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版:副刊

“岢岚是个好地方”

□哲 夫

岢岚县境内的荷叶坪

把中国扶贫放在全球语境下你会有惊人的发现。

——题 记

一存 在

解放语出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安石榴》:“十月中,以蒲藳裹而缠之;二月初乃解放。”《三国志·魏志·赵俨传》:“俨既囚之,乃表府解放……”宋代文天祥《罗融斋墓志铭》:“有生馈禽鱼,必解放之。”元代贯云石《清江引·惜别》曲:“闲来唱会《清江引》,解放愁和闷。”明代吴承恩《西游记》:“他却一一从头唱名搜检,都要解放衣襟……”康有为的《大同书》戊部第七章:“囚奴者,刑禁者,先行解放,此为据乱。”闻一多的《死水·你看》:“你看春风解放了冰锁的寒溪……”诸如此类多多,兼及物质与精神,或二者的综合。

1818年5月5日出生于德国特里尔小镇的马克思,因为赋予了“解放”以耀眼的思想光芒,25岁便不得不离开德国,带着妻子颠沛流离于欧洲多个国家,他说:“哲学把无产阶级当作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无产阶级也把哲学当作自己的精神武器;思想的闪电一旦彻底集中这块朴素的人民园地,德国人就会解放成为人。”

1937年4月24日《解放》周刊在延安创刊,毛泽东在《解放》周刊发表有《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进攻的方针、办法与前途》《为动员一切力量争取抗战胜利而斗争》《论持久战》等重要著作。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全中国、解放天下受苦人、解放西藏农奴、解放牌汽车等等,在历史进程中“解放”二字,始终伴随着新中国的发展脚步。

1948年4月4日,农历戊子年乙卯月己未时,毛泽东主席与周恩来、任弼时等中央领导同志在前往西柏坡途中,在烧炭山上,毛主席还顺便向山上的老农借了一个火点起一支香烟,吞云吐雾,并与老农聊了几句天,然后才踏着夕阳的余晖走下山,去岢岚县住宿。

岢岚县在烧炭山脚下,地处晋西北黄土高原中部,管涔山西北麓,位于山西省忻州市西南部,县南与吕梁市为邻,北依五寨、河曲,南靠兴县、岚县,东邻宁武、静乐,西与保德相连。面积1984平方公里,现辖2镇10乡,人口8.6万,县政府驻岚漪镇。岢岚县地势东南高,西北低,东部山地以岢岚山主峰荷叶坪为最高,海拔2784米,山上森林茂密,植被良好。西南部为烧炭山,山上牧草繁茂,宜于放牧。西部与西北部为黄土丘陵区,水土流失严重。中部沿岚漪河两岸形成带状平川区。全县山地为1140平方公里,丘陵为799平方公里,平原为45平方公里。岢岚有全国三大卫星发射中心之一的太原卫星发射中心,但许多人以为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在太原,根本不知道在岢岚,更不知道岢岚还是个历史悠久的县。岢岚早在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定居,从殷商起各族政权即在此治所管辖,还是拱卫太原的重要屏障要塞,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

毛泽东在岢岚路居期间,还顺便接见了参加岢岚三级干部会议的全体与会人员,并留下“岢岚是个好地方”的深情赞语,然后才去了西柏坡。翌年毛泽东便叼着那支从烧炭山老农烟锅里借火点燃的冒着丝丝缕缕青烟的香烟,赴京赶考去了。

时过多年,我和岢岚县扶贫办年轻英俊的赵利生主任,和具有一派斯文气象的康利生,循着毛主席的足迹登上了烧炭山,我们三人也在山上学样抽了一支烟,只是遍寻不见一个老农,老农们都整村易地搬迁了。无处借火只好自来火点燃,相对吞云吐雾,吐出的烟絮,即刻被劲疾的山风撕碎,涂抹到如火如荼浓烈的烧炭山秋色的画卷之中。

就在不远处,山风催动耸立于岭头峰顶的风力发电管线,这些风力发电的样子,远看也就是一支支竖起的细细香烟,如同一株株缭乱的三叶草的叶片。走近了细看却让人心惊,这些银灰色的香烟,竟是一枝枝粗可几人怀抱的巨无霸雪茄,支支高耸入云天,棵棵都烟望雾视,叶片呼风唤电。这等巨无霸的风力发电和龙鳞般的光伏晶体,在岢岚县许多地方蔚然已成洋洋大观,很是让我们感叹了一回。

