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代表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要坚定文化自信,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这一指示精神,无论对我们做好文化艺术工作,还是推动文学艺术创作,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中华民族有着一脉相承的精神追求、精神特质、精神脉络。核心价值观凝聚着民族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体现着一个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是文化的灵魂,同样是支撑民族和国家发展最深沉、最根本、最持久的力量。没有共同的核心价值观,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就会魂无定所、行无所依。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驶上了快车道,人民物质生活水平迅速提高,越是在思想大活跃、观念大碰撞、文化大交融时代,人们越是要有精神坚守和灵魂依傍,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推动理想信念教育润物无声,把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活灵活现地体现在文化建设、文艺创作之中,内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才能发挥好文学艺术以文化人的积极作用。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将核心价值观要求融入文化产品创作生产全过程,提供更多既能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又能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文化产品。
核心价值观不是空洞的概念,本来就具体鲜活地存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当前有些文艺作品题材很好,主题积极,但存在着概念化、公式化的倾向,有的作品甚至把弘扬主旋律混同为简单图解,以标语口号代替艺术提炼,忽略文艺特有表达方式的运用,不善于充分调动各种表现手段,造成作品难以打动广大受众。要遵循文艺创作规律,通过艺术化形象化的审美创造,使核心价值观化质成文、升华为美,通过诗意的笔触、精彩的故事、鲜活的语言、丰满的形象,进一步增强价值观的吸引力和感召力。
“凡作传世之文者,必先有可以传世之心。”文艺工作者是灵魂的工程师,社会影响力大,要在文艺创作上追求卓越,在思想道德修养上追求卓越,在行为上践行核心价值观,努力做到言为士则、行为世范。文化建设要紧紧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自觉抵制“去思想化”“去价值化”“去主流化”的倾向,推出更多优秀作品,彰显信仰之美、崇高之美,让人们在艺术的熏陶中感悟认同社会主流价值,发挥好文学艺术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