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版:外国文艺

没有停摆的上影节,或许更强大

□陆支羽

第23届上海国际电影节海报

在这个连戛纳电影节都因疫情而被迫停办的2020年,还能有幸等到上海电影节的顺利开幕,对国内影迷而言,无疑是莫大的幸福;即便这场属于电影的狂欢终究还是比往年要迟到了整整一个月。

回望第23届上海国际电影节的9天时光,宛如一场起死回生的迷梦,想必也将在每一位影迷心中留下难以忘怀的烙印。我们原本以为,在经历过长达半年的疫情肆虐之后,或许很多人已然对“看电影”这件事不再如此心怀热情;但抢票当日掀起的迷影狂潮,却印证了一个事实:纵使电影院停摆再久,影迷们热爱电影的心却永远都不会改变。

随着那幅极具未来感的上影节主视觉海报的出炉,我们也终于被迫无奈地得以体验到“后疫情时代”全新的观影模式。每场放映只放出三成座位;每位观众进入影院都要测体温,并出示随申码;放映期间必须全程戴口罩,更不准带饮料进场;为避免有人不遵守隔座观影,甚至所有未出售的座位都被贴上了封条。倘若不是因为疫情,恐怕没有人能够想象得到,我们有一天竟会以如此魔幻的方式在电影院看电影。

纵观本届电影节的最终入选片单,除了不再有往年非常热门的“戛纳零时差”单元,其他单元依然还是极尽可能地展现了既往的高水准,从而保持住了国际电影节该有的模样。SIFF经典、4K修复、向大师致敬、影史推荐、名导新作、霓虹映画、日本电影周、首映盛典、万花筒、狂想曲、一带一路、午夜惊奇、影展精粹等等,几乎每一个单元都不乏惊喜之作,实属难得。

在这众多展映单元中,最值得一提的自然是“向大师致敬”单元。今年正值世界电影大师费里尼的百年诞辰,上影节联手意大利电影资料馆为影迷们带来了10部极具代表性的费里尼作品,包括名垂影史的杰作《八部半》《甜蜜的生活》和《阿玛柯德》,早期经典代表作《浪荡儿》《骗子》,独具风格的纪录式电影《罗马风情画》《小丑》和《访谈录》,首部彩色片《朱丽叶与魔鬼》,以及他的遗作《月吟》。虽然没能引进另两部名作《大路》和《卡比利亚之夜》,但仅此10部便足以让我们重温一番费里尼的梦境与狂想。

相比费里尼而言,“向大师致敬”单元中的另一位名导克劳德·夏布洛尔,同样不容小觑。虽然他在法国新浪潮“五虎将”中的知名度不如戈达尔和特吕弗,但身为作者型导演中的佼佼者,他早已在世界范围内收获一众拥趸,甚至连奉俊昊导演都是他的“迷弟”。趁夏布洛尔诞辰90周年、逝世10周年之际,本届上影节择选了四部他的电影进行展映,包括其自编自导的《漂亮的赛尔吉》和《好女人们》,以及改编自经典名著的《冷酷祭典》和《包法利夫人》。

当然,日本动画巨匠今敏导演更是“向大师致敬”单元中最具观众号召力的重要存在。因癌症而英年早逝的他,如今已然离开我们整整10年之久。在这个颇有纪念意义的夏天,又有谁不想在大银幕上看一场今敏动画以示纪念呢?因此,无论是盗梦遗作《红辣椒》、穿越影史的《千年女优》,还是半途加场的现实之作《东京教父》,每一场都是数秒售罄、一票难求。同样的,日本另一位超人气名导北野武的四部作品也是本届电影节上的香饽饽,警匪神作《凶暴的男人》、黑帮喜剧《奏鸣曲》、时代剑戟片《座头市》以及爱情偶剧《玩偶》,每一部都是粉丝们的抢票热门。这位曾经说出“无聊的人生,我死也不要”的电影奇才,正是凭借着他过人的导演才华,成为影迷心目中真正的武士。

而不得不提的还有“向大师致敬”单元中惟一的一位中国导演吴贻弓。作为第四代导演中的代表人物,他不仅是改革开放后首位荣获国际大奖的国内导演,同时还是上海国际电影节的创始人。而此番选映的《城南旧事》和《阙里人家》这两部吴贻弓作品,则都是华语影史上分量十足的优秀作品。试问,中国电影人何以一代代薪火相传,显然离不开吴贻弓这辈电影人的不懈努力。

