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春二月,乍暖还寒。庚子鼠年的这个早春,寒得让人心痛。不用说,我指的是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几乎一夜之间白色口罩冰封了华夏大地。好在我们有坚强的领导和英雄的人民,同仇敌忾,万众一心,终于迎来了抗疫胜利的曙光。
正如那句哲言所说: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临。即将驱散阴霾的人们,备加珍惜蓝天上每一缕阳光、每一朵白云。2020年3月6日,中共中央在北京以电视电话会议形式,召开了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是党中央向全国人民作出的郑重承诺,必须如期实现,没有任何退路和弹性。”
为了这个承诺,党中央多次召开脱贫攻坚专题座谈会,而这一次规模最大,范围最广。主题就是坚决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当晚我坐在电视屏幕前,收看《新闻联播》中的会议报道,心潮翻涌,深受鼓舞。因为我正在承担着一项与此有关的写作任务,虽说一度受到疫情的干扰,无法安心坐在书桌前,但很快调整心态,一方面尽己所能协助战“疫”,一方面保质保量潜心写作。看到党中央吹响了总攻的进军号角,不由得使我想起了前不久的闽东之旅……
2019年10月至11月,北方正是深秋时节,黄叶飘零北雁南飞,而在南国八闽沿海一带,却依然山青水秀绿满天涯。连日来,我在有关方面工作人员陪同下,身背简单的采访包,脚踏轻便的运动鞋,走南闯北,下海上山,进村串户,访人问事,每天手机微信计步器上何止万步之遥,虽时感劳累有加,但兴致勃勃,乐此不疲。
这是因为我在参与一项重大的写作工程,完成一次紧要的采访任务。
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中国作协与国务院扶贫办决定共同开展“脱贫攻坚题材报告文学创作工程”,组织一批优秀作家深入第一线,采访写作反映脱贫攻坚题材的报告文学作品。我有幸入选,并受委派前往福建省宁德市深入采访、体验生活、构思写作。在安排好手头工作之后,我立即联系有关省市扶贫办和宣传文化部门动身前去,争取不负重托,以扶贫精神写好扶贫作品。
宁德,俗称闽东,地处福建省东北部,2000年11月撤地设市,下辖一区两市六县和一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土地面积1.34万平方公里,人口352万,背山面海,几乎一半是山区一半是海岸带。这里曾是习近平总书记工作过的地方,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萌发地。上世纪80年代中叶,由于种种原因,这里经济社会发展滞后,人民群众生活困苦,列入全国18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被称为我国东南沿海的“黄金断裂带”。辖区内9个县曾有6个是国家级贫困县,120个乡镇中有52个是省级贫困乡镇,徘徊在温饱线上的农村贫困人口达77.5万人,约占全地区农村人口的三分之一。
那时提起宁德就是五个字:“老、少、边、岛、贫”。1988年至1990年,习近平在此担任地委书记期间,深入调研潜心思考,提出“弱鸟先飞、滴水穿石”的闽东精神,制定了因地制宜的脱贫方针,带领广大干部群众向贫困全面宣战,开启了闽东扶贫开发的创新实践,留下了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如今,30多年过去了,这里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巨大变化,至2019年,全市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贫困村全部实现脱贫,目前正在复查巩固成果,同时经济社会也取得了高速发展的辉煌成就,一个欣欣向荣的新宁德出现在世人面前。
通过基本的案头工作和深入了解,我感到这是一个难能可贵的脱贫攻坚题材,也是一个光荣艰巨的写作任务,必须“深扎”进去认真采访,深刻感悟,精益求精,方能写出一部精品佳作。首要的就是在采访体验上下功夫,真情实感是报告文学的第一要素。为此,我来到宁德之后,在扶贫办配合下深入县乡村镇,得到了许多扶贫开发第一手材料。尤其我来到习近平总书记当年在宁德地委的办公室,感受并体会当年的情景;我沿着他在闽东登山下海“四下基层”的足迹,走访发生了沧桑巨变的山村渔户,收获颇丰。此后我采访了宁德市委书记郭锡文、市长梁伟新,两位年富力强的领导者,继承发扬优良传统和精神财富,带领全市人民不懈奋斗,交上了一份完美的答卷,也使我全景式地认识到“宁德模式”的真谛所在。
独特的地理环境,形成了独特的致贫原因和扶贫工作,一边是交通不便的高山险坡,一边是滩涂连片且多年作为海防前线的沿海地区,也是少数民族畲族的聚居地。这里的人们按照“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的指导思想,因地制宜,精准扶贫,涌现了“赤溪:中国扶贫第一村”“连家船民上岸开始新生活”等等众多先进典型和生动感人的故事,丰富多彩,令人敬佩有加、喜不自胜。新时期的扶贫工作从这里起步,犹如当年井冈山的星星之火,燎原冶炼新中国一样,照亮了华夏贫困地区的山山水水,打造出一个人民幸福安居乐业的新天地。
闽东山高海低,阴晴多变,我白天行走在山海之间,一会儿艳阳高照,一会儿细雨连绵,每到一处,不仅听情况介绍,看扶贫项目和村容村貌,还要找出重点户询问访谈,或者召开小型座谈会。晚上则在住处整理采访记录和手机照片,回味参观场景,考虑第二天行程,常常夜深而人不寐,沉浸在采撷到珍贵素材的兴奋之中。第一阶段采访结束后,我向有关方面做了详细汇报,得到中国作协领导和创研部的高度重视,给予了具体指导与大力支持。《中国作家》杂志社编辑和《文艺报》记者均表示,我再次前往闽东时,他们将专程陪同实地调研体察,最大限度掌握鲜活的素材,为写好作品打下坚实基础。
有人说:一个富有责任心的当代作家,发现了好选题好素材,如同深山药农找到了人参、地质学家勘探出金矿一样,十分振奋。此时此刻的我,就是这样一种状态。整体脱贫奔小康,是我们党对全国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是向全世界减贫事业奉献出的“中国方案”,中国作家应该而且必须投身这场伟大的斗争中去,用手中的笔记录书写讴歌这一人类壮举。我能够参与其间,深感荣幸,决心潜心耕耘,精益求精,写出一部无愧于宁德人民和当今时代的好作品。
今年是脱贫攻坚战最后一年,收官之年又遭遇疫情影响,各项工作任务更重、要求更高。党中央及时召开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彰显了举国上下打好这场硬仗的决心和信心。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指出:“脱贫攻坚不仅要做得好,而且要讲得好。要重点宣传党中央关于脱贫攻坚的决策部署,宣传各地区各部门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工作的新举措好办法,宣传基层扶贫干部的典型事迹和贫困地区人民群众艰苦奋斗的感人故事。”
毫无疑问,这正是我们文学工作者的光荣任务和神圣使命。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最艰巨的任务就是脱贫攻坚。现在到了决战决胜的时候了。宋代文豪苏东坡诗云:“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如今,我们正面临把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绝对贫困问题,历史性地画上句号的伟大时代,应该义无反顾地投入进去。对于那片正在崛起的闽东山水,我会尽心尽责浓墨重彩地去描绘。这里是典型的山海交融,日新月异。是的,山与海的拥抱,定将迸发出旺盛的生命力,奏响震天撼地的交响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