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版:艺谭

嘉宾评点

听了柳斌杰署长的演讲触动很大,对“血脉”两个字印象尤其深刻。署长是学术型领导,他讲的问题和结论还需要我们很好地消化。

就古籍来说,古籍是要为现代人服务的,既需要有非常深入的研究,更需要抓住古籍的魂,深入浅出地进行表达,把这些思想灌输给我们广大的人民群众,使大众能够接受这样一些思想,这是非常重要的。如果研究一个问题只有几个人能听得懂,那我们做这项工作就没有什么意义了。

朱 兵(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文化室主任):

怎么全面认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柳先生讲不仅要看到优秀的部分,也要认识到不足的地方,其中就有与我们现代文明社会不一致的地方,比如法治的问题,人权的问题。我非常赞同这个观点,否则我们无法融入这个世界。

怎么跟现代的文明相结合?全国人大对推动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制度作出了巨大努力,制定出台了《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这是非常重要的一部法,非常了不起的进步。在法治上这就是融人社会、融入世界、融入现代文明非常重要的方面,体现我们整个传统文化怎么一脉相承,通过法律制度表现出我们自己的优秀传统文化。在这个方面大家都共同努力,现在还制定了《公共图书馆法》《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等。

中华文化到底是中原文化,还是包含各地域的文化,在制定《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的时候这个问题就非常突出。我们讲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我们用这样一个国界名称,把56个民族的文化融合在一起,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紧密关联起来,这是非常大的课题。

徐 俊(中华书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

我总结以下四个方面的认识。

第一,今天的演讲用血脉这么一个词,特别传神,既是文化本身的特质,还有基因传承传播,尤其是变异扩散和融合,这些概念都包含在里面。我体会在传统文化方面有一项很重要的工作,就是要去激活老百姓日常生活中传统文化的影子,其实文化的方方面面都在我们生活当中,需要激活。

第二,传统文化最重要的载体就是图书,就是古籍。经典是不同历史时期最有代表性的作品,是那个时期的思想、社会生活文化的代表或者最重要的载体。而现在说的经典,最重要的就是文化要走向现代。传统文化要挖掘它的当代价值,经典对未来生活要起作用,我们要进一步弘扬大众化的东西。对于现在来说,在文化建设过程中要更多关注那些能够在现代的社会文化、人文生活当中继续发挥作用的经典。

第三,结合我们的工作,传统文化的传播要通过读经典传播出去。通过读经典了解传统文化,这是一个非常好的路径。我们去读原汁原味的经典,通过阅读逐渐地去接触,去深入了解,再去不断延展。

第四,真正要普及传统文化,让传统文化有效地传承,体验特别重要。阅读加上体验,我们希望孩子多去博物馆看,看和不看完全不一样,所以从做具体工作上来说,经典的阅读加上传统文化的体验活动相互配合,再加上全社会各方面的推动,这些对于我们做传统文化的传承传播工作是非常重要的。

杨慧林(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院长):

天地人三界如何在当今的学术概念系统当中能够让西方人更好地理解。从《周易》《左传》看到的是三界的相互联系,这个恰好是西方能从中国传统文化里看到的最大启发和亮点。人如何变成天地间的中介和关联,使他们构成一个完整的秩序关系。从这个角度讲传统文化,可以让中国思想跟西方思想有更多相互沟通、理解的机会。

2020-06-29 1 1 文艺报 content55282.html 1 嘉宾评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