“毛主席在我们岢岚县老百姓的心里是一个神一样的存在,”赵利生操着浓浓的岢岚话感慨地说,“就在我们站的这个地方,毛主席向一位农民借了个火,还聊了几句天。那时的烧炭山,种得有不少田地。1948年4月4日,毛泽东与周恩来、任弼时等中央领导同志在前往西柏坡途中路经岢岚,是从兴县那边一路走过来的……”

这里是黄土高原之上的土石山区,人类的记忆,顽强如同深埋黄土之中的石头。举凡露头的石头都有根,我曾看到过太行山一座石头凿出来的碾盘,它的根连着太行山,不打碎了寻常是搬不走的。

在来烧炭山的路上,我们先去了赵家洼。赵家洼是岢岚县的一个村庄,这个村庄全是25度以上的坡地,全村人只有一口井,种地和吃水都困难,属于典型的“一方水土养不好一方人”的地方。县里果断决策,赵家洼整村搬迁,但大家都捏着一把汗,怕有人说三道四。

这时候中央来了个人。这个人来赵家洼走村串户访贫问苦。赵利生声情并茂地说:就像走亲戚一样,走进刘福有家里。刘福有两口子已70多岁,92岁的老母亲与他们生活在一起,5个孩子成家后都进城打工去了。刘福有喊着向92岁的老母亲介绍来人,老母亲耳朵背,听不清儿子的话,也不明白新称谓,反问:谁?谁?刘福有情急之下,只好大声吼喊:“就和毛主席一样!”刘福有92岁的老母亲听了,老眼里刹时间云烟滚滚,蓦地睁开来,满脸核桃皮似的皱纹顿时舒展,咧开没牙的、露出红红牙床的嘴巴,笑成了一朵花,握住来人的手亲热得半晌不肯松开……这就是人类生命记忆被时光凿刻的顽强,由此及彼的被点燃之后,会即刻照亮衰弱的生理机能。

赵利生笑着这样解释:“不是事先安排的,就是自然而然的,92岁一个耳聋眼花的老人,你不和她说,就和毛主席一样,她是真的弄不懂,她活在过去的岁月里。但刘福有无意中说了一句真心话,在岢岚人的心里,总书记就是和毛主席一个样。这话应该说没有错,我觉得在为人民服务这个问题上,前后就应该是一样的,你说是不是?还有就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访贫问苦,在我们赵家洼村停留的时间是最长的……”

科学日新月异,地球已经小成了一个村子,在茫茫宇宙间,迄今为止,我们只有这一个地球。中国再大也不过是地球村里的一亩三分地,村子里的风水坏了,邻里都会受害,所以保护这个村子的生态环境就是保护中国的一亩三分地。光靠一个人不成,得抱团取暖,不光要为中国的老百姓服务,还要为地球村所有的人类服务。这也是马克思恩格斯的共同理想和共同表述,他们说:“只有在共同体中,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发展其才能的手段,也就是说,只有在共同体中才可能有个人自由。”

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被写入了中国共产党章程。十九大报告定义并表述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还有扶贫,细细想来,把扶贫放在人类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和全球化的语境下来认知,方知扶贫这个思路很不简单,与生态环境保护和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两个思路,是互为连带、相辅相成,具有同一密切因果,是一步深思熟虑的大棋。具体内容待我在后边的章节里细说。无疑这是走出历史循环的又一个要紧关节。过后,我专门就此填了一首《定风波》的新韵,题为《地球独秀在宇宙》,从春秋四季的循环往复说起:

先扫梧桐帚上秋,后撩桃李入溪沟。

云货琳琅风捡漏,杨柳,青铜锈绿耍吴钩。

鼎食钟鸣全宇宙,独秀,航勘未见类星球。

何必动辄披甲胄,参透,天人合体护风流。

二记 忆

类人猿向人类进化的过程是一级接一级渐进式发展的,人类历史的持续性,也是由一个一个具体的人,一代接一代,渐进式书写的过程。景感生态的人,也即物质的人,本身是有局限性的,更何况,还有特定的历史阶段的必然性,所以,人类历史经常会出现大同小异的甚至雷同的故事,雷同的场面。但雷同的只是情节和主旨,故事照样生动,因为时间、人物、细节已经有所不同,历史因此得以常新。

岢岚是个老区,刘福有92岁的老母亲年轻时,耳熟能详的大约只有一个名字,所以当她听到这个名字时,记忆即刻被点亮了。毛泽东是从南湖舫船、从八年抗战、从大生产、从重庆谈判、从三年解放战争、从延安去西柏坡,从烧炭山走去岢岚,老母亲焉能不晓?

