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版:少儿文艺

《狮子爱尔莎》:认识生命的价值

□谭旭东 谢毓洁

法国哲学家卢梭说:“人生而自由,却无往而不在枷锁之中。”对人如此,对动物,尤其是对百兽之王——狮子,这句话也一样成立。《狮子爱尔莎》的第一部《生而自由》以卢梭的名言为题,作者乔伊·亚当森的深意不言而喻。

乔伊·亚当森是一位传奇女性,人们盛赞她是一位野生动物保护者,著名的作家和画家。她的《生而自由》于1960年出版之后,引起了巨大的轰动,已经被翻译成35种语言出版,印数超过100万册,并被好莱坞拍摄成同名电视和电影作品,而且同名电影于当年获得了奥斯卡金像奖。《生而自由》的影响力和感染力由此可见一斑。后来,乔伊·亚当森撰写了《生而自由》的续篇,即《自由生活》和《永远自由》。这三部作品,就是现在的这本《狮子爱尔莎》。

乔伊·亚当森1910年出生于维也纳。1937年,来到非洲的肯尼亚之后,她彻底告别了自己的上流社会生活,选择与荒野和野生动物为伴,在蛮荒的非洲大陆度过余生。她放弃的是许多人毕生追求的目标,她选择的是许多人避之唯恐不及的荒野。她会在万籁俱寂的深夜,留一点时间扪心自问:这么做值得吗?我觉得,乔伊·亚当森用自己杰出的作品,告知了世人荒野的价值,也解答了世人的疑惑。

《狮子爱尔莎》讲述的是乔伊与野生狮子爱尔莎之间真实感人的故事。1956年,在一次狩猎中,乔伊的丈夫乔治·亚当森,一名非洲肯尼亚北部地区的英国狩猎监督官,出于自卫而射杀了一头母狮。这头母狮留下了三只幼崽,于是,乔伊成了她们的“养母”。她们长大后,乔伊将其中两只狮子送到荷兰鹿特丹动物园,留下最小的一只,名叫爱尔莎。与两位姐姐相比,爱尔莎最年幼,身体最单薄,在自然条件下,容易被母狮抛弃并死亡,所以需要更为精心的照料。爱尔莎长大了,和自己的“养父母”建立了深情厚谊。与此同时,她对荒野也流露出强烈又浓厚的兴趣,多次离开乔伊,追逐各种各样的野生动物,迫切地想与自己的同类为伴。

乔伊明白,这是来自荒野的呼唤,也是爱尔莎对自由的渴望。乔伊与丈夫乔治为爱尔莎找到了一处理想的栖息地,将她放归自然。经过人工驯养的爱尔莎,适应了大自然严苛恶劣的环境,找到了称心如意的伴侣,还生下了三只活泼可爱的小狮子,并且将小狮子也带回乔伊身边。于是,乔伊从“养母”荣升为“外祖母”,与爱尔莎和她的孩子们朝夕相伴。爱尔莎因病身亡之后,由于种种缘故,乔伊为小狮子们选择了新的家园,即闻名于世的塞伦盖蒂国家公园。

这部作品之所以令人着迷,首先是因为它为我们呈现的惊异感。这种惊异感,不仅源自动人魂魄的非洲自然景观,而且源自乔伊与狮子之间的真情厚意。无论是非洲的景观,还是乔伊和爱尔莎之间的情谊,都是那么的不同寻常。不夸张地说,乔伊笔下的世界,远远超乎我们的想象。我们生活在钢筋水泥的城市,被工业文明裹挟而行,身体和灵魂早已远离了森林、高山、湖泊、荒漠、平原和野生动物,当乔伊以白描的笔法,为我们展现真实的荒野和野生动物时,我们的心灵不禁为之震撼。那种原始的风情风貌,野生动物们的生存与繁育,震撼人心的野生动物大迁徙……凡此种种,让我们看见了另外一个世界,一个远离工业文明的喧嚣和浮华的世界,一个充满野性和蛮荒之意的非洲,一个无比雄浑壮美的所在。

再者,乔伊与野生狮子之间的故事又是如此感人至深。在乔伊忠实地记录她与狮子的故事之前,我们从未想过,人类能和野生动物,甚至和作为百兽之王的狮子,建立起如此真切动人的情谊。我们以为狮子是凶猛残暴的,是嗜杀成性的野兽,是人类不共戴天的敌人。然而,乔伊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我们,这些都是人类的偏见。幼时的爱尔莎和姐姐们来到乔伊身边时,就像三只憨态可掬的小猫咪,每一只都个性十足,对人类非常友善;与乔伊朝夕相处时,爱尔莎学会了收缩爪子,控制自己的力量,以防无意中伤害乔伊;回归荒野之后,爱尔莎也未曾改变对乔伊的友好,当乔伊来到她的放生地时,她会亲热地问候乔伊,与乔伊一起漫步荒野。须知,此时的爱尔莎已经能够独立捕杀成年的水牛,倘若她没有对乔伊的深情厚谊,怎能与乔伊相互依偎,坐看夕阳西下?正是源于对乔伊的信任,爱尔莎才会在产崽之后,把三只小狮子也带到乔伊身旁,鼓励他们和乔伊玩耍。其中的一只小狮子杰斯珀,和妈妈爱尔莎一样,与乔伊相亲相爱,并在妈妈死后,充当了乔伊和其他小狮子之间的情感纽带。妈妈爱尔莎死后,小狮子们饱经磨难:被其他狮群驱逐,被迫离开栖息地,为了觅食而袭击非洲部落村庄,被部落居民围捕;在前往塞伦盖蒂国家公园时,忍受烈日暴晒和高原的寒冷,困在笼子中动弹不得。然而,杰斯珀一如既往地信赖乔伊,用他自己特有的问候方式——背对着乔伊,让乔伊爱抚自己。正如乔伊所言,狮子是百兽之王,即使身处困境也不绝望,始终对自由充满渴望。