遗憾的是,迫于疫情原因,本届上影节还是无奈地选择了放弃主竞赛单元金爵奖以及亚洲新人奖的评奖,最终参考了戛纳电影节的备选方案,仅以官方入选的方式公布了两份片单。在金爵奖官方入选影片中,我们看到不少华语电影新作,比如大鹏的文艺转型之作《吉祥如意》、李霄峰的犯罪新片《风平浪静》、鹏飞的异国寻亲之旅《又见奈良》。而国外导演的入围新作中,较为热门的有日本名导冲田修一的新片《孩子不想理解》、安提·乔金恩的画家传记电影《海莲娜:画布人生》、马切伊·佩普日察的钢琴题材《盲琴师》,等等。此外,纪录片部分则以原一男的《水俣曼荼罗》和陈传兴的《掬水月在手》最受影迷关注,前者深入地追寻了日本水俣病污染事件背后的真相,后者则细腻动人地记录了中国古典诗词大师叶嘉莹的传奇人生。

在亚洲新人奖官方入选影片中,同样有几部备受瞩目的中国电影,它们已然在其他影展上拥有了不俗的口碑。比如黄梓导演的《慕伶,一鸣,伟明》,曾在FIRST青年电影展上获得过评委会大奖,以其浑然天成的气息成为很多观众心目中的华语片年度之选;梁鸣导演的《日光之下》则曾在平遥国际电影展上斩获了费穆荣誉最佳导演,其看似不动声色却又充满张力的创作手笔让人印象至深。此外,白志强导演的《拨浪鼓咚咚响》也以一场简单真挚的寻父之旅打动了很多影迷。

而纵观本届电影节上展映的华语电影,还有不少新作同样难得一见。在“华语新风”单元中,藏族导演万玛才旦的《气球》无疑是最有影响力的一部。该片曾提名威尼斯电影节地平线单元主竞赛,还曾荣获海南电影节金椰奖最佳影片、最佳女主角。高鸣导演的《回南天》也曾在鹿特丹电影节以及FIRST青年电影展上亮相,收获不少影迷的肯定。从影评人转型为导演的李云波带来了他的第二部剧情长片《无名狂》,完成了内心埋藏多年的武侠梦。还有香港新导演黄庆勋的《麦路人》,又一次让我们看到了郭富城在演技上的全新蜕变。在“电影频道传媒关注”单元,最受追捧的华语片则是出自青年导演顾晓刚之手的《春江水暖》,该片曾入选戛纳电影节,成为影评人周单元的闭幕影片,后来又在FIRST青年电影展上囊获最佳剧情长片和最佳导演。想来,正是顾晓刚导演这份“打造长卷式东方美学”的野心打动了不同电影节的选片人和评委,由此也在本届上影节上最终被评为电影频道传媒大奖最受传媒关注影片。

跟戛纳、威尼斯、柏林一样,上影节对于“经典影片修复”的重视程度也在随着电影节的发展而与日俱增。今年的“4K修复”单元中,曾在华语影史上产生重要影响的经典影片《祝福》在修复后重新放映。该片由桑弧导演拍摄于1956年。影片改编自鲁迅同名小说,由剧作家夏衍担任编剧。作为上海国际电影节的经典修复项目,该片还成功地入选了戛纳电影节的“戛纳经典”单元。而香港知名导演于仁泰的《夜半歌声》和《白发魔女传》,则是香港东方影业今年的重要修复项目。早在4月初,为了纪念张国荣去世17周年,就曾以4K修复版本在香港重映。如今终于得以在上影节亮相,自然成为很多影迷的抢票首选。

与此同时,“4K修复”单元中的国外经典影片,几乎每一部都是影迷们众相争抢的重头戏。奥斯卡大导演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的《现代启示录》,时长三个小时的战争片巨制,以导演终极重剪版为噱头,顺势荣登为“本届上影节最难抢的电影”之一。而同为战争题材、同样长达3小时的迈克尔·西米诺导演的《猎鹿人》也当仁不让,售罄速度让人惊叹。相比之下,日本导演川岛雄三的《安详之兽》和增村保造的《刺青》虽然不是影迷们的抢票首选,却也是场场满座。毕竟,在大银幕上看4K修复版电影的乐趣,身为影迷的我们早已心照不宣。

倘若你没能如愿抢到“4K修复”单元的电影,那就一定不能错过各家云集的“影史推荐”单元。这里有查理·卓别林讽刺希特勒的战争片《大独裁者》、亚历山大·杜辅仁科的诗意之作《大地》、大卫·格里菲斯的爱情悲剧《一路向东》、米开朗基罗·安东尼奥尼“现代爱情三部曲”之首《奇遇》、贝纳尔多·贝托鲁奇的集体无意识迷狂之作《同流者》、大卫·林奇的另类传记片《象人》等。

