端场所、商品消费的符号所指给观众强烈的视觉震撼,职场精英们都在期待自己的华丽变身。眼球经济带来的偶像效应似乎成为职场剧携带的“原罪”,偶像消费、场景消费和身体消费将职场中的复杂症结粗暴地简化为“霸道总裁爱上我”和“职场菜鸟养成记”的俗套剧情。人物设置更是呈现出脸谱化、类型化和单一化倾向,职场剧一度在没有演技的表演、没有情感的面孔、没有内涵的故事中将“职场”感官化为“秀场”并备受争议。
大众文化创造偶像的目的是注重娱乐价值和商业价值,偶像崇拜脱掉了角色认同的内涵,只剩下明星效应的外衣,不再注重寻求情感上的共鸣和同感,沦落为纯粹商业性的偶像消费和视觉消费,观众从明星饰演角色上获得的认同感和满足感让位于视觉享受。由周冬雨和罗晋领衔主演的《幕后之王》、黄轩和杨幂领衔主演的《亲爱的翻译官》、贾乃亮和王鸥领衔主演的《推手》等遭遇收视滑铁卢就是有力论证,偶像效应拯救不了剧集内容匮乏的先天不足。
事实证明,观众在经过长时间的审美熏陶后,重新回归“内容为王”的能动性审美时代,重视电视剧的内涵品质而不是夸张的矛盾冲突,重视人物的人格魅力而不是视觉的感官享受,重视节奏的一气呵成而不是浮夸的戏剧表演。而且真正的职场精英从不是一种自我沉醉、孤芳自赏和故作清高式的“自我欣赏”,不用消费符号对自己身份加持,也不用身体美学增加收视看点。
《我在北京等你》以当下海归归国创业为主要故事背景,旨在聚焦青年一代的自我奋斗和拼搏,男主人公是一位生活在纽约的底层华裔律师,放荡不羁的表象背后有一颗善良的心,女主人公是怀揣着成为顶级设计师梦想的服装设计师。两人的相遇显得太过离奇而失去了情感的带入性,佯装失忆、一见钟情、突袭强吻等玛丽苏剧情屡次出现,弱化了剧集原本想凸显的创业背景和奋斗经历。海外取景的标志性建筑、男女主人公的颜值在线,都没能挽救职场剧应有的青春气息和成长励志,只是暂时为大众提供了躲避生存压力和减轻心理焦虑的途径,视觉上产生的快感暂时消解了现实生活中的诸多困难,在逃避性和臆想性的视觉审美中实现了情感上的最大释放。相较而言,《猎场》没有过多去营造完美的情感世界和人物性格,主人公不是完美无缺和身价不菲的职场精英,他们是大都市中的“小人物”,并在曲折的职场生活中遭遇挫折、经受考验,最终实现事业成功和自我救赎,个人的“成长线”让事业有成显得真实可信,彰显了独特的美学风格和人文情怀。
真正好的职场剧应能展现观众情感、聚焦生活本质,更能直击社会痛点,是对不同职业领域中普通人的真实描摹和情感抒写,注重人物关系和生活逻辑的契合,在演员自然贴切的表演和日常生活场景的呈现中给观众带来审美快感和收视愉悦。这种“醒着的白日梦”能让观众获得心理补偿、实现情感寄托、升华精神境界、品味生活意义,既能“入乎其内”与剧中主人公同喜同悲,又能“出乎其外”与真实生活携手前行。更重要的是,职场剧还应时刻牢记自己的艺术使命,用质朴的情感“讲好中国故事”,用真挚的话语“传播好中国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