这种对自由的渴望,是本书最引人入胜之处。作者将自己的这三部分书稿,分别命名为《生而自由》《自由生活》和《永远自由》,也许正是因为,在与爱尔莎和她的孩子们朝夕相处时,她看到了自由的价值和意义。爱尔莎原本可以像自己的姐姐一样,被乔伊送往欧洲的动物园,在那儿无忧无虑地生活,然而当她成年之后,宁可放弃乔伊为她准备好的食物和水,选择回归荒野。她是生而自由的狮子,她的家园是非洲广袤无边的土地,她的朋友和爱人是野生狮子。尽管为了获得自由的生活,她要忍受饥饿和孤独,付出被狮群攻击的代价。在《自由生活》中,我们多次看到,为了保护自己的领地,爱尔莎被凶猛的狮子攻击,伤痕累累、血流如注,然而每一次她都英勇地迎击对手。也许,正是这种来之不易的自由,更需要勇猛的捍卫。在《永远自由》中,我们再次看到了狮子对自由的渴望。乔伊选择非洲的塞伦盖蒂,作为爱尔莎孩子们的放生地。塞伦盖蒂是野生狮子的天堂,狮子在这儿可以自由自在地生活。爱尔莎的孩子们来到塞伦盖蒂之后,很快就适应了这里的环境,找到了山谷间最隐秘的栖身之处,饥饿时甚至能从花豹口中抢夺食物。由于种种原因,乔伊后来未能在塞伦盖蒂再次发现小狮子们的踪影,然而她相信狮子们永远自由了。

翻译这部作品之前,孤陋寡闻的我不知道乔伊是谁,对野生狮子爱尔莎也只是略有所闻而已。译完这部作品之后我才知道,在非洲大陆上曾经有这么一位伟大的女性。乔伊是那么无私,将自己的爱与热情,奉献给这片土地,以及这片土地上生活的野生动物。倘若没有她,也就没有爱尔莎的故事,更不会有小狮子的诞生与成长。乔伊是那么勇敢,为了爱尔莎和她的孩子们,她在野外露营,多次生死悬于一线,和暴躁的犀牛迎面相遇,与食人狮近在咫尺。然而,我从未在文字中读出丝毫的后怕和悔意。她也有恐惧的时候,倒不是因为自己置身险境,而是担忧着爱尔莎和小狮子们的安危。乔伊与野生动物平等相处,能理解并尊重它们的行为和想法。在她的笔下,爱尔莎、爱尔莎的孩子们、非洲岩蹄兔帕蒂等,他们都和人类一样有个性、有感情,也有头脑,更像是善解人意的朋友。人们盛赞乔伊是野生动物保护者、作家和画家,而我觉得她也是一名博物学家。举例来说,我在翻译的过程中,起初见到与羚羊相关的单词时,总是不假思索地翻译成羚羊。随着翻译的深入,我才发现非洲的羚羊种类众多。有普通的小羚羊、非洲瞪羚、汤氏瞪羚、葛氏瞪羚、转角牛羚、黑尾牛羚、捻角羚、犬羚等等,不一而足。如果都翻译成羚羊,岂不是辜负了作者的博学多识?

乔伊于20世纪80年代离世,如今,她的故居、她与爱尔莎朝夕相处的营地、她倾尽全力所建的野生动物保护地,都成了人们竞相参观的地点。人们用各种方式表达对她的怀念和敬仰之情:她的作品被反复再版,画作被肯尼亚国家博物馆珍藏。翻译这部作品将近尾声时,我们不由得想起了2014年在巴西举行的足球世界杯大赛。当赛事进行得如火如荼时,网上也出现了一段火热的视频:一位男性西装革履,与几头狮子争抢足球,上演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足球赛。那个视频让人不由得心生感慨:乔伊的事业前无古人,然而后有来者。她对荒野的热爱,她对自由的推崇,她对野生动物的热爱,历久而弥新。

更值得一提的是,我国最早关于乔伊·亚当森著作的译本出版于1980年,即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的《野生的爱尔莎》,之后是1982年气象出版社和地质出版社出版的《我的朋友猎豹皮芭》和《爱尔莎重返自然》,在1985年至2018年间,农村读物出版社、北京出版社、京华出版社、凤凰出版社、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北京少年儿童出版社等都相继出版和再版了她的作品。不过,可能由于版权的问题,也可能是翻译难度的问题,这些译作一部分是选译,一部分是改写,均未能将《生而自由》所含三部作品完整翻译。值得一提的是,从《狮子爱尔莎》中节选的小故事《小狮子爱尔莎》被收入人教版、冀教版、语文社A版和S版等多种小学语文教材,因此,虽然《狮子爱尔莎》的全貌并未展现,很多读者仍对“狮子爱尔莎”这个形象念念不忘。

近几年随着国外自然文学译介和研究被关注,国内出版社推出了多部自然文学作品,“荒野”再次成为读者关注的一个主题,“动物小说”和“自然文学”成为儿童读者最喜爱的读物之一类,也说明社会对自然的认识在进一步加深。在北京大学出版社的支持下,《狮子爱尔莎》的全貌得以呈现,于是这部在欧美畅销了60年的自然文学经典终于完整地来到了中国读者面前。我相信,它不仅让我们重新认识了荒野,也重新认识到了所有生命的价值。

2020-06-05 □谭旭东 谢毓洁 1 1 文艺报 content54989.html 1 《狮子爱尔莎》:认识生命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