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前不久刚刚离我们而去的著名行为艺术家乌雷和他的灵魂伴侣阿布拉莫维奇决定在分手之前完成他们最后的作品。两人分别从山海关和嘉峪关出发,沿着长城行走至交汇,继而永远告别。曾经的恋人在最后的合照中紧紧相拥,长城的影像向人们诉说着一段刻骨铭心的爱情,长城本身也从一个民族国家性的政治符号变成了私人化情感经验的载体。在这里,长城和长城的影像共同编织了一个城市空间的故事。
陈涛的著作《穿城观影:中国当代影像的空间生产与体感》“以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的城市化发展为经;以城市影像作品(电影和先锋艺术)为纬”,带领我们穿越“城市”与“影像”的表意之网,解读了一个又一个城市空间的故事。
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市场经济改革和全球化浪潮席卷而来,中国的社会经济和文化面貌都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城市化进程突飞猛进。传统的城市空间被迅速崛起的摩天大楼、购物广场、地铁轻轨等现代化建筑所替代。传统与现代的时间差异铺陈为不同城市空间的堆叠和更新,城市空间的变迁本身就构成了一个个情节生动的故事。在本书中,你不光可以看到四合院的当代命运,还能了解树村的前世今生;你可以与外来民工在建筑工地上畅想城市的未来,也可以在拆迁过后的废墟中追怀往昔。北京、上海、西安、广州……书中的一座座城市都在用不同的空间向人们叙述和构建着自己的故事。
当然,正如列斐伏尔所说,空间的生产和再生产不只是通过“空间实践”才得以实现的,“空间再现”也不断改变和塑造着城市空间的面貌。因此当这些“城市”变成“影像”的时候,实际的空间故事也被演绎成了不同的版本。本书游刃于电影、摄影、绘画、行为等视觉艺术作品之间,强调“影像”对城市的“空间再现”,结合特定的历史语境和丰富的理论工具,以立体化和深度化的个案分析剖析了一个个“影像”故事的建构。你可曾注意到,一个小小的四合院既见证了90年代以来父权秩序的重新整合,也记录着底层民众在城市化进程中的悲欢境遇;一片片荒凉的拆迁废墟里,倒下的不仅仅是物质性的传统建筑,更是延绵千百年的生活方式和文化……在这里,“空间实践”和“空间再现”一道,不断建构起新的空间形态与社会关系。
因此,空间的故事从来都不只是“物”的故事,更是“人”的故事。本书立足于中国当代的社会语境和城市化问题,格外关注“底层”和“边缘”的城市空间,从摇滚歌手的“地下酒吧”到底层居民的“贫民窟”,从外来民工的“建筑工地”到拥挤不堪的“长途客车”,从被拆成废墟的“四合院”到犯罪分子出没的“阴暗街头”——形形色色的空间叙述着一个个另类的底层故事。从这个角度看,在城市中奔忙的我们其实早已被卷入城市的空间生产之中。我们的汗水与泪水、快乐与悲伤都为这座城市的故事增添了新的章节。
是时候停下脚步,读一读城市空间的故事了,因为那就是我们自己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