而基于近年来中国电影与日本电影的密切关系,以及国内影迷对东瀛映画的持续性关注,每年上影节必不可少的单元便是“日本电影周”和“霓虹映画”。显而易见,这两个单元集合起来的日本新片总量,往往都要比其他国家入选的电影多得多,因此质量上也难免良莠不齐。而细数今年入选的日本新片,虽然口碑上褒贬不一,但火爆程度几乎与往年不相上下。英勉的《碧蓝之海》、行定勋的《剧场》、三岛有纪子的《红》、濑濑敬久的《乐园》、棚田由纪的《爱情人偶》、佐藤东弥的《赌博默示录3》、中川龙太郎的《静悄悄的雨》、高桥伴明的《不痛的死法》、柳明菜的《消失吧,群青》等,还有“首映盛典”单元的大热门《行骗天下JP:公主篇》,几乎每一部都因其不同的演员参演而在国内有着一大批追随者。

难得的是,今年正值日本松竹映画诞生百年,由此,上影节还特别策划了一个“松竹映画100周年”单元,为大家带来5部松竹公司出品的日影经典,分别是黑泽明的早期作品《丑闻》、野村芳太郎的推理佳作《砂之器》、小津安二郎的首部有声片《独生子》、木下惠介的美学代表作《楢山节考》,以及小林正树的武士片杰作《切腹》。追忆当年松竹公司留下的那句“电影最重要的是给予希望,绝对不能让观众失望”,也可见上影节策划这个特别单元的良苦用心。

此外,上影节的历年保留单元还有“名导新作”和“影展精粹”。在这两个惯有的单元中,我们能够看到很多来自世界各地的导演们的新作,其中不乏曾在全球各大国际电影节上拿过大奖或者被提名过的作品。比如在今年入选这两个单元的影片中,达内兄弟的《年轻的阿迈德》曾在戛纳电影节获得过最佳导演;陈哲艺导演的《热带雨》曾是平遥国际电影节和台湾金马奖的座上宾;阿莱汉德罗·朗德思的《猴子》曾是圣丹斯电影节的评审团特别奖得主;罗伯特·艾格斯的《灯塔》、沃纳·赫尔佐格的《家庭罗曼史有限公司》来自戛纳电影节;是枝裕和的《真相》、香农·墨菲的《乳牙》、海法·曼苏尔的《完美候选人》来自威尼斯电影节;而吉约姆·布哈克的《南法撩妹记》、菲利普·加瑞尔的《眼泪之盐》、卡米洛·雷斯特雷波的《管道》则来自柏林电影节;还有布里兰特·曼多萨的《棉兰老岛》曾在釜山电影节举行世界首映,大林宣彦遗作《海边电影院》则始发于东京电影节。

而或许,对于更多普通影迷而言,上影节最吸引人的展映片可能是“IMAX”单元的“哈利·波特”系列。为了提前纪念该电影系列诞生20周年,本届上影节特别推出了“哈利·波特”全系列特别展映,共计8部电影。对于国内的哈迷们而言,这样的沉浸式体验让人着迷。而为了更深刻地铭记这注定不平凡的一年,上影节还特别策划了“人类启示录”单元,以5部风格各异的电影与肆虐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展开一场面对面的生死叩问。无论是好莱坞巨制《僵尸世界大战》、科幻新作《降临》、日本动画《大都会》,还是戈达尔的影像论文《电影社会主义》,抑或聚焦第三世界的《不朽的园丁》,电影里的每一次思考都在这个命运多舛的2020年有了更深层的关照生命的意义。

展映之余,本届上影节的电影创投则依然如往年一样搞得如火如荼,即便我们还需要更漫长的时间来等待这些电影在未来一部部诞生。而作为电影节最有鼓舞性力量的存在,今年上影节的“电影学堂”请到的7位嘉宾电影人,是枝裕和、贾樟柯、河濑直美、拉夫·迪亚兹、丹尼斯·维伦纽瓦、奥利维耶·阿萨亚斯、詹姆士·沙姆斯,他们以各自独有的感知道出了对“后疫情时代”电影的希望。正如是枝裕和所言,疫情带给他的最大启示在于,我们要努力学会去捕捉在日常生活中用眼睛看不到、却能够感知到的东西。

2020-09-07 □陆支羽 1 1 文艺报 content56244.html 1 没有停摆的上影节,或许更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