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版:新闻

为健康清朗的网络家园添彩

□本报评论员

我们身处一个信息化时代,网络走入千家万户,中国网民数量已是世界第一。互联网日益深刻地融入人们的生活,人们可以随时随地获得各种信息资源,可以第一时间发言发声。同时,互联网已成为国家发展的新引擎、大国博弈的新战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网络空间天朗气清、生态良好,符合人民利益。网络空间乌烟瘴气、生态恶化,不符合人民利益。”互联网影响着亿万网民的行为方式、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为推动信息交流、促进文化繁荣、凝聚社会共识提供了全新的渠道和手段。作为信息大平台,互联网也应成为我们的精神家园。建设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齐心协力营造清朗的网络环境,让网络空间正能量充沛、主旋律高昂,让这个家园清新宜人,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文学界同样责无旁贷。

网络时代的到来对文学创作生产和传播产生了重要影响,有不少人一度认为,网络的兴起会终结文学,文学将很快被网络所取代。然而,这样的情形没有出现,网络的发展反而促使文学创作更为活跃,传统作家积极利用网络便利,进一步开辟创作的新境界,纸质文学作品通过网络平台,得到更广泛传播。同时,网络催生文学人才大量涌现,截至2019年,中国网络文学注册作者达1755万人,签约作者超过100万人,创作生产网络文学作品达2600多万部,网络文学继续带动影视、游戏、动漫、漫画等行业发展。网络文学既是当代文学发展的生力军,也是文学走向世界的重要力量。

毋庸讳言,网络也给文学发展带来了不少新的课题,一方面是给创作注入了新的活力,另一方面网络的碎片化、即时性、消费性、逐利性特征,也影响着文学创作与阅读,既可以增加作品的吸引力感染力,也可能减弱作品的思想深度。这就需要作家增强辨别力和定力。特别是面对错综复杂的社会问题、千奇百怪的社会热点,面对不断嬗变的思想观念,面对网络热炒等,在有的人迟滞失语、有的人随波逐流的情况下,作家和文学工作者的清醒头脑和坚定立场尤为重要。进一步加强对网络文学创作、文学作品网络传播的引导,努力克服同质化,自觉抵制“三俗”以及错误倾向、观点的传播,是净化网络空间的题中应有之义。

作家和文学工作者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要充分认识当前网络舆论环境的复杂性和网络主体的多样化,不断深入人民生活,关注现实发展,善于透过现象看到本质,提高发现问题、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用自己的笔张扬人间真情大义,鼓舞人们看到美好、看到希望、看到梦想就在前方。越是有成就的作家,越是受关注的公众人物,越是负有引导社会大众的职责,越是要为建设健康清朗的网络环境做贡献、做表率。互联网从来就不是法外之地,不能在网上颠倒黑白、造谣生事、恶意炒作,不能传播炒作导向错误、虚假不实信息,即使以发帖、回复、留言、弹幕等形式参与网络活动,也要文明互动、理性表达。一个作家的名声是长期积累的结果,名气大意味着责任重,如果发表不负责任甚至错误的言论,失去对文学的敬畏,最终也得不到社会的认可。

2020-07-13 □本报评论员 1 1 文艺报 content55441.html 1 为健康清朗的网络家园添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