1949年3月23日是个历史性的日子,中共中央从西柏坡起程前往北平时,毛泽东风趣地对大家说:“今天是进京的日子,不睡觉也高兴呀。今天是进京‘赶考’嘛。进京‘赶考’去,精神不好怎么行呀?”周恩来也说:“我们应该都能考试及格,不要退回来。”毛泽东说:“退回来就失败了。我们绝不当李自成,我们都希望考个好成绩。”

时过多年,一个名叫梁家河的村来了一个北京插队青年,他爸是富平县人,距离延安不到300公里。他在梁家河待了7年又赶考进了京。他吃过农村的苦,深知穷山恶水的可怕。2015年10月21日,他在伦敦金融城市长晚宴上的演讲中提到,“我不到16岁就从北京来到了中国陕北的一个小村子当农民,在那里度过了7年青春时光……年轻的我,在当年陕北贫瘠的黄土地上,不断思考着‘生存还是毁灭’的问题,最后我立下为祖国、为人民奉献自己的信念。”2016年7月1日他又意味深长地对人们说:“这场考试还没有结束,还在继续。今天,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所作的一切工作,就是这场考试的继续。”

以上这两个细节我曾在《大地上的风景》一文中写到过,在这里重提,是想告诉人们,物换星移,时代已经不同,人物已经更迭,但有一个根本的考题没有变,那就是我在开篇所说的两个字:解放。

没有土地,就没有人类文明,这话听起来不错,但在今天却有些过时。我和赵利生、康利生都不同程度地讨论过这个问题。我的观点是:土地生长五谷,没有土地就没有农耕文明,但现在已经进入了现代化工业时代,小农经济显然是不适应时代发展了,所以,扶贫的更深一层含意,不仅是让农民脱贫,让农民进城,还有从土地的无所不在的束缚中把农民解脱出来。

“我就是个农民!”赵利生说,“家里世代务农,要不是考上个五寨师范,现在还在家里务农呢!我们这里的学生,最想上的就是五寨师范,因为毕业国家包分配,考上五寨师范意味着命运就此改变,可以当老师月月领国家的工资了,当时,是农村人梦寐以求的!”

似乎,无论是打土豪分田地,还是扶贫,以及上五寨师范,都与土地有扯不脱的瓜葛。一方面说农民离不开土地,而现实的表达则是土地意味着贫穷。过去是科举,现在考大学,上五寨师范,从工、从商、从政,成为农民的梦想,目的没有变,共识很明确,从土地的束缚和贫穷中把自己先解放出来,改变个人以及家族的命运。时至今日谁也休想再把农民束缚在土地上了。城里人瞄住了村里的土地,开始往村里跑。这种现象被称之为第二次土地解放或是城乡大换防。

“事实已经是了!”康利生说,这个县职高的副校长也是五寨师范的毕业生,“好多村里的青壮年都另谋生路,大多数都进城打工,逢年过节,回来瞄上一两眼就又走了,留守的都是老弱病残……”

我们聊的时候,傍山依势的赵家洼村,除村中最好几间房留做历史见证,其余的房屋已拆掉复垦,种了各种药材。

我问他村里有没有明清或是民国的建筑?赵利生笑了:“要有明清民国建筑还能拆?都是烂得不能再烂的烂房房,真要是不拆,维修个样样得花好多钱的,还得跟省里要,拆了省心,但也可惜……”

