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版:影视

乡村图景的诗意表达

□郑 伟

在当代中国纪录片的文化版图中,乡村是一个重要的叙事场域。近年来,农村题材纪录片数量呈上升趋势,其中不乏精品力作:无论是探寻隐秘净土、追求精致唯美视觉呈现的“轻氧”纪录片《了不起的村落》,还是注重乡间纪事的纪录电影《乡村里的中国》、电视纪录片《拉林河畔》《天山脚下》,这些作品都以不同的风格与视角,拓展着纪实影像的创新表达。优酷近期上线的5集新媒体纪录片《大地情书》,延续了乡村写作的清新之风,在敬畏自然、感悟生命的叙事中,传递出了一种别致的诗意。

一如片名所示,情愫与意蕴,首先来自黑土地上独有的场景。寒冬的早晨,江面上的采冰人一字排开,奋力开凿的冰钎,与配乐的鼓点完美共振,形成了一曲激情饱满的冰上舞蹈。冰雪、稻田、森林……作为一部地域特征鲜明的纪录片,片中景观式环境与主人公日常相交融,营造了叙事诗般的画面呈现与基调氛围。

《大地情书》所选取的主人公是一群平凡却带有某种典型气质的乡民:祖孙三代采集山货的“跑山人”、制造美味的手艺人、大嗓门的收割冠军、二人转剧团的业余演员等等。纪录片以纪实拍摄的方式,将新鲜且带有质感的人物故事真实自然地铺展开来,也因此充满未知与期待。79岁的老邵是一位即将卸任的鱼把头,打了一辈子渔的他,经验熟稔于心,欣慰之情溢于言表,然而,正是这场准备告别的打渔,却遭遇了他一生中极为罕见的“空窝”,长达1000米的巨网,收网时只捞得几尾鱼。作品成功地捕捉到了这一瞬间,现场气氛因为这戏剧性一幕的出现而发生了微妙变化。偶然的失手,让性格要强的老人压力重重,却又不甘失败。凌晨4点,顶着零下30度的严寒,老邵带领渔工们再次出发,等待他的显然是一次意义非比寻常的挑战。幸运的是,他终于不负众望,满载而归,也为老邵的鱼把头生涯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事实上,不单是老邵,几乎片中所有主人公,都有着劳动的甘苦和收获的快乐。而这背后,更是一颗颗执著且坚韧的内心:大山深处,面对那棵因过于危险被采摘人放弃的树,小范克服困难,攀爬至70米高的顶端,如愿采到了松塔,这是勇敢者的执著;走街串巷的制酱人老赵,在生活的艰难时刻,宁肯将制作失败的20缸酱忍痛倒掉,也没有变卖给乡亲,这是诚信者的执着;二人转剧团的业余演员,大都身患疾病,即便如此,他们的身影依然活跃在病房里、舞台上,这是乐观者的执著。

这部新媒体纪录片在内容呈现方面,多了些宽泛的个性表达,也多了些粗粝与活力。每集两个篇章的《大地情书》,将植根于生活的人物、故事,以及人生的况味,一并呈现了出来。质朴的内容提供了另外一种人生慰藉与生命体验,有力地提升了纪录片的人文品格,也彰显着区域文化的内在魅力。正是因为如此,这封写给大地的情书,不乏真诚和趣味,不乏底蕴和张力,成为一首浓缩了生活与自然、生命与情感的现实诗篇,更是一次有益的创作实践。

农村题材纪录片的兴盛,一方面顺应于中国乡村建设的思潮,一方面也来自创作者对原乡、对乡愁的深层表达,除此之外,间或还有对鲜活内容的追求与营造。而如何真实生动地呈现当代中国乡村,对于观照现实的纪录片来说,是一个需要深入思考、探索的命题,无论何时,凝聚着丰富生活空间及内涵的乡村,都是一片需要持续挖掘的沃土,值得深耕,值得期待。

2020-05-06 □郑 伟 1 1 文艺报 content54552.html 1 乡村图景的诗意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