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抗美援朝题材电影,不能不提《上甘岭》和《英雄儿女》,而提及这两部电影,人们都会情不自禁唱起其中的两首主题歌《我的祖国》(乔羽词,刘炽曲,郭兰英演唱)和《英雄赞歌》(公木词、刘炽曲,张映哲演唱)。作为影片主题歌,《我的祖国》和《英雄赞歌》都表达出了鲜明的思想主题。如果说前者是具有最大公约数的爱国主义,传递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这一亿万中华儿女的坚定决心和坚强信念,那么后者则是一位共产主义战士(如影片中的王成)所拥有的高贵品质——革命的英雄主义,并以其豪迈的革命气概和崇高的英雄气节成为那个英雄辈出年代的文化符号。毋庸置疑,两首歌曲都是20世纪中期中国最优秀的电影歌曲之一,曾使影片大为增色,让亿万观众动容,成为20世纪中期无可争辩的红色经典。半个多世纪过去了,这两首歌曲仍回荡在人们的耳畔,虽然战争的硝烟早已散去,影片的拷贝也已发黄,但歌曲的魅力依旧,仍显现出强大的艺术生命力,它所表达出的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的思想主题更具有超时代的价值。尤其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国际形势复杂多变的今天,无论是爱国主义还是革命英雄主义,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力量之源。故在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的重要时刻,《我的祖国》和《英雄赞歌》这两首抗美援朝题材电影歌曲,不仅是那段难忘岁月的文化记忆,而且还为我们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走好新的长征路提供了精神动力。
在原定只需坚守24小时但最终却坚守了24天的上甘岭的一个坑道里,志愿军某部八连和七连战士在战斗间隙中休憩,一排长吹响竹笛,女卫生员王兰哼唱起“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我家就在岸上住,听惯了艄公的号子,看惯了船上的白帆”。接着战士们一起唱出“这是美丽的祖国,是我生长的地方,在这片辽阔的土地上,到处都有明媚的风光”。 作为一首领唱加合唱的歌曲,是以“有源音响”的形式出现的,领唱(主歌)就是这位女卫生员,其合唱(副歌)由八连和七连战士唱出,音乐亲切、自然。歌曲的第二段,音乐成为配乐,画面中呈现出祖国的名山大川和新中国的建设新貌,表现出志愿军战士的浪漫主义情怀和他们对新中国幸福生活和美好前景的憧憬。在歌曲的第三段,画面又切回到了坑道,浪漫主义的艺术想象暂时没有了,转而又回到残酷的战争现实之中。很显然,这首主题歌的出现,不是简单的音配像,没有更多地使用蒙太奇的切换,也没有更多动人情节和豪言壮语的铺垫,在影片中竟显得如此自然和贴切,丝毫没有做作和生硬粘贴之感。值得一提的是,这首歌曲出现在影片中一个重要的节点上。连长张忠发接到上级可以继续坚守上甘岭的命令,于是组织八连和七连战士积极防御,以打退敌人新一轮的进攻。在清点人员、修筑工事、储备弹药和给养等一番紧张的战备之后的休憩中,这首《我的祖国》唱响了。这无疑是志愿军战士革命乐观主义的集中体现,同时也是消除疲惫、鼓舞士气、为新的战斗集聚和生成战斗力的一种战时政治工作手段。然而,这一集聚和生成战斗力的精神力量就来自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并将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愫凝聚在一起,形成一种强大的爱国主义力量,揭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思想主题。如果说歌声中能出战斗力,那么这首《我的祖国》就是激发坚守上甘岭全体志愿军官兵战斗精神的催生剂。