距赵家洼村不远的宋家沟村,如今青砖灰瓦,木屋黄墙,整修一新,扮演和替补了本该由赵家洼承担的角色,俨然成了岢岚县的一个热门景点。宋家沟中心村和乡党委所在地,是去宋长城景区的必经之地,也是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岢岚县访贫问苦的第二站。宋家沟也因此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小山村,变成了一个人人皆知的红火地方,不仅提前完成了周边14个村145户256人的易地扶贫搬迁建设安置,还乘机加强生态建设,利用毗邻宋长城景区和荷叶坪原始次生森林旅游景区的优势,大力发展旅游,2018年成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2019年又跻身于中国美丽休闲乡村。接踵而来的变化是外地务工人员回来务工了,旅游季节通过摆摊位、农家乐赚钱。多地游客海海的,2018年第一届宋家沟乡村旅游季活动累计接待游客20余万人次。2019年6月21日,截至下午5点就已接待游客22000余人次。仅四天,全村就收入32万元。我去时,露天大屏幕正在播放实况,那个因在梁家河插队7年而饱尝并深知农民疾苦的人,面对他的农民兄弟淳朴的面容深情款款发出这样的号召:和党中央一起,撸起袖子加油干!

我有《相见欢》新韵两首合成一迭《较个中国真》词曰:

路居馆里哪人,日如轮。

今又情真、都暖岢岚春。

远又近,显还隐,是脱贫。

撸起袖儿、千线一根针。

不均人患堪惊,岂能轻。

较一个真、还上欠的情。

富贵冷,暖生境,共枯荣。

过猛繁奢、犹怕毁农耕。

三岢 岚

农耕一词最早出于何典?不清楚,但约定俗成的原始农耕是以半坡遗址和河姆渡遗址为例的,先猎而后耕,成为一种共识。考古材料显示,黄河流域多为原始农业遗址,这些遗址都在公元前6000年至前5000年,属氏族公社阶段,距今七八千年。《白虎通》书分析颇有意趣:“古之人民皆食禽兽肉,至于神农,人民众多,禽兽不足,于是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作,神而化之,使民宜之,故谓之神农也。”《周易》称三皇之一的伏羲氏为“庖牺氏”,唐代史学家司马贞统而概之:“结网罟以教佃渔,故曰宓牺氏,养牺牲以庖厨,故曰庖牺。”把驯化禽畜放养鱼鳖以适庖厨者的功劳悉归于伏羲。“神农氏作,斲木为耜,揉木为耒,耒耨之利,以教天下。”《拾遗记》则不顾《周易》的人话,干脆就神话伺候:“时有丹雀衔五穗禾,其坠地者,帝乃拾之,以植于田,食者老而不死。”

佐证是全球的农学界几乎都认为粟的种植是中国人的首创,半坡遗址即发现了窖藏和罐藏的粟,早在新石器时代中国粟就传到日本、朝鲜、阿拉伯、小亚细亚、俄国等国家和周边地区。半坡氏族的猪绝大部分是在幼小时宰杀掉的,大汶口时期宰杀的猪则多为成年母猪,数量也很大。这说明了古代传说并非空穴来风。

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是中华民族古代两种不同文明,它们在相当一段时间是并存不悖且是互补的,迄今为止在有些地方仍然可以见到并存的华彩片段,这一点在岢岚县就表现得十分明显和突出。

我来时,岢岚刚刚开罢脱贫攻坚表彰会,受表彰的脱贫人员大多都是养殖专业户,养羊的、养牛的、养驴的、养猪的、养鸡的,还有养骆驼的,占多数。走到野地里随处可见牛羊在山坡云朵一样游逛着吃草。我问赵利生:“全国各地退耕还林,封山禁牧,要求圈养牛羊,岢岚怎么还在放牧?”赵利生侃侃而谈,“岢岚县素有‘骑在羊背上的县’的美称,养羊是岢岚的支柱产业。岢岚县面积1984平方公里,现在加上流动人口也不过8万人,可以说是地大人少。主要有岚漪河、东川、南川、北川几条支流,属于黄河水系,牛羊有喝。草坡现存有138万亩,年产草量50万吨,载畜量31万只羊单位,牛羊有的吃。岢岚柏籽羊肉全国有名,岢岚绒山羊,产绒量高、肉质鲜美。县上也考虑过圈养,可因地制宜这么一考虑,觉得不能简单地一刀切,就折中:夏秋草木旺发在山上放牧,初春和冬天圈养!”

