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版:艺谭

论民间故事的现代传播

□谢红萍

在主要以农业为经济基础的前现代社会,民间故事是民众生产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他们知识传承、宣泄情感、娱乐生活的重要方式。第一次工业革命后,人类征服自然的步伐不断加快。过去,民间故事的传承主要是口耳相传,注重人与人之间面对面的交流互动。现代社会则以工具技术和专家理性作为重要特征,由于新的媒介方式不断出现,农耕社会形成的民间故事正遭遇着冲击,传统的讲述语境也发生着变化,致使传统的展演空间日益萎缩。在此情况下,民间故事的现代传播呈现出传统与现代相混合的特质。面对这种状况,《中国民间文学大系·故事卷》在把中华优秀的民间故事收录在卷的同时,也力求呈现转型社会中民间故事的立体表演。

传播范围的扩大化

传统社会,由于受交通工具及诸多因素的限制,人们能涉足的地域一般不会太远,所以,民间故事的传承主要在家庭以及民众生产生活的传统社区内进行。第一次工业革命后,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交通工具和通讯方式日益便捷,以往纯粹、封闭的社区环境被打破,个体所携带的民间故事得以远播,从本家族、本地域扩大到城乡结合部乃至多个城市当中,由此,民间故事的传播范围得到扩展。在现代社会,随着人们交际范围的扩大,民间故事的传播也从血缘关系、地缘关系,不断扩展到业缘关系之中,人们不仅在家庭内部讲述故事,也在学校、社会、不同群体之间进行讲述。

市场经济在追求效率最大化的经济效益导引下,会导致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全面丰富的关系被商品交换关系、利益关系所取代,由此引发的信任、风险等问题日益渗透于民众的日常生活中,带给人们诸多的焦虑与不安。前现代社会的信任环境是以亲缘关系为基础的地域性社区,是熟人社会。所以,传统是连接过去、现在和未来的重要纽带。而在现代社会,人际交流的抽象体系与传统社会面对面交流的方式不同,由此导致的人际关系的隔膜与冷漠,已经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在此情境下,民间故事作为地域性条件下的人际沟通方式便彰显出重要价值,一段故事、一则笑话便拉近了与陌生人之间的关系,大家往往在欢笑畅谈中,打破了彼此的戒心,消除了彼此的警惕,从而增进了彼此的信任感,进一步密切了人际关系。

传播主体的多元化

在讲述场域中,民间故事在讲述者与听众的交流互动中进行传承。作为民间故事的“积极携带者”即民间故事传承人,在传统的展演空间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生产、生活方式的日益现代化,传统的讲述环境已然发生变化,故事传承人的地位也有所下降,例如民间故事传承人谭振山曾说“电视夺走了我的快乐”。

21世纪初,中国掀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热潮为包括民间故事在内的民间文化的发展与繁荣提供了重要契机。

在传统社会,民间故事的传承是民众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无意识的产物,它的知识传授和道德教化已融入个体习俗化的过程中,民众自然而然、习焉不察。进入21世纪,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旗帜鲜明地提出了对民间故事进行有意识地传承,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提倡、学者的呼吁、文化持有者的参与、地方政府的行动下,社会各界已经实现了高度的文化自觉。而在积极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我们应当警惕过度文化开发和民俗旅游带来的弊端。

传播方式的多样化

在大众传媒和信息技术的作用下,民间故事的传承与现代传播媒介工具相结合,在传播方式上呈现多样化的特点。一方面,现代传媒对民间故事的影响是积极的,它为民间故事传播提供革命性技术手段的同时,也推动了民间故事的发展、融合和演化。随着图书、报纸、杂志、磁带、光碟、电视、网络等印刷和电子传播方式的出现,这些现代交流工具不仅加快了民间故事的传播速度,也使其享用群体从地域民众扩展到了跨区域大众之中。可见,民间故事的现代传播突破了空间的地域限制,实现了其多样化传播、远距离传播。

另一方面,现代传媒对民间故事的冲击是十分明显的,媒介霸权加速了弱势民俗的消亡。在传统社会,人与人之间直接用语言传播、面对面的方式进行交流,而现代社会的大众传媒则以非语言的间接手段进行传播。作为口头创作的民间故事,其艺术魅力只有在现场演述中才能真正展现出来,其口头性才是第一性的。因此,在民间故事的现代传播中,大众传媒只能作为一种辅助性的手段。

总之,民间故事诉诸于口头语言系统,尽管现代社会拓展了民间故事的传播范围,丰富了民间故事的传播主体,扩展了民间故事的传播手段,但是并没有改变民间故事以口头传承为主要方式的本质特征。作为地方性知识的重要载体,民间故事承载着地方叙事传统,在演述者和听众的交流互动中传递着声音、交流着情感,并以其隐喻性的表达传承着地方的价值谱系,使其成为更有温度的文化。

在此基础上,社会各界协力合作,以活态的、立体的方式将中华优秀的民间故事进行传承、发展与弘扬,所体现出来的是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担当。

2020-06-29 □谢红萍 1 1 文艺报 content55286.html 1 论民间故事的现代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