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话剧本体,尊重话剧创作的艺术规律。原创话剧归根结底要有“戏”,要在“戏”中写人,要写处于矛盾冲突中的人,要在写人中凸显人性的深度、精神的力度、哲学的高度,要在写人中彰显创作主体的美学立场、价值判断、生命体认。
由中国国家话剧院和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政府主办的中国原创话剧邀请展从第一届到第五届,已经形成了一个全国各个院团进行交流和学习的平台。在一轮轮的展演过程中,各个院团互相观摩、互动和交流,互相都能够看到创作上的优点和不足,在此基础上,各个院团取长补短,进一步完善作品。从五届以来的剧目看,中国话剧在创作主题、内容上的变化还是比较大的,创作者在艺术处理和表演技巧上都有了较大的进步。
谈论原创话剧,无法绕开我们生活的时代或者说大的文艺生态格局。新世纪以来,随着文化体制改革的实施,戏剧院团改制改革的推进,演出主体变得愈加多元,除国有院团外,民间演出团体、文化公司竞相出现,它们不仅丰富、活跃了戏剧市场,而且对原创话剧创作带来了不小的刺激。一时间,名目繁多、形式芜杂的原创剧目竞相出现。然而,热闹、喧哗之余,我们也发现,真正能在剧场中打动人心的原创剧目少之又少,加之在现有的评奖、评价机制和市场模式下,一些演出单位常常借原创的外衣,去复制成功的主题模式,实现各自隐性的利益诉求。如此一来,艺术创作逐渐变成了产业链上最容易被利用、规训的环节,原创的审美性让位于功利性,创作团队愈加圈子化。
原创话剧的发展有其自身的规律性,它离不开戏剧文化氛围的培育、戏剧消费市场的成熟、观众审美趣味的提高,也离不开创作主体对于艺术、传统、现实的真诚敬畏和深切领悟。面对来自影视、网络的夹击,以及市场、资本带来的挑战,今天的原创话剧有了比以往更多的紧迫感,也是时候该冷静思考一下未来的发展愿景了。而提升话剧的原创力,首先应当立足话剧本体,尊重话剧创作的艺术规律。
如今原创剧目的数量不少,但是业内人士普遍的感觉是演出标准变得日益模糊、演出的质量趋于平庸、艺术的感染力相对不足。什么类型的戏都可以成为“原创话剧”,原创话剧正变成一个大箩筐,只要是适合的剧目、新编的内容都可以往里面装。如此下去,原创话剧只会离“剧”的本真越来越远。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多,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在于,很多创作者在“打造”原创话剧的过程中,把“原创”的概念庸俗社会化了,简单地将原创看作是对新的理念、新的故事、新的人物、新的题材的“发现”,从而忽视了“话剧”艺术创造层面上的独特性开掘。
原创话剧可以表现宏大的政治、历史主题,表现英模事迹、好人好事,也可以展现丰富的民族、历史、文化蕴涵,但是归根结底要有“戏”。这种“戏”不仅仅体现在情节演进、矛盾冲突、人物行动等结构内容层面的营造上,体现在戏剧内在张力和诗性意蕴的开掘上,更主要的是要在“戏”中写人,要写处于矛盾冲突中的人,要在写人中凸显人性的深度、精神的力度、哲学的高度,要在写人中彰显创作主体的美学立场、价值判断、生命体认。比如在2019年的邀请展上,常州市滑稽剧团的《陈奂生的吃饭问题》受到了专家和观众的好评。剧中的“陈奂生”虽然是作家高晓声创造的带有时代典型意义的人物形象,但是编剧王宏并没有将文学作品中的陈奂生直接改编在舞台上,也没有将他的遭际与性格停留在那个特定的时代,而是重写了“陈奂生”,并赋予其崭新的时代意蕴和精神底色。作为农村题材创作的一次较为成功的实践,该剧有着来自乡野的本真与自然,有普通农民家庭的日常与悲欢,也有艺术呈现上的真实与朴拙,以及剧作本身对文学性的执著与坚守。这些艺术上的探索或许可以解释该剧为什么能在北京、上海等大都市受到如此青睐,并引发青年观众追捧的原因。但最为根本的问题还在于,该剧的创作者回到了对人的命运的回眸与观照中,回到了对人心的复杂与深奥的揭示上,回到了对生活的清醒与开掘上。恰恰是这些回归艺术本真的探索,构成了这部作品与众不同的特色。剧中,陈奂生的命运与“吃饭”相伴始终,“吃饭”解决了陈奂生的生存、发展问题,同时也映衬着陈奂生的道德与良知。这个陈奂生一点儿也不“高大上”,也没有作出惊天动地的壮举,更没有跌宕起伏的人生经历,然而,就是在近似家长里短、儿女情长、平平淡淡的生活流中,一个个与农民、农村发展息息相关的历史讯息、时代课题、生活愿景悄然地呈现在了观众面前,让这个人物成为了当下舞台上值得用心品评的艺术形象。
在关注原创话剧的过程中,不能忽视小剧场创作。从五届以来展演的小剧场原创剧目看,不少作品解决了与时代、市场的关系问题,他们可以把自身的生活体验、生存感悟移植到剧中的人物身上,可以把最时髦的剧场理念、技术手段、表现样式化用为自己的戏剧实验中,可以熟稔驾驭演出市场的游戏规则、观众口味,设计最精彩的戏剧桥段,但唯独缺少了塑造人、揭示人的耐心,缺少了面对艺术的那份精雕细琢的匠心与哲思。越是在快节奏的时代、越是在浮躁的市场环境下,越需要创作者的脚踏实地、回归初心。从在剧本中好好地写人开始,从每一个人物语言的锤炼开始,这是提升小剧场戏剧原创力的必经阶段。
回眸历史,那些中国话剧引以为傲的作品,无不闪耀着思想的光芒、心灵的真实、批评的锐气、创新的激情,这正是今天的话剧创作者们需要用信念坚守的品质。面向未来,我们希望创作者对待艺术、对待戏剧能怀揣敬畏、虔诚的心态,潜心生活、打磨剧本,真正实现有灵魂、有情怀、有温度的诚意表达,真正在触动心灵的精神创造中重焕话剧的艺术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