早在石器时代岢岚就有人类定居,从殷商起,各族政权即在此更迭。龙山文化遗址,春秋、汉、晋、北齐、唐代遗址,摇曳多姿。现存岢岚县城为后汉刘知远所筑,已有2200多年历史。北宋文学家欧阳修任枢密院副使时,曾几次来岢岚巡查,这个出生于今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的北宋人乍见僻处边塞深处蜿蜒团伏的岢岚城墙,便被其流云般不修边幅、丘陵似沉雄坚实、峰峦如若的高大、天荒地老的沧桑野旷夺了眼球和心魄。经过一番浏览、观赏、品鉴、考据、思考而后,曾为时人的北宋欧阳修,如推理欧公文字之今人我,情不自禁,一改寻常为文的洋洋华彩,不惜以记流水账的直白,不事铺张,以时间、地点、朝代、年月、尺寸、数字行文,凿凿据实,历历记载,从中宣说出一个字里行间看不见的惊叹:噫吁兮岢岚,一座沉雄出奇、巍峨罕匹、形如战舰、经历代增广修筑的边塞高古之城!

他在撰写《修岢岚城疏》一文时,不厌其烦流水记之曰:神宗元丰八年(1084年),知州贺绍庆“于城东增广2里”。明洪武七年(1374年),镇西卫指挥使张兴将全城包砖,“周围7里,城高3丈8尺”,城形如舟。城楼12座,上有旗杆、垛口。城门高大出奇,四门都有瓮城,城外有一条宽5丈、深2丈的护城河。东、西、北门外各有吊桥一座,城外4关2堡。现仍存北、东、南3座城门瓮城和大部分残垣断壁,高大的城门实属国内少有。城“周围5里”建制,建有防御体系,其格调与西安古城相仿佛,只是规制格式缩微一些而已。

“我们岢岚城的地形地貌就像一只船的样子!”康利生慢悠悠地说。战国时赵武灵王在此修筑了长城,隋文帝沿用北齐长城旧迹以筑隋长城,后宋太宗太平兴国五年(980年)在北齐和隋之基础上,又修筑现在岢岚境内现存的宋长城。长期以来学界认为宋朝没有修筑过长城,考察得知岢岚境内现存从县城东山至王家岔乡有30公里大部分保存较好的宋长城,附近散落有大量宋朝瓷片,有的地段还发现有使用火器的炮台。这一发现极具学术价值,填补了中国长城史上的空白。岢岚古城文旅项目正在施工,已经扬帆起航驰向远方。

“于是怪事出现了。这几年,时常半夜三更的一辆车驰来,在东城门停下,车上下来一个人,小车撇下这个人绝尘而去。这个人包裹得严严实实的,按亮手电就上了城墙。有时候是春天,有时候是夏天,有时候是秋天,有时候是冬天。一年四季,经常如此,有时候早,有时候晚,而且前后已经好几年了,许多人都看到过他。春天夏天秋天还好,可以在城墙上看看风月,赏赏夜景,也还说得过去。可是大冬天他也这样,风卷着雪花呼呼的刮,吹得人眼都睁不开,冻得人迈不开步子。可这人一点不在乎,在城墙上走走停停,东看看,西摸摸,站一会儿,蹲一会儿,还使劲儿抠什么,还不时掏出一个小本子往上记什么。你说怪不怪?从东门到西门得走一个多小时,好不容易挨到了西门,人也差不多快冻僵了,这才哆哆嗦嗦地下了城墙……”

说这番话的人是我新认识的忻州电视台的一位朋友,他使用的是职业化的镜头语言,说完之后,呵呵地笑,让我猜这人是谁?我说猜不出,他抚掌大笑揭穿谜底:“还能有谁?除了这个县的县委书记谁还会关心这座古城的复建质量?质量差一点点也不依不饶的……”

我求证赵利生,他说:“白天施工,去了碍事,还扎眼,人家还得陪你,晚上没人,想看啥看啥,想咋看咋看,方便。一个岢岚就够书记忙的,还是忻州市常委,太忙了,白天根本也没时间,只好晚上去。也不是一回两回,大家也都知道。发现问题就批评,就要人家返工,一点也不客气。在岢岚县干了8年,一砖一石,一草一木,都如同他自己的孩娃,打断骨头连着筋,任何差错都能让他牵肝动肺!”