说到这首歌曲,还不得不提及其歌词。这首歌词是质朴的,又不失优美和诗意,但在那些歌颂和赞美祖国的生动、亲切的话语中,一句“硬话”更引人瞩目——“朋友来了有好酒,若是那豺狼来了,迎接它的有猎枪。”这句歌词是可圈可点的,它像许许多多抗美援朝题材歌曲的歌词一样,发出新中国的最强音,那就是“我们热爱和平,但也不怕战争”,成为一部“战争与和平的交响曲”。今天的中国,我们仍是热爱和平,保卫和平,倡导和平,维护和平,但也抱定消灭一切来犯之敌的坚定决心和勇气。这也正是这首歌曲的新时代价值。因此,今天聆听、高唱这首《我的祖国》,就在于汲取其基于爱国主义这个最大公约数的精神动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集聚力量,以爱国主义精神为鼓舞,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像《我的祖国》一样,《英雄赞歌》也是以“有源音响”的形式出现的。英雄王成牺牲之后,他的妹妹王芳作为一位志愿军文工团团员,创作了这首歌曲,并在祝捷大会上演唱了这首歌曲。歌曲如同战时的活报剧一样,具有一定的叙事性,用三段歌词歌颂了王成孤军在阵地上高呼“向我开炮”并最终手执爆破筒与敌同归于尽的壮举。值得一提的是,影片中王芳这个人物以及她根据所在部队英雄事迹创作并演唱《英雄赞歌》这首歌曲的情节,正是革命战争年代乃至抗美援朝战争时期部队文工团员战斗生活的真实写照。因此,影片中这首主题歌的出现,也是自然和贴切的,其艺术真实毋庸置疑。这首《英雄赞歌》同样也是可圈可点的。如果说《我的祖国》中有“朋友来了有好酒,若是那豺狼来了,迎接它的有猎枪”的“硬话”,那么《英雄赞歌》中也不乏“为什么战旗美如画?英雄的鲜血染红了它;为什么大地春常在?英雄的生命开鲜花”这样的“金句”。然而,这个“金句”也是在王芳生父(军政治部主任)的启迪下写成的。这位尚未与其亲生女儿相认“团圆”的政治部主任对她说,歌颂一位英雄不光是要催人泪下,而更需要用英雄事迹和壮举鼓舞战士们的斗志。如何才能鼓舞斗志?这就需要一种基于牺牲奉献之悲剧美感的崇高之美。“为什么战旗这样红,英雄的鲜血染红了它”就具有这种崇高之美。因此,《英雄赞歌》作为一种歌颂革命英雄主义的歌曲,具有一种基于牺牲奉献精神的崇高审美品格。但与《我的祖国》不同的是,《英雄赞歌》不仅具有思想内容的主题意义,而且还是音乐材料的主题意义。歌曲的音调在整个影片的音乐中忽隐忽现,成为一种主题性音乐材料,即便是王芳为炊事班演唱的那段鼓书中也不乏其音调的影子。
歌曲《我的祖国》和《英雄赞歌》作为两首抗美援朝题材电影歌曲,在艺术创作上的成功是毋庸置疑的。其曲作者均为从革命战争年代走来的作曲家刘炽,其词作者分别是词作家乔羽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的词作者公木,其演唱者分别是歌唱家郭兰英和张映哲。随着两首歌曲的广泛传播,他们的名字也早已成为不朽。为此,两首歌曲曾有多种改编曲,尤其是《我的祖国》还被作为音乐素材或音乐主题融汇在一些大型器乐作品中(如张千一的交响套曲《我的祖国》、郝维亚的钢琴协奏曲《长江》),并成为抒发爱国情怀和礼赞人民英雄的艺术表达。
在一定意义上说,《英雄赞歌》是《我的祖国》的“姊妹篇”,尽管这两首歌曲产生的时间相距8年。这不仅因为他们都出自作曲家刘炽之手,都出自抗美援朝题材电影,更因为爱国主义与英雄主义就像是一对孪生兄弟,总是共生共在的,有爱国情怀,就有保卫祖国的英雄气概。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长征路上,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作为革命战争年代就已铸就的红色基因和优良传统,是不能丢弃的。如果说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是新时代重要的价值追求,那么表达爱国情怀、礼赞人民英雄则应成为新时代文艺创作的重要选项。在新时代文艺创作不断从“高原”迈向“高峰”的进程中,我们应在生活中提炼出更多像“朋友来了有好酒,若是那豺狼来了,迎接它的有猎枪”“为什么战旗美如画,英雄的鲜血染红了它”这样的词句,并用这样的力量和精神鼓舞人民的斗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不懈奋斗。