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时期,一批报告文学作家逆行武汉进行采访,体现出作家的责任感与担当意识。河北作家李春雷就在其中,短短30多天时间里,他完成了18篇报告文学的创作,对一个作家来说殊为不易。李春雷的这些抗疫作品,不仅具有报告文学的真实性、即时性,更在艺术风格上独具特色,辨识度极高。
李春雷博览群书,喜好研究历史和古文,这或许是形成他语言诗意美的原因。很多报告文学容易写成事件和数据的堆积,有报告而缺乏文学性。但在李春雷这里,不管是宏大的题材还是沉重的题材,他都能赋予散文诗般的意境,以诗意的笔触去轻轻触摸、温馨关怀,充满着体恤和关心、理解和融入、真诚和真情。抗疫是一场看不见硝烟的战场,病房里有对病情的恐惧,有对亲人的挂念,有对生命逝去的伤痛,有在灾难面前命运难以把握的无奈,有眼泪和悲伤,更有医护人员不计报酬、无论生死的英勇和慷慨,李春雷的诗意美消解了由沉重带来的心理不适感,用娓娓道来的方式让人进入人物在特殊时期跌宕起伏的心路历程,曲径通幽。
比如《哭笑天使》,开篇第一句就引用了宋玉《风赋》里的一句话:“风,起于青萍之末”。在诗意中展开描述:“武汉的呼吸道流行病风潮,总是从每年10月底开始,到次年4月谢幕,春节前后是高点。但是2019年却有些奇怪:整个11月,冷冷清清,直到12月中旬,才进入熙熙攘攘。作为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呼吸科主任,张继先心底纳闷呢。暖冬?还是别的原因?”以此引出张继先的人生故事。李春雷用如诗的语言写了这个女医生、女科室主任的各种“哭”:对抗压力时的哭、为无法收治病人无奈的哭、为去世病人悔恨而哭、为耄耋老人哀怜而哭、为缺少防护用品急得直哭、为不配合治疗的病人气得直哭、为自己的疲惫而哭、为心疼同事而哭……一个个看似平常的“哭”,被他写得摇曳生姿,让人感叹、唏嘘、心疼、敬佩。
此外,李春雷善于用短句,在一些描写上善于使用反问、选择、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娴熟地掌握语句的长短节奏,尤其是四字叠词的使用,如在《男护士》一文中,男护士张明轩是一个爱生活懂浪漫的“90后”小伙子,但毕竟是年轻人,也有胆怯的时候。他描写男护士张明轩为患者输液或采血穿刺的一幕:“张明轩摸摸索索,试试探探,正要进针,不放心,再次用手探摸,进针位置竟然是自己的左手。天啊,他不由得倒吸一口凉气。”这样的描写,聚起作品中的整体氛围,又如音乐般自然流淌,语言简洁、凝练、精准,言有尽而意无穷。
在《铁人张定宇》中,李春雷选取了2019年12月30日武汉市疾控中心相关人员来到金银潭医院的场景。他们反馈,已经收治的7名患者的检测结果显示,所有已知病原微生物均为阴性。此时,他描写了张定宇和专家们的一场对话,突出了情况的危急以及张定宇的当机立断。这一切犹如电影镜头,让读者产生身临其境之感。接着,作家又以时间推进为节奏,用了一系列时间用语:马上、当天下午5时、三个小时后、第二天清晨、当晚、1月1日早晨8时、1月10日、1月12日……时间上的推进、跳跃,犹如电影蒙太奇的手法,让一个个紧张的画面还原、叠加,让人产生身临其境之感。这样的描写让读者充分认识了张定宇这个有责任、有担当、有情怀的优秀院长形象。大疫面前,他更是提前筹谋,拯救了无数重症患者。而他本人又是一个身患渐冻症的特殊病人,生命已经进入倒计时,他在有限的生命里想到的不是自己怎么去享受生活,而是以钢铁的意志,和时间赛跑、和生命赛跑,用自己的生命来拯救武汉。
李春雷作品中文学性的建立,藏着作家对世界、情感及人世的不同理解,也藏着作家的艺术质地和修养。他为我们塑造了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抗疫英雄形象,呈现了一种阔大的、报告文学文体多样性写作的美学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