岢岚城依沟洼地势而筑,中间宽而两头狭长,其形如舟,载沉载浮,环山如凝固的浪头,扑扑簌簌,憋住了欧阳修的一声清呼。如今颓败,残垣断壁,仍然可辨北、东、南3座城门以及瓮城所在。城门楼子和城中央的钟鼓楼基本已经恢复。想当年,欧公闻鸡啼之声,而应晨钟之响,听马嘶人起,打理巡务。夕时鸦噪,暮鼓起处,牛羊从四山下来,哞哞咩咩之声从四座城门洞里,络绎不绝地流入黄昏。我假装自己就是当年的欧阳修,在城中巡察,见城门洞底部,多为清一色斑驳石条,历千年沧桑而弥坚,当为旧物。

我发现,因地形地物缘故,岢岚城墙残存的华彩片段,并不能被历朝历代的法理人情所约束或一刀切齐,而如同一个喝醉酒的率真的本地汉子,远离人文束缚,在野天野地里,踉踉跄跄歪斜行走,使之更接近于自然的烂漫、天地的原趣,一派没遮拦的法天贵真。记载有说在明洪武七年(1374年)镇西卫指挥使张兴将全城包砖,但从遗存的片段看,似乎只是几座城门洞包了砖,其他城墙部分还是祼着。或是包砖之后,城砖被荒蛮年代和不断更新观念的老百姓悉数拆了去盖猪圈羊舍?也未可知,姑且置疑。岢岚城墙修复也循魏晋风骨,只限于四城门楼子旧制还原,大部分残存城墙片段,也都原汁原味撂在原地不动,该是牛大还是牛大,该是羊小还是羊小,不乱原来的牛羊阵仗,只围拦起来而已。便连过去城墙上被穷人掏挖借居的窑洞也原汁原味,只是泥填了而已,灰抹的痕迹历历在目,并不曾刻意粉饰。

“这是真实的面貌!”康利生不无赞许,“过去城里的人们不懂这是文物,过去家里的孩娃任性使气时会说,不和你们住了,我到城墙掏个洞洞自己住去呀!现在住不成了。过去有好多人在城墙上掏窑洞住,竟然还有人在城墙上盖了一座二层小楼。为让这些住户从城墙搬走,县上费了牛大劲,讨价还价就是不走,书记也拿他们没法!”

“书记的确是个好书记!”赵利生感叹,“我在县委宣传部10年,去信访局干了不到一年半,根本没想到能提拔重用我,没想到,事先没和我说就宣布我当扶贫办主任,我一听心里嗡的一下头就大了,赶紧找他辞官,可他说,不能辞,就看中你了。那时我对人家都不大了解,你说他咋就看上我了?”

赵利生这么说时,正好路过他老家的一个集中安置点阳坪村,在四合小院式的搬迁新村,恰好遇上两个同村人。眼瞅着赵利生在我面前,在两个古稀老人面前,刹那间,活脱脱,由县扶贫办主任,变回邻居家的孝顺孩子,改回地道的乡音亲热与之啦呱,手挽着老人回家。两个老人手里拎着两个透明的塑料袋,一眼就可以看得明白,一个装着生鸡蛋,一个装着熟鸡腿。过去,我只见过村里人挎个篮子到城里卖自家鸡下的鸡蛋以换油盐调料,如今反过个儿,不光住在城里,买城里的鸡蛋,还吃起城里人的鸡腿来啦?房间不大,但设施一应俱全。眉开眼笑的两个老人又端茶,又拿烟,又剥水果,不离左右,追撵着赵利生一口一个“利利”的乱叫,还非要留我们吃饭,亲热得就好像他俩是赵利生的爹妈。

赵利生是个苦孩子,12岁就失去父亲,靠天天给学校打扫卫生勤工俭学才侥幸完成学业,比农村中同龄人更深更早就懂得了贫穷的可怕和生活的艰辛。但这些并没有使他忧郁和沉默,而是更加坚实了他的信念。他指点着几个地方,讲述他儿年的趣事,山风撕扯他的头发,想让他住口。可他还是说出了真心话:“我就是个农民,农民子弟给农民做事,要上对得起天地时令,下对得起父老乡亲。”

(节选自哲夫报告文学《爱的礼物》,即将由作家出版社出版)

2020-06-17 □哲 夫 1 1 文艺报 content55167.html 1 “岢岚是个好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